论 文
机构养老的合法化:家庭与机构的协作
(照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卓唯佳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原文刊于《社会》2024年第3期
研究背景和问题
在今天的中国,需要日常照护的老年人选择在养老机构中生活成为日渐兴起的现象。2001—2021年,我国生活在住宿型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口总数从82万增长到了225.5万。近年来,各类养老机构的总数也从2018年的28671个增长到2022年的40587个,涨幅达41.6%;床位总数亦随之从379.4万张增长到518.3万张,涨幅达36.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2)。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家庭照料能力的下降以及国家推动下老年照护服务市场的发展,机构养老作为传统居家养老方式的补充,正吸引着广泛的公共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2,2023)。
相关研究回顾
研究方法
体验、自我肯定和反击污名:
家庭的信心建构
本研究中的亲代受访人在某种意义上是第一代机构照护服务的使用者。对他们而言,说服自己接受在机构中度过晚年似乎要比在他人心中为自己的养老选择正名更加重要。这些老人中的大多数在入住机构前对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并不了解,甚至有些恐惧,因为他们及他们的前辈唯一熟悉的就是居家生活,光是想象一下环境陌生和亲人不在身边的景象便足以令他们心神不安。但入住机构后,老人们会慢慢发现情况并不像想象般糟糕,这里甚至比家更舒适。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他们逐渐熟悉了新的环境并安下心来。正是在这样的体验中,老人们开启了对机构养老认知的重建。
专业评价、制度认可与社会期待:
机构的组织声誉建构
得到专业团体的资质认可能够有效帮助机构自证其具备提供有品质的照护服务的能力,因此各个机构都在尽力提升团队的专业性。针对一线护理人员多是受教育程度不高、年龄偏大的中老年女性(吴心越,2021)的情况,机构尽其所能地对她们进行照护技能培训。其他类别的工作人员也都在积极争取相应的专业性证书。在C机构,一位护士正在因为考取护士资格证而焦头烂额。她的领导,一位年轻的机构管理者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准备考取社工证,并向笔者请教应试技巧。这些行动不仅是为了提供更好的照护服务,也是为了应对专业团体的检查,如应付养老院等级评定时前来机构审查的专家团队。除此之外,不论是出于同行之间的相互通气,还是竞争中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的期待,机构都在积极地了解竞争对手,因为这些信息有助于它们及时调整运营策略。C机构的管理者就曾透露:“我们对本地(指本区县)民政登记在案的养老院都很了解,它们的价格、服务之类的(信息),我们都很清楚。”因此,接待同行与前往别的机构参观学习也是机构常做的事情。
(二)争取制度与政策的认可
(三)争取来自社会文化的认可
个体行动者
与组织行动者的协作
(一)机构:个体行动的平台与指引
(二)个体:组织行动通向公众的桥梁
结语
注释和参考文献(略)
责任编辑:田 青
实习编辑:郭 琦
排 版:严 航
新媒体编辑:张 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