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两则关于脑卒中的新闻。28岁的王某在工作时突发一侧肢体不灵,腿脚不听使唤,幸得发现及时被同事送往医院抢救,捡回了一条命。而有同样遭遇的31岁的李某却没有这么好运。李某在家中突感手脚麻木,但没有引起重视以为是熬夜打游戏引起的不适,睡一觉就能好。结果第二天出现了意识不清的情况,家属送去医院治疗,被医生告知是大脑中动脉堵塞,且错过了溶栓取栓的最佳时机。
经抢救和治疗,及时送诊的王某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而耽误送诊的李某日后都要拄拐行走,丧失工作能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缺血性脑卒中的黄金抢救时间为3~4.5小时,可进行溶栓治疗,尽早恢复血流,改善组织代谢情况,避免落下严重后遗症。在此呼吁大家,如果出现一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头晕、行走不稳等状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将患者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这两位患者,一个28岁,一个31岁,都还算年轻,却突发“脑卒中”。据了解,二者有个共同点,都喜欢熬夜、吸烟且体型肥胖。其中一个还存在家族遗传史这样的高危因素。
你真的觉得只有老年人才会“脑卒中”吗?只要高危因素够多,不管几岁都是高危人群。
今天是世界卒中日,设立该节日的目的在于唤起公众对脑卒中的关注,提高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认识,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在这个一年一度的特殊节日里,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了解更多关于脑卒中的知识,降低可能发生的健康风险。
1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
2
脑卒中是目前导致
中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病因
目前,脑卒中是我国死亡和残疾的首位病因。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的统计数据显 示,2021年脑卒中是我国农村第2位死亡病因、城市第3位死亡病因。《中国脑卒中监测报告2021》 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脑卒中患病人数为1780万,其中新发脑卒中340万,230万患者因脑卒中死亡,220万患者残疾。[1]
3
脑卒中的杀伤力这么大,
那它可以被预防吗?
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且预防减轻卒中负担的效果会远大于治疗的获益。
针对不同的人群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第一,对于没有危险因素的个体,应从青少年开始预防和早期识别危险因素的发生;
第二,对于有危险因素的个体,应积极干预危险因素,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第三,对于已发生卒中的患者,应防止其进展为重症和危重症,从而降低死亡和残疾的风险,同时防止卒中再发(二级预防),最终减轻卒中的疾病负担。
哪些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众多,常见的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酗酒、缺乏运动和肥胖等。这些因素可单独或共同作用,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4
预防脑卒中
积极防治和调控危险因素是关键
以下是针对不同因素的防治调控方法:
1、高血压:定期测量血压,保持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减少压力。血压持续升高时需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2、高血脂:定期检查血脂,采取低脂肪、高纤维饮食,适量运动。严重时遵医嘱使用降脂药物。
3、糖尿病:定期检测血糖,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严格按医嘱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4、心脏病: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心脏疾病,对易形成血栓的心脏疾病按医嘱使用抗凝药物。
5、吸烟:尽快戒烟,同时避免二手烟。
6、酗酒:限制饮酒量,避免酗酒。
7、缺乏运动:增加运动量,每周至少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减少久坐时间。
8、肥胖:控制体重,通过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将体重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积极防治和调控这些危险因素,能大大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对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思玮. 刘鸣:脑卒中预防获益远大于治疗[J].医学科学报第003版, 2024-10-18
重要提示:上述内容仅为医学科普,目的是提供一般性的健康知识,并不针对个体情况,内容仅供参考。您若发生任何健康问题,由于疾病发病情况的特殊性和个体情况差异性,请务必第一时间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和治疗建议。上述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疗建议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