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把中医分成,经方派、温病派、火神派、补土派、扶阳派。要我说现在的中医就两派,那就是学院派和民间派。学院派学的中医知识我大概了解了一下,很是担忧,倒也不是说不好,应该说大学校园里的中医知识如果完全掌握了,都会是中医大师,而且是水平非常非常高的大师,可是真正从学院毕业学生,又有几个是大师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我分析有如下几个原因:
教育方面:现代中医中药学教育以分子生物学概念为导向,导致经典著作教育的缺失。同时,中医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注重西医和外语的学习,而本专业的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影响了学生对中医中药学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比如学习的中药三七是降血脂的,这不是以中医的理念去理解中药,是非常危险的。
临床实践方面:在临床实践中,中医中药学受到西医化验单等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多数临床医生用中药治病时往往采用化验单等西医方式确定病情,用中药进行对症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学的独特优势。而真在的中医一定是望闻问切,其中望闻问才是最关键的,要用中医的逻辑去思考,最后用切脉来核实自己的判断。
发展方面:中医中药学在发展上面临诸多挑战。受到现代医学的影响,人们对中医中药学的信任度逐渐下降,甚至出现了中医废止论。同时,中医中药学在传承和发扬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困难,比如我看到一个短视频,一个学子在面试中医专长的考试,考官问的问题是:如何判断脊柱侧弯?那个学子回答脊椎骨偏离中线。而考官又问,要偏离多少角度?我真想上去踹他一脚,知道多少度能治病吗?多一度少一度就可以确诊了嘛?
我觉得中医想发展应该做到如下几点:1.回归传统:中医中药学应回归传统,重视经典著作的学习和实践。同时,增加本专业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对中医中药学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让我去报考中医研究生要靠英语和某某主义,我实在是背不下来。
2.跨越式发展:中医中药学应跨越式发展,从病的角度出发,探究病的原因和病理,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学的优势,打破西医文化价值取向的束缚,寻求新的治疗方法。不能让中医大夫去看化验单,真正会挑选西瓜的瓜农都是拍一拍就知道甜不甜,而不是切一快尝尝才知道。
3.传承创新:中医中药学需要传承和创新。通过发掘和传承中医中药学的精髓和瑰宝,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医中药学理论和疗法。同时积极与现代医学交流和合作,共同寻求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缓解医患矛盾。我说的中西结合和现在的不一样,比如发明一种诊脉机器,发明一种脉动的教学仪器,先让老中医判断其准确性,再确定参数。比如骨科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影像,看老中医是如何接骨,这些都是可以用仪器辅助教学的。
作为一名自学中医8年的中医爱好者,我在感谢我们老祖宗的同时,又感叹当今时代中医的地位已经被资本打压下成了保健养生医疗。中医本应该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有着完整的体系、结构、理论,却被硬生生的用西医的标准和流程去评判,这就好像一个开车几十年的老司机,却被要求一定要等发动机多少转去换挡,真的希望华夏儿女,重新的认识中医,发扬中医。假如在几百年后的后人评价我们:“几百年前的人类由于资本的打压和知识的匮乏,愚蠢的让先人几千年的智慧灭绝,可悲可笑可叹!”想想都可怕!
(完)
今年是我自学倪师的人纪课程的第八年,已经可以解决家人的大部分问题。也想自学倪师课程的同学,我推荐的自学顺序是:针灸、本草、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
想买我自学笔记的同学,目前我已经整理出了针灸(蓝色),点击查看介绍。本草(红色)点击查看介绍,黄帝内经的笔记放在公众号免费看点击查看黄帝内经,另外对于针灸大成的课程,我当时是做了收费的课后辅导的,需求量不大,我也就没再继续录需要的同学可以点击查看(第15集是免费的,为了大家试看内容)。
购买方法是某宝搜索:荷咏踏歌。现在有很多店铺盗版我的内容,还请认准店铺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