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18岁孩子因为太热爱军事,网购了24把仿真枪,没想到惹上了天大的麻烦,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事怎么回事!
01 案情回顾
四川的小刘是个军事迷,虽然早早就不上学了,但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
他从小就有个当兵的梦想,但18岁那年因为体检没过关,让他没办法实现梦想,他还难过了很久。
之后小刘就跑到一家家具厂打工,白天干活,晚上就在宿舍里用木头雕刻枪的模型。
2015年夏天,18岁的小刘偶然在网上刷到一个卖仿真枪的帖子,图片看着特别逼真。
他看着这些枪比自己做的木头模型好太多了,选来选去,花了3000多块钱下单买了24把,这是他两个月的工资。
小刘满心期待地等快递,没想到却等来了警察,原来这批仿真枪在海关被查住了。
通过专业鉴定显示这些仿真枪的枪口动能超过了标准,属于管制枪支,小刘听得一头雾水:这不就是仿制的玩具枪吗?
但法律却不认同,法院一审直接判了无期徒刑,宣判那天,小刘在法庭上崩溃了:现在就用我买的枪打我一下,要是能打死我,我马上认罪!
这事一传出来,引起了很大的舆论,更让人接受不了的是,同期某地一位局长私藏真枪,却只被判了三年有期徒刑。
为了给儿子申诉,小刘的父母卖掉了家里唯一值钱的拖拉机,后来小刘的律师发现,小刘的房间里贴满了军事海报,还有很多他做的木头枪模型,QQ空间里全是分享军事知识的文章。
经过四年的努力,事情终于迎来了转机,2018年高院决定重新审理这个案子。
02 法律分析
当时按照《枪支管理法》的规定,枪口动能超过1.8焦耳的发射装置就属于枪支。这是一个纯技术性的标准,不考虑持有人的主观认知。
警方对小刘购买的仿真枪进行鉴定,发现部分枪支的动能确实超过了这个标准,从技术角度看,这些仿真枪已经符合了枪支的法律定义。
但是走私武器罪不能仅仅看客观行为,还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小刘通过网购平台购买,价格也符合玩具的市场价位。
他一个仅18岁的普通农村少年,没有相关专业知识,根本无法判断这些仿真枪的动能是否超标。
从他的成长经历、网络记录和日常表现来看,购买这些仿真枪完全是出于对军人的向往和模仿。
经过再审,最高院改判小刘有期徒刑七年三个月,并处罚金32000元。
同年还发布新规,将枪支认定标准提高到2焦耳以上,更符合实际情况。
03 案件看法
有网友认为:还是不太合理,应该从源头遏止,去追究生产仿真枪的人。
小刘和家人努力没有白费,虽然小刘是误打误撞碰上枪支红线,但我们还是要吸取教训,喜欢收藏军事装备的朋友一定要当心,网上卖的很多仿真装备都可能不合规。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呢?
案例根据真实案件改编,均为化名,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