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毛选》,一个人的觉醒,1%靠提醒,99%靠痛醒
文摘
2025-01-01 07:17
山东
我妈喊我早睡喊了二十年,最后还是胃痛让我早点上床。毛选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不是夜深人静时写几行忏悔日记,不是喝杯热茶就能舒缓情绪,不是朋友圈发几句矫情鸡汤就算了事,不能那样小打小闹、斯斯文文、半推半就,那样温柔敦厚。觉醒,是一场刀锋入骨的较量,一次彻底对旧我翻箱倒柜的拆解,不容粉饰,不容犹豫,更不能假惺惺地自我安慰。提醒,只是给了你一个“坐标”,但是这个“坐标”不一定是你想去的地方。
人性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损失规避”,我们特别害怕失去眼前的“小确幸”,哪怕这点东西很破、很小,我们也舍不得。与其去赌一个所谓的“长远可能”,我们更愿意死守着眼前这点舒适感。简单的提醒,既没有让你意识到“损失”,也没让你看到“收益”。所以,很务实的是,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何况,装的还很沉。毛选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
痛醒是啥?是正面撞墙了,你脑子嗡的一下,崩溃了,再简单说,就是你再也编不出借口来糊弄自己了。心理学中有个“破窗效应”,小的问题往往会像滚雪球般扩大,我们也不是很在意,眼睁睁看着“破窗”出现,却懒得去补。直到有一天,雨水灌进来了,家里一片狼藉了,你才怪自己为何当初不加固窗子。你失恋了,才发现自己在感情里根本没有尊严;你被辞退了,才意识到好逸恶劳终究难逃职场淘汰;你失去了健康,才反应过来有些唠叨不是“老生常谈”。痛醒是一种极度的“认知失调”,你长期以来的自我认知,与残酷的现实撞了满怀,无法调和。它告诉你,对不起,你的那些借口、侥幸、幻想,都不再管用,你只能面对。
在革命经历里,1927年的惨痛教训就是一次深度痛醒,理想不等于现实,教条不等于真理,若不是“枪杆子”,就只有死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也不是灵光乍现,而是在一次次失败、一回回血淋淋的实践里得到的回答。正是痛彻心扉的震荡,彻底震碎了旧有的思维框架,逼着去思考更接地气的新道路。大多时候痛真的让你醒了,但是不会一直醒,好了伤疤忘了疼。
所以要觉醒,最彻底的觉醒,就是你发现就算再难,你也不想回到原来那副混吃等死的模样。再深一步讲,痛醒只是一场“拆除工程”,把你原本的幻象轰得稀烂,而觉醒就是接下来的构建工程。觉醒不是爬出深坑,而是升级了你对世界的理解,要想从根本上“反转”,你必须完成“重塑”。这就需要不仅从外部寻求新的知识,不再固守陈旧的方法和套路。还要从系统着手,用“反馈回路”对自己动手术,定期检视,及时修正。更为重要的是,觉醒的人是不痛苦的,他们不需要逼迫,在他们的字典里,“坚持”这两个字已经被删掉了,既然觉醒,何必坚持!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谈到“心流”时说,如果你想在某件事上不断进步,就必须一边挑战极限,一边体验快乐。痛醒过后,能不能在挑战中找到持续的成就感,是真正觉醒的关键。毛选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就是要感受到觉醒的快乐和力量。多少人把“下次一定”挂嘴边,却被现实打出了精神内耗,口口声声说要改变,到最后是换了个姿势,继续躺平。觉醒,觉得是什么,又能醒多久,有时候醒了,没觉,有时候觉了,又睡了。能破你幻想的,往往不是高人指路,而是命运一脚踹门。这一脚痛苦是最狠的,像一场荒诞的葬礼,你一边哭,一边还要把那个自以为是的旧我送进去。反而那些坚信“自己还行”的错觉,会在真刀真枪的撞击里一点点瓦解。说到底,真正让我们感到痛苦的除了痛苦本身,还有自己对痛苦的抗拒。
你与强者的区别也正是如何利用痛苦,如何利用痛苦去觉醒。真的痛了,醒了,就别用眼泪去洗脸,用它来灌溉新的开始,或许那就是觉醒的起点。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如果改变不了世界,至少不被这个世界所改变,与你同行,研用经典,你的点赞、转发和关注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