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而连接前途和历史的,是总结。2024年的进度条又快加载完毕了,有欣喜也有遗憾,是不是该发自内心的总结一下?1965年7月26日,教员在中南海接见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时,突然主动向在座的机要秘书程思远发问:“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
“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以前人民解放军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乘胜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虽时代变迁,这个回答仍让人深省,无论你是谁,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总结的水平依然决定着你能不能成为高手。当然,总结也是一门学问,好的总结也不是领导逼着写就能写好的,只有发自内心的写,才真正有用处、有价值、有意义。一年来,你熬过的夜、受过的委屈、拼出来的成绩,不是为了在年底随便凑一篇“装模作样”的小作文,而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 有的总结整篇都在“化妆”,满脸光鲜亮丽,成绩无限放大,问题一个不提, 一年的“风霜雪雨”,在笔下变成了“步步为营的惊艳绽放”。你要问他:“那个项目不是烂尾了吗?” 他赶紧摆手:“啊,那是外部原因。” 教员说:“总结经验,一是优点,二是缺点。” 他打土城战役失利,反思时直言不讳:“我们错了,是高估了敌人。” 敢把问题亮出来,反而更让人信服, 从另一个角度来想,也只有敢面对自己的不足,才能真正找准病根,让今后不再翻车。何况,不管是领导和下属心里都有数,有什么好藏的?团队和你一起解决问题,这才叫“总结”,越真实,越有分量。有的人把总结写成一篇散文诗,平时没干啥,年底像是“封神”,每一句都是排比,每个字都在飞。开头“时光荏苒”“岁月不居”,内容“注水”华而不实,结尾不负年华、再创辉煌。什么“协调资源,打通壁垒”,什么“提升效率,推动变革”……说得头头是道。教员最反感这种浮夸风,他说:“弄虚作假,害人害己。” 你再会堆词堆句,实际做不出来,都是无用。有成果,你就亮出数字和事实;没完成,老老实实承认,找到原因;明年怎么办,想清楚路径和目标。真正的干货不需要太多辞藻,真正的成绩也经得起数据检验。别怕写得“土”也不要紧,最重要的从来不是辞藻,而是你有没有实实在在干事。很多人写总结,眼里只有领导,心里只有“向上交差”。 写个总结,把自己变成了中梗阻,上面有什么想法只有你知道,下属不知道。而下属有什么想法,你也不去了解。好的总结恰恰相反,应当了解实情,了解下面的实际,一切“唯实而不是唯上”。如果只看上面,注定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毕竟写总结不是做“舔狗”,不是拍马屁,是要通过总结再来一次认识上的升华。也有很多人一脸无所谓,文档打开,Ctrl+C、Ctrl+V,改改年份,顺手加点新词儿,完事儿。没有一遍遍地“回头看”,你怎么知道自己走了多少弯路?没有一次次的反思,你怎么知道自己错在哪、该怎么改?你敷衍着写总结,敷衍的不是领导,而是这一年自己的所有努力,浪费的事成长的机会。今年走过的路,有哪些地方是错的?哪些地方做得好,值得继续?明年打算怎么干,才能不白白浪费时间?总结时越是走心,越能看到自己真实的样子,你才有机会变得更好。 一个项目明明是大家一起做的,有人写总结时,就成了他的“个人战绩”。成绩都是他一手推动的,团队成了背景板,问题都是环境不行、资源不给力,反正跟他没关系。这种总结,你可能觉得自己赢得漂亮,但团队心里早就凉透了:“行,你这么厉害,以后一个人干吧。” 一个领导的格局,就体现在总结里。谈成绩时,应该是把团队的贡献摆在前面,别把光环独揽在自己头上,谈问题时,主动承担责任,别甩锅给别人。总结,不是表演,不是敷衍,不是给领导“交差”,而是给你自己一个交代。写得真实、踏实,写出自己的进步,写出自己的反思,写出未来的希望。因为这一年你真的很辛苦,而来年,你值得走得更远、更稳。一年忙碌到了头,给自己一份有分量的总结,是对这一年最大的尊重,也是最大的感谢。关于寒橘:
心有猛虎,细思蔷薇,如果改变不了世界,至少不被这个世界所改变,与你同行,研用经典,你的点赞、转发和关注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