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执中的一个观点在网络上传播,“凡是没有受益者的付出,感动的都是自己”。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自我感动式”的父母是在“绑架”孩子,有人认为“自我感动式”的婚姻令人窒息,还有人认为真正的爱从停止自我牺牲开始……表面上看起来,自我感动的原因在于事件的双方你不懂我、我也不懂你,你不愿意理解我、我也不愿意理解你,这是一场相互理解的危机。可是“相互理解”一词说了千百遍,为什么我们就是不能理解对方呢?抛开态度问题不说,所有正在自我感动的人真的都不愿意理解对方吗?笔者觉得不然。众所周知,感动对方的第一步就是理解对方。但很多人对“理解”一词本身就存在误解,他们一边执着地用自己错误的理解关心对方,一边又不愿意了解真正的对方,这种理解不是真正的理解,而是意志的强加。综艺《再见爱人》中杨子的“爹味发言”在人们的吐槽中冲上热搜。面对漏洞百出后才做出的一碗普通汤面,杨子义无反顾地叫醒熟睡的妻子,并让妻子认同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面。他甚至不了解妻子的爱好,用自认为对的方式关心对方,想要感动对方,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想要把误解变正解,换位思考很有必要,近期在抖音上走红的“西瓜少年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视频中的少年吐槽他的妈妈很卷,不是卷他而是卷她自己;他吐槽他的妈妈自私,才成就了他的自立;他吐槽他的妈妈大手大脚,才有了他的勤俭节约……母亲站在孩子了角度看问题,理解孩子学习的辛苦,想给他更多的自我空间;孩子也可以站在母亲的角度看问题,理解母亲培养自己的苦心,吐槽的话语中更多的是对母亲的感激。当双方都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时,母亲和孩子的付出便都不是自我感动,而是相互感动。当我们获得正解后,相互理解的路就一帆风顺了吗?我们就真的摆脱自我感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由于年龄、阅历和认知水平的差异,相互理解的时间可能会有滞后性。就用那条永远穿不上的秋裤来说,年轻人总有使不完的“牛劲儿”,强壮的身体和大运动量也不会让他们感觉寒冷,他们可能真的没有穿秋裤的需求。所以当父母提出穿秋裤的要求时,纵使孩子知道父母是为自己好,也不会把它放在心上,更不会感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到中年后,他们不再有那么多的热量供自己消耗,二十多年前的子弹正中眉心,那条秋裤迟早会穿在身上。漂泊在他乡孩子们,面对父母寄来的秋裤,又有多少人笑着笑着就哭了。相互理解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的,缺失的阅历需要用时间去弥补。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现在的你不受益,不代表未来的你不会受益,现在的你不感动,不代表未来的你不会感动。不要总是急于说:“你不懂我,我不需要。”未来的你站在对方的位置上,可能会说出同样的话,未来的某一刻,当双方同频共振时,自我感动将会转化为共同感动。自我感动的背后存在了太多对理解的误解和阅历的缺失。潜下心来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相信我们都可以收获真正的感动。(文/李喆姝 山西大学 指导老师:韩晓芳)
*文内作品系第五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参赛作品,仅用于展示,不代表红星评论观点。除此展示外,不得用于其他途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