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累了?直接听吧↑↑
指导专家: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苏晓燕
跌倒这件事,看起来风险很大,其实只要4个测试就能量化。
1
测量腰臀比非常简单,拿腰围除以臀围就能得出腰臀比。
这么简单的一个测量方式,就能预知一个人的跌打风险。
1. 被测量者垂直站立,双足自然分开,足间距保持30厘米左右。
2. 保持平稳呼吸,不要刻意吸气。
3. 检查者选一个没有弹性、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软尺。
4. 在骼嵴最高点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得出腰围。
5. 在前面的耻骨联合和背后臀大肌最凸处(即臀部最突出的地方)围量一周,得出臀围。
测量过程中,注意软尺各部分应处于水平位置,紧贴而不压迫皮肤,测量值应精确到1毫米。
1.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亚太地区(含中国)人群,建议采用腰围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作为肥胖的标准更合适。
2. 女性腰臀比小于0.8,男性腰臀比小于0.9,就说明在健康范围内。
3. 腰臀比数值越高,说明被测量者可能存在肥胖问题,且脂肪存在于腹部,是一种危险信号。
2
一个手上没劲儿的人,生活中也容易跌倒?
答案是肯定的。
握力,俗称手劲,是来源于手部、前臂以及上肢的肌肉力量。握力有性别差异(男大于女,女性握力约为同龄男性2/3),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减。
握力体现的是上肢力量,实则能侧面反映一个人的肌肉力量与健康程度。
研究表明,握力低与多项疾病和功能障碍相关,如握力下降与骨质疏松、跌倒和脆性骨折风险增加相关,握力较低的中老年住院患者有更高的营养不良风险,同时握力衰减也是肌肉减少症的诊断标准之一。
1.准备一个握力计。
2.握住握力计的手柄,将手臂伸直。
3.用最大的力气挤压握力计,并持续几秒。
4.记录最高读数。
1. 40岁左右男性:43.5—49.5千克;40岁左右女性:27—31千克。
2. 老年男性:不低于28.5千克;老年女性:不低于18.5千克。
3. 若老年男性低于28千克、老年女性低于18千克,则达到肌少症的诊断标准。
3
对于老年人来说,有些衰老表现是不可避免、一定会发生的,如骨骼肌的逐渐流失。
我们能做的只有两方面:第一,通过均衡饮食、科学锻炼,有效留存肌肉,甚至实现增肌效果,从而抵抗岁月带来的自然流失;第二,提高我们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自然也能有效降低发生骨折的风险。
1. 被测试者保持双脚并拢站立,测试者开始计时,直到被测试者无法保持姿势稳定时中止。
2. 被测试者一只脚向前迈半步,前脚的足弓到后脚的大脚趾位置站立,测试者开始计时,直到被测试者无法保持姿势稳定时中止。
3. 被测试者双脚一前一后站立,前脚的脚跟抵到后脚的大脚趾位置,测试者开始计时,直到被测试者无法保持姿势稳定时中止。
4.被测试者单腿站立,测试者开始计时,直到被测试者无法保持姿势稳定时中止。
5.测试过程中,如发现被测试者无法保持平衡,测试者要及时给与支持和保护。
如果有任一姿势无法保持10秒以上的平衡,被测试者存在较高的跌倒风险。
4
3米折返计时走是针对下肢力量、上肢力量、身体平衡和协调性进行的一项测试,它可以对人体的肌肉情况进行一个综合的判定。
1.测量好3米距离,做好标记。
2.从出发点向标记点前进,到达标志点返回。
3.测试者要保持日常行走速度,不要贪快。
65岁以上的人群,12秒内完成测试属于正常现象,如果超过12秒跌倒的风险就会增高,须引起重视。
如果测试结果不理想,也莫慌。
在跌倒发生之前发现危险信号,就能拥有更多的准备空间。
1.正确认识和适应衰老,主动调整日常行为习惯,放慢速度,不要着急转身、站起、开房门、接电话、去卫生间等。
2.行动能力下降者应主动使用辅助器具,如各类手杖、助行器、轮椅等。
3.加强平衡能力、肌肉力量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日常生活中推荐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运动。
4.日常选择合身的衣裤,不穿过长、过紧或过宽松的衣裤,宜穿保暖又不影响身体活动的衣裤。
5.选择防滑、合脚的鞋,鞋子以搭扣式为好。如果选择系带式鞋,应注意系好,防止鞋带松开后被误踩引发摔倒。
6.家庭中进行适老化改造,如盥洗室内安装扶手、适老座便器、适老洗浴椅,注意家中照明灯。
7.外出时注意地面是否湿滑,有无坑洼不平、台阶、坡道、障碍物,尽量选择无障碍、不湿滑、光线好的路线。
8.如果需要上下台阶或乘坐交通工具、自动扶梯,一定要站稳扶好,放慢速度,避免“忙中出错”。
9.防治骨质疏松,降低跌倒后骨折风险。老年人应均衡饮食,选择适量蛋白质、富含钙、低盐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坚果、蛋类、瘦肉等;避免吸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天气条件允许时,每天至少进行20分钟日照。
10.接受专业的力量、步态和平衡训练。
点击关注
公众号
点击关注
头条号
点击了解
福利群
点击访问
健康学苑
点击访问
健淘汇
长按二维码
加入福利群
快把我分享给身边的亲友吧!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祝您健康》编辑部出品 -
内容策划 / 排版 / 文字:朱菁菁
编辑:王幸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