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家,最头痛的问题是什么?
有人觉得做饭麻烦,有人觉得打扫太累,但真正困扰老人的问题,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中国老龄科学院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抽查显示,在吃饭、穿衣、上厕所、上下床、洗澡、室内走动这6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中,老年人受损最严重的,其实是洗澡。甚至还出现了老人洗澡导致心肌梗死的病例。
这澡,究竟该怎么洗?
澡没洗对,血管崩溃?
一提到澡应该怎么洗,就让人想起这段时间流传挺广的一篇文章。
传言:人的血管非常薄弱,遇上高温就会“热胀”,一不小心就会爆裂。冬天洗头时一遇热水,血液就会快速集聚到头部,如果马上洗头,可能会使头部血液流通不畅,长期如此,可能诱发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脑出血。
真相确实如此吗?
其实,即便没有医学专业背景的人,只要稍加思考就能发现其中的荒谬之处。
毕竟,如果人的血管壁真的脆弱到了这种程度,不管你洗澡的时候先洗哪个部位,都可能引发同样的问题,比如泡脚泡出一个脚部血管出血……
如此血管真的如此脆弱,哪怕不接触热水,也会出现问题吧?
当然,冬季洗澡确实容易诱发老年人的心脑血管急性事件,而洗澡之所以容易成为老人的“高危行为”,主要还是因为4个原因。
浴室通气性较差、温度高、湿度大,导致浴室内的氧气含量较低,容易引起人体不适,其中就包括引发心脑血管急性事件。
洗浴时新陈代谢快,体能消耗大,容易导致低血糖。
浴室内地面湿滑,容易发生跌倒意外。
冬季浴室内外温差大,容易因为突然的寒冷刺激诱发感冒,甚至更严重的疾病。
澡要洗对,牢记8条!
在日本,每年因洗澡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万人,比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还要多。
在中国,每到秋冬季节,因为洗澡而发生意外的老年人也经常可见。
不过要避开这些风险其实也不难。
01
洗澡前先“体检”
老人洗澡前,要确保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如感到困顿、身体乏力、头晕恶心时,尽量不去沐浴。
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在洗澡前应监测血压,血压过高、过低时都不适宜沐浴。
02
洗澡前先吃饭
洗澡时新陈代谢快,非常消耗能量。如果老人没进餐便进浴室洗澡,很容易引起低血糖,甚至发生意外。
建议老人别空腹进浴室,最好保持五六分饱的状态,同时提前喝杯温开水。
但也不要刚刚吃完就洗澡,建议老人吃完饭 1 小时后再洗澡。
03
洗澡前先备药
如患有严重冠心病的老人,洗澡前先准备好急救药物,必要时可服用药物预防,如选速效救心丸5—6粒,咬碎含于舌下。
若沐浴过程中出现胸前区憋气、闷痛,应再次含用速效救心丸,若无法缓解应立即停止洗澡并就医。
注:应避免在使用降压药、降糖药等药物后立即洗澡,请休息至少30分钟以上,在药物起效后根据个体情况判断能否洗澡。
04
洗澡时别锁门
老年人洗澡最好不要锁门,这样有紧急情况时家人方便进出救治。
家人也要在老人洗澡时保持警惕,如果老人进入浴室的时间较长,就要敲门或是询问一下老人家的情况,以免发生意外。
05
洗澡水不要烫
无论淋浴、盆浴,水温最好接近体温,一般以 37—40℃为宜。
如果老人存在末梢神经病变(糖尿病等导致),对温度感知存在异常或不灵敏,建议家人帮忙检查水温是否合适,或使用温度计,避免烫伤或是水温过低造成受凉。
06
洗澡时带小板凳
老人洗澡时可以带个小板凳进浴室,站累了可以坐着洗,既省体力,又不用担心会滑倒。
小板凳最好是木质的,塑料的容易湿滑,反而造成伤害。
也可以考虑坐在浴缸中,但浴缸必须方便进出,否则反而可能导致跌到。
07
洗澡时间不宜长
浴室通气性较差、温度高、湿度大,导致浴室内的氧气含量较低,洗澡时间不宜拖得过长,以免发生意外。
建议老年人盆浴时长以20分钟为宜,75岁以上老人洗10分钟就可以了,淋浴以3—5分钟为宜。
08
洗澡前后防受凉
老年人一般都有循环和呼吸系统的疾病,受寒后会加重原有的疾病症状。
洗澡前要先预热,如开暖气、打开浴霸等,等浴室温度升高后再脱衣服。
浴室的门窗要适当关闭,但不能关得太严,以保证通风换气。
洗澡完毕后,要用干毛巾把全身擦干,尽快穿上衣服。
虽然洗澡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其中的讲究也有如此之多,尤其对老年人来说,这些小细节在关键时刻也许还能救命。
本文内容部分出自《关乎老人冬季洗澡安全的那些事儿》,原文发表于《祝您健康》杂志2021.01。
快把我分享给身边的亲友吧!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祝您健康》编辑部出品 -
内容策划 / 排版:朱菁菁
编辑:王幸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