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肯定会点头同意。
可如果有人和您说,即便是老年人和老年人之间,因为些微的年龄差,从营养需求到进食方式,都将发生许多变化,您知道该怎么办吗?
低龄老人VS高龄老人
都是老年人,差别有多大?
多大年龄算老年人?
按照世卫组织的年龄划分,60岁以上属于老年阶段,大于60岁的人都属于老人。这也是我国目前采用的老人年龄起点。
但是老人和老人其实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60—69岁的老人,虽然已经步入老年阶段,但属于年轻老年人,也就是低龄老人。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估算,当前我国低龄老人总量保守估计已经达到了1.5亿。
而80岁以上的老人,属于高龄老人。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生活条件越好的地区,高龄老人所占的比重就会越高。
但是你可能还没意识到,就算都属于“老年人”,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在身体各方面的差别还真的有点大。
低龄老人VS高龄老人
基础代谢率不同。每增加10岁,基础代谢下降2%—3%。
消化功能不同。低龄老人的牙齿保留较多,味觉、嗅觉及消化功能保留较好,还处于“能吃能喝”的状态。而高龄老人因为牙齿缺失、味觉减退、消化酶分泌减少等关系,进食能力差,容易食欲不振、营养不良。
免疫功能不同。比起低龄老人,高龄老人胸腺萎缩更为显著,T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更容易发生感染。
人体成分不同。低龄老人虽然已经开始出现骨密度下降、肌肉流失,但情况还不算太严重,干预起来也容易许多。高龄老人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与肌少症问题。
其他。低龄老人一般生活能自理,体力有所下降但足以应付日常生活,思维清晰,能外出旅游,甚至还能继续工作。高龄老人体力差,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居家多,外出少,许多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都会受影响。
既然在身体各方面都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当然也需要不同的饮食方案。
低龄老人VS高龄老人
低龄老人的饮食方案
低龄老人虽然身体在逐渐衰老,但初期衰退的情况还不是很显著,此时注意保证营养均衡,能延缓衰老与身体功能减退,让老年人获得更健康的身体,更好的活动能力。
食 谱 种 类
食物品种丰富,平均每天摄入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食物。
谷类食物粗细搭配,每天摄入200—300 克谷类食物,除普通米、面之外,适当添加粗杂粮,如糙米、玉米、小米、燕麦等,也可食用红薯、土豆等薯类食物。
动物性食物充足,特别是不同种类的奶类,如牛奶、羊奶、酸奶、奶酪,奶类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400毫升的液态奶。同时吃足够量的肉、蛋、鱼、禽类的动物性食物,平均每天120—200克。
常吃大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腐干。
餐餐有蔬菜,每天摄入不少于300克新鲜的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
天天有水果,每天摄入200—350克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研究“吃什么”之余,对于老年人来说,“怎么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
1. 鼓励共同进餐,保持良好食欲,享受食物美味。
2. 保证足够的身体活动量,一方面可以预防很多慢性病,一方面也能促进食欲。
3. 烹饪方式要多样,因为此时消化功能相对较好,可多做一些尝试,以改善食欲。
4. 控制体重,避免过胖或过瘦。
5. 定期健康体检,测评营养状况,及早发现营养缺乏。
低龄老人VS高龄老人
高龄老人的饮食重点
高龄老人各方面的功能减退都比较明显,除了要保证营养均衡且容易吸收,“怎么吃”也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
1. 鼓励多种方式进食。如果体力足够,在力所能及范围内,鼓励自己进食。如果已经不能独立完成进食,需要由陪护人员辅助进餐,并注意预防误吸。
2. 选择适当的加工方式,使食物细软易消化。食物要切小切碎,并尽可能煮软、烧烂。蔬菜切丁、刨丝,肉类切片或制成肉糜,豆类尽量选择加工后的豆腐、豆浆或豆泥馅,杂粮、坚果等建议选择碾碎成粉、冲泡成糊食用。
3. 经常监测体重,进行营养评估和膳食指导。身体质量指数(BMI)应保持在 20—26.9。如果发现衣服裤子越来越宽松,感觉身体瘦了、腿细了,一定要尽快再接受营养评估,查明原因,从膳食上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4. 合理使用营养品。低龄老人通过科学饮食可以获得充足营养,高龄老人平时除了要优先选择能量密度高的食物,还可以在医生和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主动适量使用营养品,如特医食品、强化食品和营养素补充剂,以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部分出自《不同阶段的老年人,如何吃得营养又健康》,原文刊登于《祝您健康》杂志2023年3月,作者为四川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邓波。
快把我分享给身边的亲友吧!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祝您健康》编辑部出品 -
内容策划 / 排版:朱菁菁
编辑:董玲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