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天,能赚钱吗?

文摘   2025-01-26 15:17   天津  
01
整体趋势

明天是年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从历史数据上看,最后一天的红包效应还可以。

过去10年中,有7次节前上涨,概率70%。如果把2020年这个特殊情况排除,那么概率还会更高。

当然统计数据只供参考,是走是留还是由各位兄弟们自行决定。

要说这农历年前,还是发生了不少大事。

周四的发布会,妥妥的大利好,苦苦期盼的长线资本入市,算是有眉目了。

客观上讲,这次的力度确实不如924,不过长线资本的规模,也不容小觑,有1%的资金来A股,带来的资金增量也是千亿级别的。

但在这种利好面前,A股还是高开低走了,创业板盘中涨超2个点,最后居然还翻绿了。

另外,日元加息也是大家需要关注的事。

大家应该还记得去年8月初,日本股市连续暴跌,原因就是日元加息,导致全球套息交易的集中平仓。

简单说,因为之前日本的长期低利率,日元的拆入成本很低,资金就会选择借日元,再将资金投入到股票、债券等资产获取“利差”。

再加上低利率对于日本汇率的压制,导致套息的资金还能额外再获得一笔“汇差”。

而日元加息后,“利差”和“汇差”大幅缩小,套息交易的收益下滑,资金就会选择平仓,这就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震动。

当然,极端的行情不太会发生,资金对于日本加息,已经有了较为充足的预期,但潜在的风险依然要重视起来。

1.1全球规模指数表现

上周全球股票市场基本以上涨为主,包括日本股市,也顶住了加息的压力。

A股方面,创业板指数上涨超2%,中证1000、中证500、科创50紧跟其后,说明资金风格偏向于成长。

这里多说几句。

从小的概念板块上看,轮动迹象明显,像“铜缆高速连接”、“机器人”这些概念,资金来回炒作。

但是从大趋势上看,资金也是一直围绕在“大科技”这条主线上做文章,这种市场风格,年后大概率也会继续下去。

如果是看好科技的场内玩家,围绕几个科技相关ETF产品,低买高卖做做轮动,应该会有不错的投资收益。

1.2 恐贪指数

恐贪指数49,处于中性。

建议多关注市场信息,因为中性的恐贪指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场变盘的前奏。

1.3 股债性价比

股债性价比依然处于极低温区,看好未来中国权益资产表现的朋友,依然可以长线做多。

或者用个人养老金账户买买宽基,也是不错的选择。

02

ETF规模变动与成交情况

上周,头部ETF的净值表现一片红,难得的普涨行情。

但里面有一抹绿比较炸眼,红利ETF的净值居然跌了4%。

这种现象,我们之前在周报给大家打过预防针,简单说就是因为基金分红,导致单位净值下跌。
但对于持有人来说,总资产并没有变少,而是变成现金形式了,所以影响不大。

以后分红型产品越来越多,分红频率越来越高,所以在投资前,大家最好也要有相应的“关于分红、除权”的知识储备。

2.1 规模指数ETF:

上周,全市场宽基指数ETF的净值悉数上涨,而且从成交额数据上看,算是比较稳定的。

比较特别的是中证1000和中证2000这两个小市值、高弹性品种。

份额有明显增加,但同时交易活跃度也出现了下滑,甚至有些产品成交额环比下滑30%,形成了“缩量上涨”的形态。

关于这个技术形态,我问了一下deepseek,它是这么回答的——

总结一下,在上涨通道中,缩量一般来说是好事,说明市场的预期比较一致,但在下降通道中,缩量上涨更多是一种情绪反弹。

但问题是,从中证2000指数的走势上,很难判断市场是出于上升还是下降通道。

所以还得大家自行评判。

创业板、科创板这两个板块,其实也出现了成交下滑的情况,所以,缩量应该算是高弹性板块上周的普遍现象了。

而MSCI中国A50,上周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放量。

不过从成交额上看,即便产品放量了,但2-3亿的周成交额,也确实不算多。

如果大家想买A股最核心的那些资产,还是中证A50更有性价比。

2.2 主要行业及主题ETF:

从行业上看,科技类的表现确实很惊艳。

比如5G通信ETF,上周净值暴涨7%,而科技和传媒ETF,也有一定程度的净值上涨。

在科技这条主线里面,细分板块比较多,其中的大部分,长期预期是不错的,但要注意传媒行业。

以申万传媒指数为例,自2015年的高点至今,区间下跌近80%。

这种表现,其实反映了资金长期的不看好。

所以,如果大家想通过行业ETF,分享科技企业的投资收益,还是要具体看一眼持仓。

要选“真科技”。

另外,银行产品净值继续上涨。

这类资产的投资价值,其实挺难评价的,如果按照永续经营的逻辑,现在个位数的市盈率肯定是低估了。

但如果看成长性,似乎又不应该给太高。

我说一个视角,周四不是说要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嘛,保险资金入场,大概率会选择银行这些稳定的行业,比如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平安就疯狂增持AH银行资产。

所以,从供求的关系上看,银行股后续可能会持续上涨。

2.3 其他ETF:

这里主要说一下港股的科技类产品。

最近半年,小米港股的表现很好,从2024年8月初至今,股价翻了两倍。

可能有朋友问了,哪只ETF能够实现最大化参与小米的投资机会呢?

我用牛股选基功能筛了一下,投资小米仓位最重的,是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科技30ETF。
截至2024年9月30日,占比15%。而其余港股通科技类产品,占比是10%左右。

如果对小米有独特偏爱的投资者,可以从这些产品中做选择。

03

基金公司ETF规模排名(剔除货币与债券类)

上周,管理人ETF的规模均出现上涨,其中南方基金的涨幅较为明显。

从数据上看,中证500、中证1000分别给南方带来了30亿左右的规模增量。

南方算是在全市场中小市值宽基中,布局比较全面的管理人了,无论是中证500、还是中证1000,规模都是同类最大的。

如果成长行情能持续下去,南方的管理规模,可能也会持续增长。


iETF令狐冲
ETF老司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