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苏州城的脚步(连载四)
作者简介
谢勤国,1946年生,苏州人。1975年入苏州市园林系统从事绿化工作,绿化技师职称。1994年人事关系转至宗教局,2006年在北塔报恩寺退休,2013年被聘为姑苏区方志文化建设专家咨询团成员。曾独立编写《北塔园林志》《北塔报恩寺志》《平江区绿化志》《苏州居士林志》等志书,参编《苏州市志》《石湖志》《苏州市城区绿化志》,合作出版《姑苏名宅》《苏州的桥》《苏州古石桥》等作品,合计撰稿近200万字。
黄骋宇,1978年生,上海人。苏州市吴文化研究会会员,苏州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高级企业培训师。策划编辑了多本画册,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在《新民晚报》和《姑苏晚报》上发表相关的艺术评论文章。2016年创建了苏州德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拥有“情语江南”文化品牌,发表过逾百篇文史类文章并长期开设传统文化专题讲座。
(西山庙桥)
第四章 西晋东晋
西晋光熙元年(307),晋惠帝司马衷去世,他的皇太弟司马炽即位,是为晋怀帝。“八王之乱”后,北方少数民族向中原发起战争。琅琊王司马睿(司马懿曾孙)听从王导的建议,出镇建邺。西晋永嘉七年(313),晋怀帝司马炽被杀,司马邺在长安即位,是为晋愍帝,改元建兴,成为西晋最后一位皇帝,为避名讳,将建邺改为建康。
西晋建兴二年(314),听说在吴淞口有两尊石佛(一名维卫,一名迦叶)浮在江面,吴郡的朱膺、帛尼驾船将石佛运了回来,供奉在通玄寺(后改名开元寺)。这两尊石佛像具有褒衣博带的时代特点,一直保存到1937年,后来不知去向。
东晋建武元年(317),司马睿即晋王位,史称东晋。东晋太兴元年(318),司马睿在建康称帝,为晋元帝。由于东晋皇族得到了琅琊王氏家族的大力支持,当时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但是王导很谦虚,还学习吴语,不过他的吴语学得不好,吴郡人和北方人都听不懂。
吴郡江南士族中的名士如顾荣和他的堂弟顾众等都出来做官,身居要职。陆逊弟弟陆瑁的孙子陆晔被追赠为侍中,顾陆两家成为东晋贵族。
东晋永昌元年(322),王导的堂兄王敦起兵夺权,其手下沈充打下吴郡,杀太守张茂,晋元帝忧急而死,儿子司马绍做了皇帝,就是晋明帝。
东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叛乱平定,明帝任命张镇为吴郡太守,张镇死后就葬在甪直南边的张陵山(张陵山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考古发掘出十一座新石器时代墓葬和五座晋墓,得张镇墓志铭。
东晋成帝咸和二年(327),又发生了苏峻、祖约之乱,次年苏峻部下张健攻吴郡,吴郡内史蔡谟和前义兴太守顾众联合三吴地区兵马与之战于无锡,不敌。张健占领吴郡以钱弘为县令。后蔡谟和顾众联合会稽、吴兴兵反攻,逐张健,杀钱弘,夺回吴郡。
东晋咸康五年(339),王导死后,北方贵族凋零,而陆晔一门四代人都当过高官,陆晔的弟弟陆玩(司空,位列三公)将自己在“砚石山”(今灵岩山)的别业舍为佛寺,梁武帝天监年间扩建为“秀峰寺”。
东晋康帝建元元年(343)左右,高僧支遁(支道林)曾居于吴郡,他三教兼通,受到僧俗
两界的欢迎。支遁喜欢养鹤、养鹰、养马,他有一匹白马,取名“频伽”,他放马的地方就叫白马涧。据说频伽在城里喝水的时候,撒了一泡尿,其上竟然开出莲花,后来这地方就叫饮马桥。民国时期宗仰在上海哈同花园编撰出版了一部经藏就命名为《频伽藏》。
(饮马桥)
刘禹锡的《题报恩寺》中写道:“云外支硎寺,名声敌虎丘。石文留马迹,峰势耸牛头。”诗里提到的就是与支遁有关的掌故。
《世说新语》记录过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曾经在不告知主人的情况下,私自造访吴郡的“辟疆园”,后被主人顾辟疆赶散仆从而退出。能够吸引王献之到来,可见这座园林的影响之大。顾辟疆的“辟疆园”是苏州最早的私家园林,位置在今天的潘儒巷中段,据说唐代文学家陆龟蒙、皮日休都到过此园。
东晋太元年间(376—396),王导的孙子王珣和王珉兄弟两人都在虎丘山有别业,他们后来舍宅为寺,王珣的是东山寺(今万景山庄),王珉的是西山寺,山塘街尽头有一座西山庙桥,就与王珉有关。现在的虎丘景区,在山门碑廊有王作的《虎丘记》,落款却是王羲之,这就闹笑话了,王羲之当时很可能已经不在世了,而且王羲之是王导的侄儿,那就是王珣的长辈,长辈是不可能为晚辈的文章写书法作品的。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孙恩以五斗米道的名义和他的妹夫卢循聚众反晋,十月攻占吴郡,后被刘牢之击败。刘牢之就是当年在淝水之战中击败前秦的北府兵先锋猛将。
东晋义熙元年(405),戴逵的儿子戴颙来到吴郡,他们父子二人都是音乐家和佛教造像家,名气非常大。当地的读书人在齐门内合力为戴建了大宅子。戴颙住了十多年,后来迁居到京口(今镇江),他的大宅子变成了佛寺,就是“乾元寺”,后来改名“北禅寺”。当时吴郡城有东禅寺、西禅寺、南禅寺、北禅寺四座大寺。戴颙的大宅虽然没有园名,但风景就像自然形成的一样,因此也是著名的园林,其遗址在北园路长风厂内。
义熙年间(405—418),西域僧人智积住在砚石山佛寺内,因寺旁石壁上生出灵芝石,被后人称为灵岩山。目前灵岩山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的智积殿和智积井都与智积和尚有关。
(灵岩山)
(智积井)
义熙九年(413),僧人法显从印度带回并译出六卷《大般泥洹经》。
义熙十四年(418),竺道生认为经义不够圆满,提出一阐提迦(断了成佛善根的人)也可成佛,主张佛性人人“本有”,他的观点遭到旧学僧党攻击,他本人被逐出建康,后来到了吴郡虎丘山。他坚持自己的说法,准备在千人石讲经,但是被吴郡内史何叔度取缔,竺道生不为所动,没人听也照样宣讲佛法,讲到精彩处,冬天池塘里的白莲开花,山上的顽石点头。虎丘景区现还留有生公讲台、千人坐、白莲池、采莲桥、点头石等相关遗迹。
(生公讲台)
(千人坐)
(点头石)
宋文帝元嘉七年(430),由著名的译经师昙无谶所译的《大般涅槃经》流传到南方,对于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迦皆得成佛的解释与竺道生的观点一致,后来竺道生被官方请到庐山,继续在庐山精舍说法。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六月,刘裕代晋称帝,是为宋武帝,成为南朝宋的第一个皇帝。
东晋时代,君弱臣强,战乱频繁,吴郡颇不平静。
(谢勤国老师)
本书二十三章 陆续连载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