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苏州城的脚步(连载五)
(谢勤国老师)
作者简介
谢勤国,1946年生,苏州人。1975年入苏州市园林系统从事绿化工作,绿化技师职称。1994年人事关系转至宗教局,2006年在北塔报恩寺退休,2013年被聘为姑苏区方志文化建设专家咨询团成员。曾独立编写《北塔园林志》《北塔报恩寺志》《平江区绿化志》《苏州居士林志》等志书,参编《苏州市志》《石湖志》《苏州市城区绿化志》,合作出版《姑苏名宅》《苏州的桥》《苏州古石桥》等作品,合计撰稿近200万字。
黄骋宇,1978年生,上海人。苏州市吴文化研究会会员,苏州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高级企业培训师。策划编辑了多本画册,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在《新民晚报》和《姑苏晚报》上发表相关的艺术评论文章。2016年创建了苏州德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拥有“情语江南”文化品牌,发表过逾百篇文史类文章并长期开设传统文化专题讲座。
(枕石)
第五章 宋齐梁陈
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中国进入南北朝时代。
宋文帝刘义隆年间(424—453),羊玄保任吴郡太守,官声很好,当地老百姓为他建了生祠,羊玄保死后改成了“羊太守庙”。苏州有一条街巷叫羊王庙,原来这里除了“羊太守庙”,还有一座奉祀晋太傅羊祜的“羊太傅庙”。羊祜为人正直,毫无私念,虽然在江陵与陆抗对峙,但也令敌国的吴人对他心悦诚服,称呼他为“羊公”,不过现在只留下“羊王庙”这个巷子名了。
宋文帝的女婿褚渊,出任吴兴太守,在赴任的途中顺道游览吴郡虎丘,发出感叹:“天下名山,所见不及所闻,独虎丘所闻不及所见也。”
宋孝武帝大明四年(460),顾觊之出任吴郡太守,此人是个好官,但他的三儿子顾绰却放高利贷,盘剥老百姓。顾觊之想了个办法,让顾绰把讨不回来的债券交给他,由他来追讨。谁知顾觊之拿到债券后,当着吴郡老百姓的面,全部付之一炬。
刘宋期间(420—479),吴郡有一位大画家陆探微,他是中国画史上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据记载,他曾有过《黄帝战涿鹿图》《燕太子丹图》《孙氏水战图》等画作,与东晋顾恺之齐名,是“六朝四大家”之一。
进入南朝齐,有一位吴郡的文学家、书法家叫张融,其父张畅曾任会稽太守;从兄张绪,宋明帝时任吴郡太守,入齐任中书令。张融本人长得又矮又丑,不修边幅。齐高帝萧道成比较看重张融,说他的书法很有骨力,只可惜没有二王的笔法,张融却自信地说:“非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别可惜我没有二王的笔法,应该可惜二王没有我的笔法。)
吴郡的陆倕,也是著名的文史学家,是竟陵王萧子良的幕客,“竟陵八友”之一。陆倕曾问人家借过一本《汉书》,归还的时候发现其中的《五行志》四卷不知去向,于是默写出来还给人家,字句竟然没有脱漏。
还有一位陆澄,也是好学博览,当时以博学著称的王俭亦自叹不如,称他为“长了两条腿的书橱”。
吴郡人顾协有神童之称,跟随外从祖父张永游玩虎丘山,张永问他:“儿欲何戏?”才几岁大的顾协回答:“儿正欲枕石漱流。”小小年纪却志趣脱俗,因此极被推崇,后担任员外散骑常侍,虎丘景区的“枕石”就与顾协有关。
南朝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在吴郡也造了很多佛寺,包括重玄寺(宋初改承天寺)、妙利普明塔院(今寒山寺)、上方山楞伽寺、支硎山报恩寺等。这座报恩寺在“会昌灭佛”后只保留下了匾额,五代后期在开元寺旧址重建新寺时又将此匾额挂上,寺名即易为报恩寺。还有西山金庭的包山寺、穹窿山的福臻禅院、甪直的保圣寺、光福的光福寺(后改称铜观音寺)等佛寺,都是在梁武帝时期(502—549)始建的。
梁朝有一位西域来的僧人叫憨憨和尚,留下两处遗迹,一处是虎丘山的憨憨泉;另一处是旺山宝华寺外的憨憨井,井外围了一圈六角形井栏,其中缺了一栏便于取水。据说七子山顶上有座乾元寺,由于山上取水困难,寺内有一口井不随便给外人用,憨憨和尚讨水喝,僧人却不借给他水桶,憨憨和尚颇有神通,就用脚钩住井栏,手持锡杖钩住钵盂取水,取完水后还把井给带走,放在了宝华寺的寺外。
(憨憨泉)
(憨憨井)
梁朝吴郡出了一位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画法被称作“疏体”,笔法洗练流畅,区别于顾恺之和陆探微的“密体”。有记载说张僧繇的画形象逼真,他画的龙在风雨天感觉像要腾飞,所以只能再画上一把锁。他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白龙,但都不点眼睛,人们请他点睛,他点了两条,后都乘云上天去了,留下两条没有点睛的龙还在墙壁上,这就是成语“画龙点睛”的出处。
梁中大通三年(531),梁武帝的长子萧统去世,谥号“昭明”,后世称为“昭明太子”。萧统生前召集文人编选的文选又被称作《昭明文选》,在常熟虞山还留有“昭明读书台”的遗迹。
梁中大通四年(532),梁武帝知道在吴郡通玄寺有两尊石佛是从印度漂洋过海而来的,很是灵验,于是他为石佛做了两个圆光,一个直径九尺,另一个直径八尺五寸,派专人送到通玄寺。萧统的弟弟萧纲写了《吴郡石像铭》记录了这件事情,提到了正慧法师修建宝塔的情况。
梁太清二年(548),梁朝发生了侯景之乱,太清三年(549)三月,侯景攻陷台城,五月,软禁中的梁武帝被活活饿死,皇太子萧纲即位当了傀儡皇帝,就是简文帝,侯景还娶了萧纲的女儿溧阳公主为妾。同年,侯景派于子悦、张大黑攻下吴郡,后来吴人陆缉带兵夺回吴郡,七月,侯景将领宋子仙再度攻下吴郡。吴郡在短时间内遭受三次战争,侯景部队还十分残忍,抢人充作军粮,吴郡受到的损失难以估量,可以说是十室九空。(公元549年侯景改吴郡为吴州,公元550年又改回吴郡。)
梁元帝承圣元年(552),侯景被部下所杀,吴郡平定,梁朝也即将终结。
梁敬帝太平二年(557),陈霸先受梁禅称帝,是为陈武帝,史称南陈,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最后一个朝代。
陈朝文帝天嘉元年(560),吴郡人孙瑒出任吴郡太守,他的妻子就是溧阳公主,后讹为梁武帝的女儿妙严公主。苏州因果巷里曾有两座寺院,一座是“禅兴寺”,一座是“妙严尼寺”,都是他们夫妇舍宅为寺的。妙严公主死后就葬在“妙严尼寺”的后花园,称“息园”,她的墓一直被保存到苏州解改初期。而“息园”后来讹变为地名“薛家园”,位于闾邱坊巷南。
陈朝还有一位重量级人物顾野王,他是训诂学家、史学家、画家,他知识渊博,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医卜星象无所不通,对文字特别有研究。梁大同四年(538),顾野王担任太学博士,后来主编了字书《玉篇》30卷,共收录了16917个字,是汉朝许慎《说文解字》后又一部重要的字典。也是我国最早的楷书字典。
(顾野王墓)
顾野王一生著作丰富,内容涉及文字学、地理学、文学、方志、史学等多方面,编纂了《舆地志》,另著有《分野枢要》《玄象表》《续洞冥记》《顾氏谱传》《通史要略》等。
顾野王死于陈宣帝太建十三年(581),死后葬在石湖西岸的下舟村,现位于苏州市职业大学校园里面,其墓保存至今。(195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降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墓很值得一看,墓的四周有很多巨石,其中有一块花岗岩,形状像船,有6.5米长,其他都是石英砂岩。据传这些石头为陨石,俗呼“落星坟”。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还祭拜了顾野王墓,当时建有一座两柱石牌坊和神道、十四字墓碑。现存清代嘉庆八年(1803)一代儒宗钱大昕所书“陈黄门侍郎顾公之墓”镌刻于其中一块巨石上。在吴江三里桥北堍,还建有纪念顾野王的顾公庙,顾炎武也认顾野王为祖先。
陈朝最后的皇帝是陈后主,陈祯明元年(587),陈叔宝把吴郡升格为州,吴州、吴郡、吴县三个衙门都在一个城市里,这种情况是比较罕见的。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隋朝统一了中国。废吴郡,改吴州为苏州(取州西姑苏山为名),下辖吴、常熟、乌程(湖州)三个县。公元589年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苏州“作为城市名称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本书二十三章 陆续连载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