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苏州城的脚步(连载七)
作者简介
谢勤国,1946年生,苏州人。1975年入苏州市园林系统从事绿化工作,绿化技师职称。1994年人事关系转至宗教局,2006年在北塔报恩寺退休,2013年被聘为姑苏区方志文化建设专家咨询团成员。曾独立编写《北塔园林志》《北塔报恩寺志》《平江区绿化志》《苏州居士林志》等志书,参编《苏州市志》《石湖志》《苏州市城区绿化志》,合作出版《姑苏名宅》《苏州的桥》《苏州古石桥》等作品,合计撰稿近200万字。
黄骋宇,1978年生,上海人。苏州市吴文化研究会会员,苏州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高级企业培训师。策划编辑了多本画册,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在《新民晚报》和《姑苏晚报》上发表相关的艺术评论文章。2016年创建了苏州德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拥有“情语江南”文化品牌,发表过逾百篇文史类文章并长期开设传统文化专题讲座。
第七章 中唐晚唐
盛唐时期的苏州,已经是“人稠过扬府,坊闹半长安”了。也就是说,人口数量超过了扬州,繁华程度仅次于首都长安。白居易在诗中将之描述为“七堰八门六十坊”,城外水道修建了七处堤堰,保护城市不遭受水灾:当时苏州城八门齐开,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说明天下太平;吴和长洲两个县,各有三十个坊,一共六十坊,是长安的一半。
在这一时期,先后有三位著名诗人来此出任苏州刺史,他们有过不俗的政绩,同时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为古城增添了文化的姿彩。
第一位是韦应物。韦应物的家世相当显赫,他十五岁时便担任玄宗侍卫,少年时十分荒唐,并未认真读书、做人。安史之乱后,他痛改前非,读书上进,德宗建中四年(783)夏,四十七岁时,领滁州刺史,写下了著名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鹏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德宗贞元四年(788)七月,韦应物五十二岁,领苏州刺史。他为解百姓之忧,吃苦受累也无怨言。他在苏州与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等诗人交往酬唱,诗作中咏苏州景物居多。如《登重玄寺阁》:“时暇陟云构,晨霁澄景光。始见吴都大,十里郁苍苍。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合沓臻水陆,骈阗会四方。”
三年任期届满后,两袖清风的韦应物竟然拿不出回乡的路费,只得寄住在苏州城内的永定寺,两年后离开了人世。《吴郡图经续记》称他“为郡于此,人赖以安。又能宾儒士,招隐独……其贤于人远矣”。韦应物虽然不是苏州人,但被人称为“韦苏州”,这是人们对于他为苏州作出贡献的褒奖,文庙北曾立其祠。
第二位是我们熟悉的白居易。敬宗宝历元年(825)三月,五十四岁的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白居易抵达苏州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公务,从早到晚在衙署中处理政务,经过两个月才渐渐理顺,开始举行宴会,招待宾客和郡僚。白居易是比较懂得享受生活的,但他的这些私生活都是安排在十天一次的旬休或节假日。
(山塘街)
由于当时通往虎丘的道路不便,白居易主持开凿了从阊门到虎丘的山塘河,筑了堤岸,使之成为西北郊的交通要道,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称这条塘路为“白公堤”。堤上夹种桃李,河中栽植荷花,虎丘观荷渐渐成为节俗,山塘也变成繁华街区,红男绿女,游人如织。白居易有诗写道:“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湖堤上,长留一道春。”白居易对于苏州风光的描绘,大大提高了苏州的知名度,就连太湖石,也是因为白居易的喜好而广为人知,他曾写有名篇《太湖石记》。
第三位是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中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诗作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比如《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在安徽和州当刺史时,率领百姓艰苦奋斗、克勤克俭、励精图治,经过数月的悉心治理,和州的农业生产重现生机,他也留下了《陋室铭》这篇千古绝唱。
文宗太和六年(832)二月,六十一岁的刘禹锡出任苏州刺史,前任刺史崔蔇在任上连续两年遭到水灾,但他并不关心老百姓的死活,致使苏州城满目疮痍。刘禹锡亲眼见到了水灾造成的严重后果,他深入民间,了解灾情,筹谋救灾之策。他在得到朝廷批准后,拨出十二万石大米,按户口平均分发给饥民,还免除赋税徭役。这些措施安定了民心,使生产逐渐恢复。因为治理有方,政绩突出,刘禹锡被赐予“金紫”(金印紫绶),为此,白居易还专门写了一首贺诗。
后人把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称为苏州的“三杰”,苏州人还把他们追认为城隍神。虎丘山的五贤祠(另外两位是王禹偁和苏轼)以及沧浪亭内的五百名贤祠内都供奉了这三位大诗人。苏州在这三位诗人刺史的影响下文运也渐渐兴盛。
(五百名贤祠)
与苏州存在密切关系的文化名人还有李绅,皮日休,陆龟蒙,等。 现在的皮市街原先叫作“皮墅街”,说明皮日休的别墅建在那里。陆龟蒙是陆绩的后裔,在甪直也有田产,死后葬在甪直。皮陆两人是好友,常常酬诗唱和。晚唐诗人杜荀鹤也写过名篇《送人游吴》。
唐代出名的苏州艺术家还有书法家陆柬之、草圣张旭、书法家孙过庭、画家张璪、塑圣杨惠之等。陆柬之的舅舅是“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其子陆彦远得家传,其侄陆元方在武则天时期任宰相。张旭,字伯高,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咏,唐文宗李昂将张旭的草书、李白的诗、裴旻的剑舞御封为“三绝”。孙过庭著有《书谱》,现拙政园中有后人临摹《孙过庭书谱》的书条石。据说张璪能双手同时画松树,一棵茂盛,一棵枯萎,因此有了“双管齐下”的成语。杨惠之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笔法学画,吴道子的绘画天才逐渐发挥出来,杨惠之耻居其下便转攻雕塑,成为雕塑天下第一。传说甪直保圣寺的罗汉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是他塑的,现存九尊,是原先的一半。(据考证应为北宋时期所塑。)
(保圣寺罗汉塑像)
唐武宗年间(840-846)发生了中国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灭佛事件——“会昌灭佛”,原因是寺庙占据了大量土地和人口,影响了朝廷的田产税赋和人头税。皇帝下诏天下凡上州以上,可以保留一座佛寺,苏州保留了开元寺,因为里面供奉着玄宗金像。当时全国有45000多座佛寺被废,但是其时道教兴盛,很多佛寺改为了道观。唐宣宗李忱登基以后,解除了灭佛禁令。
唐懿宗咸通九年(868),苏州刺史崔璞重建上方山的寺院和宝塔。
(谢勤国老师)
本书二十三章 陆续连载 敬请期待
上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