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蒿子的生命活力

文摘   2024-11-03 06:18   江苏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记得刘晓航教授来苏州出席齐颖新书《骑行日记》首发式时,就赞成万汝藩将尚未完稿的人生回忆录定名为《盐蒿子》。他也赞赏万汝藩描述苏北荒滩上的盐蒿子象征着一代知青形象的文字:

“如果说盐碱滩是荒凉的,那荒芜的盐碱滩也是有生命存在的。早先开拓它的军垦战士、劳改囚犯,以及后来‘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们,人生的命运把他们安置在了这里——就像这种盐蒿子一样。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就在这里,点燃着青春之火,焕发着生命之光”。

刘晓航教授是答应为《盐蒿子》作序的。可是,刘教授和作者万汝藩本人都没有等到《盐蒿子》出版就去世了。当时在吊唁万汝藩的灵堂里,我们苏州知青馆的志愿者和他的两位弟弟齐颖和齐频都约定了:一定要把他的《盐蒿子》出版问世,以完成他的遗愿!因为这是他后半辈子的全部心血!

万汝藩小学文化,五年里在四个小学上学。但是他酷爱读书。当他带领大弟逃离饿殍村舍的祖地家乡安徽宣城,被两次送入收容站时,他会在收容站里趁机看书写作业。即使在他带领大弟齐颖投靠黑龙江刑满留场父亲的时候,他打工供大弟读书,自己则坚持业余学习。正是靠日积月累的文化知识和刻苦奋斗,使他在每个单位成为得尊重受欢迎的人。他还自学法律,受邀当了多年市区的“人民调解员”,成为电视台里知名的“金牌老娘舅”。他能以丰富的阅历和法律知识,对调解对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怜悯弱善,不仅奔波相助,还常慷慨解囊。他为平民百姓排忧解难,为社会稳定化解矛盾做了无数好事,曾遭受过许多非难,但也收获了无数赞誉。

万汝藩的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他在繁忙工作之余,很早就开始写人生回忆录。为了写作,他很少关心家人,经常通宵达旦。他的上百万文字书稿,就是这样经年累月写成的。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舍命写作,为他的身体留下了绝症隐患。他说:“每个人都在见证一段历史,我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之一。写下这些文字,是我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长期以来,我为此寝食难安!这里记录的每一段、每一句都是我的亲身经历”!

他把记录人生经历和家庭坎坷完全超越了个人和家庭范畴,而当成了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担当。

对于万汝藩这部从平民视角反映中国当代史的个人和家庭传记,其真实留史的示范意义是深远的。我的知青同学、旧金山圣玛丽学院知名的社会人文学者徐贲教授为《盐蒿子》写了一篇近3000文字的读后《感想》。徐教授在《感想》中把知青的“自我文献”在“社会史”和“日常生活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阐述得深刻到位。这正是许许多多正在写下人生经历的知青,和我们努力为知青留史的知青馆志愿者应有的共识,同样值得我们共同分享!(作者:江南天淼康养知青历史文化博物馆筹建处 钟慎明

万汝藩部分作品(苏州知青公众号历史图文链接):

盐蒿子 · 散文(朗诵视频)

黄海岁月(1-49)


苏州知青
地址 苏州市吴中区苏蠡路90号213室 电话:0512 6770458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