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NEW YEAR
2025年春晚于1月28日晚20:00正式播出,今年春晚主题为“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主会场设在北京,分会场分别设在重庆、湖北武汉、西藏拉萨、江苏无锡四地。一年一度的春晚就似一场彰显文化的盛会,不仅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
2025春晚亮点
传统文化展现:春晚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据前几次彩排,本次节目中有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以榫卯结构、祈年殿和北京中轴线等为灵感,运用总台虚实融合超高清制作系统,再现中国古建的千年神韵和文化内涵,展现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
多元地域文化呈现:近年来,春晚的节目与产地安排不同于以往,不仅设置主会场,还设置了分会场,各地分会场节目特色鲜明,展示当地文化风情。如重庆分会场展现巴渝文化,武汉分会场体现荆楚文化等。
多元艺术融合:近年来,春晚中的创意类节目、歌舞、相声、小品、戏曲、武术、魔术等多类型节目精彩不断,四地分会场与主会场节目编排相得益彰,传统文化与现代韵味兼具,艺术感与科技感相融,在多元融合中展现中华文化。
关注特殊群体:2025年春晚首次推出“视障版”和“听障版”的无障碍转播,手语演员通过ar虚拟技术进行手语“解说”,并辅以ai语音技术制作字幕,同时通过音频对节目进行创作解读与背景拓展,这对于视、听障人士而言是巨大的福音。
科技元素渗透:近年来,春晚采用8k伴随4k同步制作模式,首次采用全国产8k装备完成“8k超高清视频+三维菁彩声音频”制作;在春晚演播大厅顶部部署由30台相机组成的云上多视角拍摄系统,形成春晚的3d视频,用满满的科技感来展现多彩的节目效果。
2025年春晚的思政知识
1.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才能够实现创新发展,激发创新活力。春晚主题“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中,“巳”象征阳气初升、万物复苏,双“巳”对称恰似如意纹样,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极大激发了文化的发展活力。
文化的创新表达:创新能够增进民生福祉,本次春晚采用总台虚实融合超高清制作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现传统文化,如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用科技赋予了文化的发展活力。
2.家国情怀
家庭观念:家是心灵的港湾,生命的居所。春晚作为全球华人共同的文化盛宴,在除夕夜播出,人们围坐在一起观看,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强化了家庭团圆的观念,体现了对家庭这一社会基本单元的重视,对增进家庭观念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凝聚力:本次春晚主题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向全球华人传递喜庆美满的祝福,彰显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生生不息的时代力量,能唤起全球华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3.社会和谐
文化交融:本次春晚主会场与重庆、湖北武汉、西藏拉萨、江苏无锡四个分会场的节目相互呼应,展示了各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文化氛围,让不同背景下的文化都在交流中互鉴。
4.人民至上
人民至上是我国坚持的基本准则,也是党和政府奋进的目标。本次春晚首次推出“视障版”和“听障版”的无障碍转播,体现了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爱,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传递了友善、互助的价值观。
思政课如何讲好春晚
一、课前导入
思政课教师可以播放2025年春晚开场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春晚的讨论,如“你印象最深的春晚节目是什么?”“春晚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由此引出本节课将从思政角度解读春晚,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二、知识讲解
1. 文化自信:展示春晚中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节目片段,如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分析节目如何展现榫卯结构、祈年殿等传统元素,以及现代科技手段(总台虚实融合超高清制作系统)的运用,阐述这对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2. 家国情怀:结合春晚在除夕夜播出,全球华人共同观看的特点,讲解春晚如何成为维系家庭情感、凝聚民族向心力的重要纽带,体现家国情怀,如分享海外华人对春晚的感受等案例。
3. 社会和谐:通过播放各分会场节目,分析多元文化在春晚舞台上融合的表现,如重庆分会场展示巴渝文化、武汉分会场体现荆楚文化等,说明这对促进文化交流、构建和谐文化氛围的作用;介绍春晚推出“视障版”和“听障版”无障碍转播,体现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助力社会和谐。
三、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以下讨论话题:
1. 除了课堂上提到的,春晚还有哪些节目能体现文化自信、家国情怀或社会和谐?请举例说明。
2. 从思政角度看,春晚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案例分析
思政课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社会现象或时事热点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春晚中体现的思政知识进行分析,提升具体知识的运用能力。
例如,给出某地区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该活动如何体现文化自信;给出关于关爱特殊群体的新闻报道,让学生思考与春晚关注特殊群体的联系和启示,引出教材中关于民生发展的知识。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
思政课教师可以总结本节课从春晚素材中学习到的思政知识,强调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春晚中某一思政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或者收集身边体现这些思政主题的事例,下节课分享。
欢迎关注!!!
欢迎加入《缘来思政》论文、教学资源分享交流22群
往期推荐:
预习!2025年春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寒假作业安排
妙语启智,思政润人 | 思政名师专访——申金键
思政课如何讲好美国停止封禁TikTok案例
预习!2025年春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寒假作业安排
思政课视角:2025年1月(上半月)时政评述汇总
回家!思政课如何讲好中国春运的育人故事
作业来袭!七上《道德与法治》25天寒假作业安排 (文末可下载)
作业来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0天安排( 文末可下载)
文化自信:思政课如何探秘热播电视《国色芳华》
创意作业合集:中小学思政课可以这样安排
鲜活的素材:思政课如何讲好电视剧《驻站》
直击反诈:思政课如何讲好“缅北诈骗”案例
鲜活的思政课:如何讲好日喀则震后的感人故事
一文读懂2025年中学思政课五大科研热点(附选题)
从严治党:反腐专题片的思政知识+育人素材
新教材!2025年春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新旧修订对比
教材来啦!!!2025年春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新旧修订对比
鲜活的思政课:如何讲好反腐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
复习必备:《道德与法治》答题技巧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