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与文献研究”博士生学术会议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顺利召开

财富   2024-10-15 10:00   北京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与文献研究”博士生学术会议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顺利召开



2024年9月14-15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与文献研究”博士生学术会议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2024年度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支持,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主办。参会人员围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与文献问题展开学习和交流。
会议分为名家讲座和论文评议两个阶段。会议邀请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宪明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宏雨教授、《中共党史研究》副编审吴志军老师分别作专题讲座。王宪明老师授课的题目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他结合丰富的文献资料,把马克思主义早期传入中国的历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同光之际、世纪之交、五四时期、中共创立时期,并分析了每一阶段的历史特点和思想文化特点。杨宏雨老师围绕《〈星期评论〉与中共创建》的主题进行授课,他介绍了《星期评论》创办经过、主要思想、办刊宗旨等主要特点,分析了《星期评论》对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学说的译介,对马克思学说的阐释,对十月革命及苏俄政权的介绍,以及《星期评论》作者群与中共创建的关系等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星期评论》的性质给予了新的评价。吴志军老师以《党史研究学术论文写作问题的多维审视》为题,讲述了当前学术期刊重视论文学术规范的多重原因,介绍了学术期刊对于投稿论文创新性的重要要求,指出研究党史需要充分了解前人的学术成果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经典著作和知识体系。讲座结束后,参会人员踊跃提问请教,与三位专家深入交流探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史和中共党史研究中的相关问题。

论文评议阶段分为三个分论坛进行,路宽、刘庆霖、赵鹏、黄斐、金梦、章舜粤等学者担任评议人,曾银慧、张冬梵等学者担任主持人。参会人员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文献的收集与整理、译者群体、传播者群体、报纸杂志、出版机构、传播渠道、马克思主义与各种社会思潮的互动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跨文化跨学科研究等问题进行了论文分享和交流。评议人从文章的问题意识、选题价值、资料收集、写作逻辑和拓展方向等多个角度,对参会文章逐一做出点评,参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闭幕式环节,王乔申、方子祺、邹萌三位同学作为分论坛代表汇报发言。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路宽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本次会议内容丰富、开展有序,交流成果丰硕。会议通知发出后,全国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青年学者和博士生踊跃投稿。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多位专家、青年学者和博士生参加了研讨交流。会议为相关领域青年学者和青年学子拓宽视野、增进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有助于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史的研究。

供稿:陈云飞、高一诺

摄影:高一诺

排版:闫欣彤

审核:路宽 曲建英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