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竞“万卷”,何处见孩童?

文摘   2024-08-14 09:00   中国香港  
  • 本文为“儿童心理分析师两年制课程”优秀学员作业分享。

还记得偶然的一次在路上行走中,听见了身后一位脚步急促的父亲与同行友人说,
我家孩子周五晚上要去上编程,周六早上要坐40分钟车程去上英语,下午打篮球,周日还要去画画。除了这些班,他妈妈还给他报了其他的一些网课。我平时都很少见他。
上述孩子的日常时间安排,听起来寻常不过,因为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小学阶段儿童的常规学习生活。

双减政策出台后,纵观目前K12的教培市场,主流机构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语言培训、编程培训、体适能培训、音乐绘画舞蹈艺术培训上。
为了让孩子能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中胜出,学科内语数英等培训龟缩到了隐蔽的角落里,依然是生源不断。
似乎唯有“卷”——一卷再卷,千卷万卷才是孩子的唯一出路。
 

(纪伯伦:黎巴嫩裔美国诗人)

纪伯伦在《论孩子》里写道: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因此,在经济、文化处于高度发展的社会里,如果我们的心灵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断裂与心灵的连接,最终只会阻碍儿童的健康成长。
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德纳根据不同的加工操作为智力下定义,提出了至少存在八种独立智能,分别有:

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能力、空间能力、身体运动能力、自然能力、人际能力以及个人能力。

加德纳认为,每种智力都具有特殊的生物基础、独特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的专长或“终极表现”。

皮亚杰所构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也为此提供了科学的支持与解释。

皮亚杰认为儿童及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发展特点,从而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

虽然不是所有儿童都在同一年龄完成相同阶段的发展,但他们经历各个发展阶段的顺序是一致的。前一阶段是达到后一阶段的前提。阶段的发展不是间断性的跳跃,而是逐渐、持续地变化。

我们从当前儿童所处的文化培训环境中可以看到,家长们更为注重的是与升学相关性更为密切的语言能力、逻辑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空间能力的培养

在过度发展孩子上述四项智能的同时,近年来家长对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认知度也在逐渐提高,但这并非真正的自然运动能力发展的回归,只是针对有限的特定的身体素质的训练——把孩子送到某个儿童运动培训机构去,参加每周1-2次,每次1-2小时的体能训练。
这导致儿童的自然游戏能力陷入了不自由的状态,孩子的自然游戏能力也在不断地减弱。
以往的儿童经常在树林、草地玩野花、树枝、树叶、石头等象征性游戏,现在,这类游戏也渐渐减少了,长期以往,孩子的自然能力、人际能力、个人能力智能发展必定会受损。

比如人际能力和个人能力所包括的应对他人、理解自己,能够区分复杂的内心情感并指导自己的行为的能力出现了群体式减弱。

更有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便开始参加奥数学习,学习的内容跨越一至两个年级为目标。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该年龄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及刻板性;没有守恒的概念,做出判断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7-11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守恒观念形成,在具体事务的支撑下,思维运算可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不敢改变;儿童的思维最重要的发展特征,是具有可逆性。

而儿童发展的最重要特点是拥有千变万化的个体差异性。有些孩子7岁即有较好的具体运算能力,而有些孩子很可能要到10岁才能获得这一能力的相对成熟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何有部分孩子在数学等逻辑智能学习过程中,并未能按老师要求所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而如果家长因此便焦虑着急,单一地归因于孩子不努力或不聪明,则会影响孩子获得勤奋感和克服自卑感。

在儿童的成长旅程中,家长应在了解孩子所处年龄段的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清楚孩子的心理特征,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选择适合的教育,

或至少是引导其达成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发展目标,理解自身发展特性,而不只是一味要求赶上、趋同,甚或必须超越。

在发展儿童多元智能中,应该同时看到八种独立智能对儿童形成人格健全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不应该为了适应学校教育过度发展语言、逻辑数学、音乐等能力,却忽视了儿童成为儿童本身最重要的自然能力、人际能力和个人能力。

在多元智能理论和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指导下,儿童教育工作者更能在家长工作中,帮助家长走出育儿迷区。

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儿童,天然拥有着自主快乐、对周遭事物好奇的特点。

人类相比于其他物种的优势在于拥有更长的童年期。我们每一个人都从童年期走来,但在这个物质急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除了越来越多的儿童被不自由的成长环境所困扰外,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逐渐封闭了与自我童年期的连接。
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讲,理解儿童是什么样子的,以及真正地看见儿童背后的真正需求,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功利主义的社会里,这对于成年人而言,并没有太多的意义。
因此,作为儿童心理工作者,在工作中,不能只顾着做儿童的工作。家长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与支持,帮助家长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成长特点,尤其是帮助其理解儿童发展规律非常重要。虽然儿童千人千面,但人类发展所具有的共同性问题仍是孩子成长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和规律。

同时,非常现实的是,我们自己也是成人!工作中,对儿童的理解必然要从我们自身开始,学习与思考,不能停步!

心理分析的入门,和运动一样,基本功的动作是否规范,决定了运动水平的极限。对于入门的儿童心理分析师而言,看似平淡无味的基础知识却非常重要。
我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家许又新教授认为,任何行业的基本功,都有以下特点:
基本功是每天都要用的,每天都要练的,只要你从事这个专业,每天都要用;如果你想把你的专业做好,让你的服务对象满意,你就必须好好练基本功;对于专业,如果你想有高深的造诣,扎实的基本功是绝对不可少的;
发展心理学的核心强调发展是持续终生的、多维度、多方向的,发展同时具有可塑性且受到多种相互作用的因素影响。

通过参加为期两年的儿童心理分析师课程,不仅系统地掌握了发展心理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临床工作的角度深入学习了这门学科。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包括他们的普遍性和个体性差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来更准确地把握儿童的心理发展。
在表达性艺术治疗中,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从基本的信息收集到评估、形成个案概念化、现实检验中,分析师可以有更为系统、专业、扎实的思考框架,避免知识碎片化。
只有掌握学科知识的发展脉络和节点,才能深刻体验到专业技能的内在逻辑,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明白操作意义,做到真实有效,真正帮助儿童实现健康成长。

图片来源于:千库图

本文关键词:儿童心理分析 皮亚杰 

END

课程推荐

01


推荐阅读

02


洗心岛教育
培养儿童及青少年心理领域的专业工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