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精神科医师对儿童临床的反思。
作者:胡满基,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医师。
内心涌动着一股欲罢不能的想说一下的暗流。文前,我想向我的分析师和督导师表达最诚挚的感谢,职业的道路上,因为有你们一流的技术支持,和最抱持的人间真情,让我在与人心灵工作的这条艰辛的道路保持相对的稳定,虽然每一个个案治疗的前方都充满无数的不确定,但有你们的加持,让我在这条路上行稳而必将致远!
临床中大量的个案,一而再再而三,印证着我们智慧的先人所总结的一句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现在也越来越多神经生物心理学依据实证着这句话。
春节期间值班,当天需要对各病区的新病人进行三级查房,一天查下来,我内心异常悲伤,这些青年患者,当前的精神病性症状无不共同指向早年苛责、疏离的养育环境,在此我必须澄清一下,我并非意在指责原生家庭过错,而是旨在如何理解患者或来访者目前的症状,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个体心理康复,或如何相对更好地养育好我们的孩子。这些患者如果他们的症状得到尽早的重视、及时针对性的干预,可能不至于发展到心灵瓦解的程度。
在儿童青少年门诊,我真心向陷入困境想努力找一条破局之路的家长致敬!人生又有谁不会犯错,这些前来就诊的家长,他们发现孩子陷入困境,并且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这已然让他们深感自责和愧疚。他们果真是不负责、希望孩子心身出问题的父母吗?
相反,他们是太过负责的父母,太过为孩子的未来担忧的父母,所以,会在孩子成长的早期违心地对孩子严格要求,甚至达到了不近人情的苛责。对孩子的牢牢掌控,不知不觉间扼杀了孩子心灵成长的灵活性。
用孩子自己的话来讲,就是:这种对孩子人生道路设计好的管控,让他们的生命在一点一点地凋萎,让他们面对未来一点一点地丧失了期待和动力,他们逐渐感受不到自己的生命活力和意义!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生命丝毫没有自己参与的痕迹,他们的生命不属于自己。但家长已经意识到出问题了,这就是生命重燃希望之际,家长积极成长不仅对孩子,而且对于家长本身何尝不是一种重生!
丹尼尔·西格尔在他的《心智成长之谜》一书中写道:
生命早期的婴儿与照顾者的关系,可能恰好会形成经验表征的神经结构,进而形成世界观。人际经验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神经结构出现怎样的发展特征。虽然在人们的一生中,神经结构都在不断地变化,但在幼年时期确实最关键的时期。人们互动的关系模式和情感交流,会直接影响大脑的发展。通过对动物的研究以及婴儿观察实验表明,即使是最短暂的母爱剥夺,都会造成幼崽巨大的神经损伤,并影响着该幼崽将来解决应激性事件的能力。早期的照护质量,会影响亲子依恋关系的质量,不同的亲子依恋方式会出现不同的生理反应,也会出现不同的世界观和不同的人际交往模式。这些不同的依恋经验,会塑造正在形成的心智,而人的情绪又受控于心智的成熟程度。情感交流是依恋经验塑造正在发展的心智的主要途径。情感是大脑中一个核心的组织加工过程。
作为一位亲历亲为养育自己孩子的母亲,我在孩子长大成人的这一条路上,我像我门诊就诊的家长们一样犯下过很多愚蠢的错误,甚至在对孩子用心栽培的很多方面,我根本无法企及我门诊的这些家长。
但让我毫不后悔的至少有两条,第一条,在孩子幼年和童年,我尽情地陪伴她,除了工作就是陪她玩,一起玩各种游戏(并非指电子产品游戏),在她睁眼醒来的时候,她看见的就是我灿烂的笑脸,可能我没有像同事那样投入写论文做课题,我曾经有些遗憾,但如果再来一趟养育之路,我依旧如此。
第二条,我会犯错,但我真的是知错就改,我会真心听年幼的女儿指出我的错误,在行动中改正,像老子说的“行不言之教”。这些陪伴,促使了我女儿健康的人格,和社会适应良好的特质,她用自己的生命书写自己的色彩,成败与否评判权只在于她自己。
感谢我们在不同人生历程中的相遇,我将珍惜每一段相伴!
END
————
图片由千库图提供
本文关键词:儿童心理
儿童心理分析师两年长程培训项目
第一届儿童心理分析实践论坛
2024年12月13-15日,第一届儿童心理分析实践论坛将在广州举办,期待与您相遇!从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视野,来共同探索与认识儿童与儿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