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儿童友好城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适合儿童成长的基础设施、安全的游乐空间以及温暖友善的社会氛围,这些物理层面的设计无疑构成了一个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部分。这些理念固然重要,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同样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家庭的结构,尤其是父亲的角色。在谈到如何为孩子构建美好生活时,母亲的付出常常被摆在聚光灯下,而父亲的存在却悄然被边缘化。然而,如果我们要真正建设一个儿童友好的城市,引入父亲的视角,强调父亲在儿童成长中的参与,不仅有助于家庭内部的健康互动,更能从社会文化层面体现对性别角色多样性的尊重。
父亲在儿童成长中扮演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角色。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父亲的参与为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母亲的情感和行为示范,这种互动形式反映了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所说的“文化剧场”,通过父亲的互动展现社会性别角色的多样性和文化功能的多重性。儿童友好城市不仅是一个让孩子们安全玩耍的地方,更是一个激发多样性家庭互动的社会空间,其中特别鼓励父亲这样的家庭角色参与到儿童的成长之中。城市建设者和社会规划者应当意识到,父亲不仅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更是孩子探索世界、建立自我认知的重要引路人,类似于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的“文化资本”概念,父亲通过与孩子的互动,为他们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社会认知。
许多人对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有着固定的刻板印象,认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维持家庭的经济稳定。然而,研究表明,父亲的陪伴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这在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中得到了体现,父亲的作用是微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父亲通常以独特的方式与孩子互动,带给他们更多探索和冒险的机会。与母亲的温柔保护相比,父亲的参与往往带有更多挑战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起面对未知的勇气和自信。
在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中,引入父亲视角意味着在社区中创造更多适合父亲参与的机会,从而提升家庭的多样性互动和家庭内的文化传承。例如,社区可以设立专门的父子活动日,让父亲和孩子共同体验各种活动,增加父子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这种互动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在多样化的环境中成长,在不同的互动中找到平衡与力量。
在实际的城市规划中,引入父亲视角可以通过建立更加“父亲友好”的公共空间来体现。例如,当父亲带孩子去公园时,需要有便利的设施来应对孩子的各种需求。许多公园只设置了母婴室,但实际上,父亲也需要一个舒适的空间来换尿布或安抚孩子。这样的设计不仅是对父亲这一家庭角色的尊重,更是对整个家庭结构的支持,体现了真正的性别平等和文化包容。
儿童友好城市还可以在市区内增加适合父亲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场所,比如户外探险区、科学实验区等。这些空间应当鼓励动手实践、探索和合作,而不仅仅提供娱乐功能。对许多父亲而言,这类活动是他们与孩子建立深厚联系的重要契机。
此外,城市规划中的交通系统也应考虑父亲的需求。例如,父亲带着孩子乘坐公共交通时,可能需要额外的空间来放置婴儿车或运动装备。公交车和地铁车厢应当有更加灵活的座位安排,以适应带孩子出行的家庭。这样的细节改进,让父亲们能够在公共场合更加自如地与孩子相处,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除了物理空间的设计,社会文化对父亲角色的认知也需要变革,这涉及文化人类学中关于“文化变迁”(Cultural Change)的讨论,特别是在家庭和性别角色方面。在传统文化中,父亲通常被视为“严父”,母亲则被赋予温暖慈爱的象征,这种对父母角色的刻板印象既是一种文化建构,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家庭内部的权力分配和互动模式。这种刻板印象不仅给许多父亲带来压力,也影响了他们与孩子的关系。在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过程中,城市的文化氛围应当鼓励父亲更加主动地参与育儿。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社区宣传、工作场所政策和公众活动来改变社会对父亲参与育儿的看法。例如,社区可以组织以“父亲育儿”为主题的讲座和活动,邀请积极参与育儿的父亲分享他们的经验与心得。同时,鼓励企业为男性员工提供更多育儿假,帮助他们平衡工作与家庭责任。这样的文化和政策支持,可以让更多父亲感受到来自社会的认可,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家庭生活中。
此外,城市管理者可以与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建立针对父亲的社区支持网络,通过跨领域合作增强父亲在育儿中的社会支持,这种方式也有助于打破传统社会中的性别隔离。例如,设立“父亲互助小组”,让父亲们能够分享育儿心得,互相支持,甚至组织集体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很多父亲因工作繁忙,缺乏与其他父亲交流的机会。这样的互助小组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也使他们在育儿过程中获得更多鼓励和支持。
还有一种活动可以以“父亲与孩子的城市探险”为主题,鼓励父亲带着孩子探索城市的不同角落,例如博物馆、公园、历史街区等,这些空间不仅是城市物理景观的一部分,更是文化叙事和人类学意义上的社会空间,反映了米歇尔·德·塞托(Michel de Certeau)所说的“空间的实践”,在日常生活中赋予场所文化意义。通过这些探险活动,不仅加深父子之间的感情,也让孩子在父亲的陪伴下了解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这些活动的意义在于打破家庭的日常封闭,让孩子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感受到父亲的陪伴与支持。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不仅是提供更好的设施和服务,更是从整体上优化城市的社会生态系统,使得所有家庭成员都能融入其中,特别是在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方面,使其能够包容和支持所有家庭成员的多样化需求。引入父亲视角,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的成长体验,还可以促进家庭内部的平等与和谐。
父亲作为家庭中的重要成员,理应在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中被充分考虑,正如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在其结构主义理论中所指出的,社会角色的多样化有助于整体系统的均衡与和谐。无论是通过城市空间的合理规划,还是通过社会文化的积极引导,父亲的参与都应得到认可和鼓励。只有当父亲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育儿和家庭生活中,儿童友好城市才真正成为一个对所有家庭成员都友好的地方。
儿童的成长需要父爱与母爱的共同浇灌,城市作为成长的社会与文化载体,也需要提供一个多元、包容的环境,既涵盖物理设施的友好性,又包含对不同文化角色的认可和支持,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够找到他们的归属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真正的儿童友好和家庭友好的城市,也才能建设一个真正的生育友好型社会。
童联萌儿童友好发展中心主任
从人类学和跨学科视角,丰富城市与童心的对话
题图:Photo by Tim Mossholder on Unsplash
编辑:丛丛|审校:Tratra Du
终审:史路引
投稿邮箱:ccfu@ccfu.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