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日本】日本食材的文化冲击和挑战

文摘   2023-12-28 08:10   日本  


今年,东京街上外国人骤然增多,无论是在地铁里,还是在涩谷和新宿这样的闹市区,到处都能看到各种肤色的外国人,这里有几个原因,一是日元贬值,二是日本的软实力功夫做得比较到家,日本虽然没有多少世界遗产,但是人工造就的景点十分精致,春天的樱花,秋天的红叶,夏季的狂欢盛宴和花火大会,冬天的温泉和雪景,不仅吸引各国的游客,更多的是回头客,三是依靠优质的服务和美食。


对于大量来日观光的外国人来说,日本的饮食文化并不是都是美食,比如日本的温泉旅馆提供的早饭中最常见的是紫菜和纳豆,对于欧美人来说,这些都是听说过没见过的食材。纳豆是发酵食品,其特殊的臭味,就像北京的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尝试需要勇气。


发酵食品,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第一次尝试都是一种挑战,记得当年第一次吃蓝乳酪,看到上面一层厚厚的的黑霉,吃第一口也是战战兢兢,令人想起第一次吃螃蟹的人的心理。但是,如果配上红酒,白兰地或者威士忌,那马上变成一种美味。


另外,日本的紫菜,尽管没有气味,但是外国人不知道其为何物,看起来像纸,黑乎乎,放在嘴里,没有什么味道。但是,紫菜是日本料理中最常见的大众食材,在江户时代的绘画中就有烤紫菜的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比如紫菜包裹的饭团,那是普通百姓最常食用的午饭。还有寿司,紫菜包裹的米饭中有黄瓜,鸡蛋,胡萝卜以及各种菜肴,切成段后,呈现出色彩鲜艳的切面,既好看又好吃,老幼皆宜。



紫菜还是日本人喜爱的饭素中的主要成分。拉面源自中国,在日本经过改造之后,登峰造极,成为日本现代饮食文化中的一个支柱,拉面做好之后,端到客人面前之前,厨师会在碗边装饰一片烤紫菜,使得这道舶来品立即被打上日本料理的标签。


烤紫菜,看上去黑乎乎,不像韩国紫菜那样光泽,也没有散发着香油的芬芳,但是,如果蘸上少许酱油,配上热腾腾的米饭,那种口感就完全不同,脆脆的紫菜和细软的米饭,大海的潮汐的风味中略微夹杂着稻米的甘甜,再加上一条烤鱼,一碗咸咸的味增汤,那是一种只有在温泉旅馆才能获得的体验和记忆。


不过,疫情之前最多的中国游客并不多,而且由于福岛核电站排放污染水(日本称为处理水)问题,今年8月24日起,中国禁止所有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进口,先是扇贝大量积压,厂家不得不送给日本全国各地的学校50万份,让中小学生免费品尝。


11月9日又传出观赏鱼錦鲤也被列入禁运名单中,据日本农林水产省介绍,锦鲤被认为起源于新潟县,在海外作为观赏鱼具有较高人气。2022年锦鲤出口额达6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亿元),10年间增至约2倍。所有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中,占比最高的是中国,达到19%,让日本真心体验到中国市场的重要。


其实,另外一个日本的海产品被人们忽略了。那就是中国菜中的高档食材——海参。日本各地都出产海参,据说有200多个种类,其中以北海道出产的海参最为高档,有“黑钻石”的美称。青森的陆奥湾的海参也十分著名,周围的山上的冰雪融化之后,流入海湾,带来森林里丰富的营养,而且青森和北海道沿岸的海洋波涛汹涌,冬季严寒,海参生长缓慢,从而孕育出优质的海参。



日本人一般不吃海参,即使是出产海参的地方,当地的人们一般将生海参切成片,蘸上醋和酱油生食,主要品尝鲜海参的口感。日本人既不认为海参是一种补品,也不会像中国厨师那样能做出红烧海参,鲍鱼海参煲,海参鸡汤等美味菜肴。


因此,北海道和青森出产的海参大多做成干海参,99%出口到中国和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地,作为高档食材受到全球华人的喜爱。


记得罗伯茨(J.A.G.Roberts)在《东食西渐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饮食文化》(China to Chinatown:Chinese Food in the west)中,曾经以“中国人教会了我们应该吃什么以及如何吃”的观点阐述了中国饮食文化是如何进入北美和英国的。这是中西方交流的结果。


世界上的饮食文化多种多样,每一种美食都是在特定环境中发芽成长起来的,旅行是接触其他饮食文化的一种手段,其中既有遭遇未知文化的恐惧,也有发现不同文化的惊喜。希望大家在旅行中敢于体验日本的饮食文化,从中发现中餐和日餐的相似与不同,饮食文化的交流也能促进个人对于文化的认识。

微观日本
从微观角度深度解读日本,带你领略日本万千大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