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新闻里报道最多的就是东京附近的入室抢劫的案件。自8月27日至10月17日,东京,琦玉,神奈川,千叶等地,连续发生14起入室抢劫案。
8月27日和28日,琦玉市发生抢劫案。9月30日凌晨,数名男子闯入东京国分寺的一栋民宅,用胶带捆绑住一名60多岁的女性并实施殴打,抢走数百万日元现金后逃离。
特别是10月15日在横滨市青叶区的民宅,75岁的老人被犯人们使用钝器伤害致死。警方赶到现场时发现老人被罪犯用胶带捆绑住手脚,全身多处受伤,因大量失血致死。家中的20万日元现金也被抢走,而且现场留下多人的脚印。
此前,日本以低犯罪率和安全神话而闻名,电车里很少有扒手,甚至有些乡下可以夜不闭户。以前出现抢劫案件,新闻报道总是强调抢劫犯操着生硬的日语,言外之意就是罪犯可能是外国人,而最近在首都圈发生的入室抢劫案,都是本地人参与的犯罪,但最近频发的抢劫事件打破了日本的安全神话,给日本社会发出了警报。
案件发生后,警方立即展开调查,迅速破案,抓住涉嫌其中9个案件29名嫌疑犯。电视新闻迅速报道,其中的嫌疑犯不但在电视镜头下露脸,而且是实名报道,警方以此来警示社会上那些准备参与犯罪的人员。
不过,此次被警方逮捕的都是参与犯罪的嫌疑犯,或者是在外面望风的,并没有逮捕在背后操纵犯罪的主谋。据称,这些犯案的歹徒都是年轻的男性,他们都是通过社交媒体应募高价招聘打工后,接受背后的主谋指示下进行抢劫,犯案手法相似。
这些年轻人在网上应聘时,对方提出为了保证应聘人有诚意,要求他们提供自己的照片身份证件全部上传给募集者。但是,当他们到达现场集合后,才发现涉嫌抢劫。
一部分嫌疑人在接受调查时表示:“因为事先发了自己的身份和家庭构成,所以即使以后想辞职,也会被威胁对家人和职场造成危害,所以想不干也不行。”
这些案件的一个共同点是犯案人员相互并不认识,他们都是在网上应聘地下打工后,在现场后一起作案。而且,主谋联络时使用的是匿名性高的通信应用程序“Telegram”。因此,警方即使逮捕了涉事嫌疑犯,也很难追查到主谋。
不过,这些入室抢劫案都是主谋事先经过周密计划的案件,比如东京国分寺的案件,犯罪团伙通过装修公司获得房东的个人信息,家庭人员构成以及财产状况,才在网上以高报酬作为诱饵,募集地下打工者,当天现场指示他们入室抢劫。
这些参与犯罪的年轻人涉世未深,平时整日泡在网上,但大概并不大关注社会新闻。因为缺乏常识,才容易被地下打工的高额报酬蒙骗,而且,轻易将自己的照片证件交给素未谋面的犯罪团伙,从而受到胁迫,参与犯罪。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被人强迫命令,一旦遇到这种场合,便惊慌失措,失去判断能力,按照对方的命令使用钝器殴打受害者。
这些参与犯罪的歹徒被捕后有一个共同之处,在接受审讯时都供认自己是提供了照片身份证件,被威胁对家人和职场造成危害,不得已才参与犯罪。
在这件事件中,有的媒体关注抢劫犯罪的“年轻化”“平民化”,普通人轻易参与地下打工,从而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则评论说经济下滑、贫富差距增大的背景导致一些年轻人铤而走险,为此感到悲伤和愤怒。
不过,这些都不称其为犯罪理由,如果一时不慎将自己的照片证件以及家属的个人信息交给了犯罪团伙而受到胁迫,应该去找警方商量对策。
随着警方的持续调查和更多的案件曝光,社会上对这些年轻人的深层次处境有了更多的讨论。但无论何种理由,犯罪行为都无法被正当化。参与地下犯罪的年轻人,因缺乏防范意识和判断力,成为了黑暗势力的工具。他们的遭遇固然令人同情,但社会和教育系统也应反思如何帮助他们提升辨别能力,避免误入歧途。
此外,面对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法律和执法体系需要加强对新兴网络犯罪的预防与打击。同时,社会各界也应更加关注年轻人就业、心理健康等问题,共同防范因贫困、焦虑等因素导致的犯罪诱因,确保每个人能够在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成长与发展。
不过,最主要的是注意不要泄漏个人资产等信息,平时锁好门窗,必要时按装监控和防盗灯,防患于未然。
(来源:阳光导报)
【精选】日本人到底信仰什么?
【微观日本】走进日本最神秘的灵山——日本人在扫墓祭祖中的精神体验
【推荐】散步在都市中的文学和历史空间
原汁原味的深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