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g-Wing Li & 何定庚:用于智能治疗性抑制剂开发的程序化适配子靶链反应 (ATCR)

文摘   2024-12-03 18:32   北京  


维持生物分子生理浓度对人体健康极为关键。传统药物依赖剂量调控病理靶点,却易因剂量不当引发严重副作用,像抗凝治疗中出血问题突出,大量不良药物事件与之相关,且传统抗凝药及部分新型抗凝药存在诸多局限。智能药物递送系统虽能反馈调节药物释放,可反馈API吸收效率有限且有安全隐患。蛋白质-聚合物/核酸共轭技术虽广泛应用于疗法和传感器开发,但共价修饰蛋白质有酶活降低、沉淀聚集等弊端,且相关构建方法缺乏通用性。适配体与核酸自组装技术结合可开发生物传感器,受此启发,本文提出构建双价DNA适配体HDTB,其短间隔可引导结合不同目标分子并自组装成ATC(适配体-靶链),ATC等温自组装、无蛋白质共价修饰,还可灵活控尺寸、按需用解药分散,有望解决从传感器到治疗学等多领域的相关问题。

1 ATCR和智能药物方案


凝血酶的生理浓度对凝血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凝血酶结合适配体能够有效抑制凝血酶及其促凝活性。本文运用ATCR技术构建了双价适配体HDTB,如图1所示,它是由具有高结合亲和力但凝血酶抑制能力低的适配体(HBAAKd12 nM)和具有低结合亲和力但凝血酶抑制能力高的适配体(LBAAKd118 nM)通过一个短聚T间隔连接而成。在低凝血酶浓度时(凝血酶浓度低于LBAA的结合亲和力时),由于短间隔的限制,HBAA 锚定在蛋白质上会阻止LBAA与同一蛋白质分子结合。又因为LBAA对目标的结合亲和力低,所以它在生理环境中保持游离状态,这样血液的凝血能力就能在生理水平上得以维持。在高凝血酶浓度中(凝血酶浓度高于 LBAA的结合亲和力),锚定的HDTB开始从ATCR成核并生长形成适配体- 目标链(ATC),从而发挥抗凝作用。通过调整 HBAALBAA的结合亲和力,可以设定HDTB对目标分子的结合阈值浓度。将凝血酶结合阈值设定在大约236 nM(凝血酶的健康生理峰值水平约为 100 nM),这样就可以在维持身体正常凝血功能的同时,通过长ATC对目标的有效结合与包裹来阻断目标的底物,从而提供有效的抗凝血治疗。综上所述,新开发的HDTB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自我调控其抗凝血效果,以此将因剂量不当所产生的副作用降至最低。

首先,团队探究了基于反应温度和解毒剂的ATC操作,在确定2-nt长度的T连接子为最佳ATC发生结构后,探究在在25-50℃的ATC自组装情况,如图2所示,ATC37℃发生自组装,50℃组装效果最为明显。

通过改变反应温度来操纵ATC大小


团队接下来对智能抗凝的接头长度进行了优化,首先进行了在不同浓度凝血酶下的凝血测试实验。在生理缓冲液中,设置了体外健康凝血酶浓度100 nM和体外高凝浓度250 nM,添加相同浓度的HDTB后,发现当凝血酶浓度高于250 nM时,ATC反应发生,在100 nM浓度下却没有明显的聚集现象(图3)。

3 运用ATMTAM,凝胶电泳、动态光散射(DLS)以及对分子信标HDTB-MBA的实时监测


同时,还对不同间隔长度HDTB及商业化的抗凝试剂盒做出性能对比实验。如图4所示,实验证实,过长的间隔设计会导致HBAA以分子内方式促进凝血酶的结合,从而导致HDTB的智能能力丧失。而商业抗凝剂(达比加群、阿加曲班和比伐卢定)在健康条件下不必要地抑制凝血酶,HDTB-2显示出对凝血酶抑制的理想保护。

4 HDTB-2在生理缓冲液中的智能抗凝血性能


随后,团队验证了这种智能抗凝剂在人血浆样品中的疗效,使用2.5 nM250 nM的凝血酶分别模拟健康状态和高凝状态下的凝血情况,通过添加口服抗凝剂达比加群和注射抗凝剂肝素以及HTDB-2,监测总凝血时间来评估HYDB-2的智能性。如图5所示,实验结果显示,达比加群和肝素在健康状态下不必要地抑制凝血酶,而智能药物可以维持内在途径的生理凝血能力。

5 HDTB-2在使用混合正常人血浆的TCTaPTTPT测试中的智能抗凝血性能


最后,团队还探究了智能抗凝剂在大鼠体内的抗凝作用。通过瘀滞诱导的静脉血栓形成模型测试了HDTB-2的治疗效果,实验结果如图6所示,可见HDTB-2可以有效减少血栓的形成,同时随着服药时间的流逝,大鼠的身体会自然地中和体内的抗凝作用,且HDTB-2对健康的大鼠止血没有影响。

体内抗血栓形成性能



点 评:
1.本文构建了一种通用、尺寸可调、等温自组装的无酶生物材料形成方法。

2.通过选择具有适当结合亲和力的适配体,HDTB-2仅在上调水平抑制靶分子,并将其保持在健康水平,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剂量错误引起的副作用。

3.该设计比市售抗凝剂表现出更强的防误给药和抑制作用。


声明:

1.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众号和媒体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2. 因学识有限,难免有所疏漏和谬误,恳请批评指正!

3. 本文主要参考以下文献,仅用于对相关科学研究的介绍、评论或课堂教学,不得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任何版权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Ka-Wang, W., Zefeng, W., Dinggeng, H., and Hung-Wing, L. (2024). Programmed aptamer target chain reaction (ATCR) for smart therapeutic inhibitor development. Chem Eng J 483, 149228.

功能核酸
“功能核酸”致力于收集、筛选、整理、传承、发布、传送与功能核酸相关的最前沿消息,探索其裁剪、折叠、组装背后的人生物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