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产业知识:新能源车动力总成

财富   2025-02-04 12:39   湖南  

声明:本文章使用AI工具梳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决策需独立思考,搭建好自己的逻辑体系和风控体系,切忌人云亦云。

来源 | Deepseek生成,逸柳投研笔记整理

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可以说是一种趋势,而新能源车跟燃油车的核心差别就体现在动力总成上。

第一章 市场简介与市场规模测算

1市场简介

新能源车动力总成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三电)及配套部件。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推进、政策补贴支持和技术迭代加速,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高速增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产业链完整度高,技术自主化进程显著。

2市场规模测算

全球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约1,500万辆,动力总成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5,000亿元(数据来源:彭博新能源财经)。

中国市场规模: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达950万辆,动力总成市场规模占比全球超50%,预计2025年产业链规模将超2,500亿元(数据来源:中汽协、GGII)。

3、动力总成单车价值量

纯电动车(BEV):动力总成占整车成本约50%-60%,单车价值量约6-15万元人民币(经济型车至高端车型)。

插电混动车(PHEV):动力总成占比约40%-50%,单车价值量约4-8万元(含电池、电机、电控及混动专用部件)。

4、动力总成核心部件价值量拆分

1)动力电池

价值量占比:约60%-70%(占动力总成成本)。

典型价值:

磷酸铁锂电池:约0.6-0.8/Wh60kWh电池包价值约3.6-4.8万元。

三元锂电池:约0.8-1.0/Wh75kWh电池包价值约6-7.5万元。

2)驱动电机

价值量占比:约15%-20%

典型价值:

永磁同步电机:约3,000-8,000/台(功率范围50kW-200kW)。

集成化电驱系统(含电机+电控+减速器):约8,000-15,000/套。

3)电控系统

价值量占比:约10%-15%

典型价值:

IGBT电控:约2,000-5,000/套。

碳化硅(SiC)电控:约5,000-10,000/套(较IGBT成本高30%-50%)。

4)热管理系统

价值量占比:约5%-10%

典型价值:

液冷系统:约2,000-4,000/套(含电池、电机、电控冷却)。

热泵系统(高端车型):约5,000-8,000/套。

5)其他部件

减速器:约1,000-3,000/套(集成化趋势降低单件成本)。

高压线束:约500-1,500/套(800V平台成本更高)。

第二章 上游产业链

1. 锂资源

锂是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主要用于正极材料和电解液。全球锂资源集中于澳洲、南美和中国盐湖。

关联公司:赣锋锂业(002460)、天齐锂业(002466)、盐湖股份(000792)、雅化集团(002497)、盛新锂能(002240)。

2. 钴资源

钴用于三元锂电池,提升能量密度和稳定性,但面临资源稀缺和成本压力。

关联公司:华友钴业(603799)、寒锐钴业(300618)、洛阳钼业(603993)、格林美(002340)、中伟股份(300919)。

3. 稀土永磁材料

钕铁硼永磁体是电机核心材料,中国占据全球80%以上产能。

关联公司:北方稀土(600111)、金力永磁(300748)、中科三环(000970)、宁波韵升(600366)、正海磁材(300224)。

4. 电解液

电解液是锂离子迁移的介质,六氟磷酸锂为主要溶质。

关联公司:天赐材料(002709)、新宙邦(300037)、江苏国泰(002091)、多氟多(002407)、延安必康(002411)。

5. 负极材料

石墨类负极占主流,硅基负极为未来方向。

关联公司:贝特瑞(835185)、杉杉股份(600884)、璞泰来(603659)、中科电气(300035)、翔丰华(300890)。

6. 正极材料

包括三元正极材料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关联公司:当升科技(300073)、容百科技(688005)、湖南裕能(301358)、德方纳米(300769)、长远锂科(688779)。(这部分是我手动加的,所以后面的表中漏了正极材料)。

第三章 中游产业链

1. 动力电池

占整车成本40%以上,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为全球龙头。

关联公司: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亿纬锂能(300014)、国轩高科(002074)、孚能科技(688567)。

2. 驱动电机

永磁同步电机为主流,集成化、高效化为趋势。

关联公司:汇川技术(300124)、精进电动(688280)、大洋电机(002249)、方正电机(002196)、卧龙电驱(600580)。

3. 电控系统

控制电机与电池能量分配,软件算法为核心壁垒。

关联公司:汇川技术(300124)、蓝海华腾(300484)、英威腾(002334)、麦格米特(002851)、均胜电子(600699)。

4. 热管理系统

保障电池和电机温度稳定,液冷技术为主流。

关联公司:三花智控(002050)、银轮股份(002126)、奥特佳(002239)、松芝股份(002454)、中鼎股份(000887)。

第四章 下游产业链

1. 整车制造

中国车企在全球份额持续提升,智能化与电动化融合加速。

关联公司:比亚迪(002594)、蔚来(NIO)、理想汽车(LI)、小鹏汽车(XPEV)、广汽集团(601238)。

2. 充电设施

快充与换电并行发展,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完善。

关联公司:特锐德(300001)、星星充电(未上市)、万马股份(002276)、国电南瑞(600406)、许继电气(000400)。

第五章 总结

新能源车动力总成产业链呈现高度技术密集与资本密集特征,上游资源依赖进口替代,中游电池与电驱动技术全球领先,下游整车品牌加速出海。未来竞争将聚焦于固态电池、800V高压平台、智能电控等技术创新,中国公司有望进一步巩固全球优势地位。


逸柳投研笔记
著力即差,厚积薄发;一篇珠玉,无愧生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