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过是人情事变

财富   2025-01-24 07:34   湖南  

澄尝问象山在人情事变上做功夫之说。


先生曰:“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谨独’。

《传习录·陆澄录》

股票市场只是人与人关系的汇总,这里面除了“人事”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东西了,其存在本身也是为了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或者是风险共担、资金杠杆,或者是财富再分配,还有的可能是旨在缓和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而股价涨跌,背后也是人类的喜怒哀惧;漫天飞舞的新闻,看的都是人情世故;即便是做价值分析研究的企业经营,似乎是挺“客观的”,但也都是立足于人的各种需求,做的都是人的生意。

可以说,所有的市场现象,无不是“人情”的体现,所有的市场预期,也无非就是对人的预期。离开对“人情”思考的市场分析,基本都是在扯淡;而想要赚钱,却不愿意去琢磨“人情”,那也是在缘木求鱼罢了。

这便是阳明先生说“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人在世间所有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如此,更何况作为子系统的投资世界。

因此,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在“人情事变”上做功夫。其中“事变”又往往是“人情”变化的结果。

对于“人情”这个概念,我们对其进行分类的话,至少就包括人的情绪、情感、思维方式、心理倾向,还有人的需求、生存和行为目标等等,其中的任何一个细分,都会影响到投资决策。

当然,这里面的所有类别都是不可分离的,之所以分开来,主要是便于初学的时候去理解,否则太多的东西,势必会让人脑袋瓜子犯糊涂,最后还是都要合起来的,“人情”只有一个,情绪、情感、思维、心理、需求、目标等玩意都是互相进行影响的,不可能抛开情感谈情绪、抛开需求谈心理等等,孤立的思考没有什么实践指导意义

阳明先生对于“人情”的功夫,其建议就在于“致中和”,这也是儒家中很重要的概念,来自《中庸》,这个概念的前文有对“中”和“和”的解释,“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也就是说:“中”指的是喜怒哀乐等情绪感情还没有出现的状态;而“和”则是有情感情绪了,但是都适中、平和,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致中和”是一种修身目标,从做事情的人着手,也就是说为了掌握市场“人情事变”的功夫,首先要从你自己开始,让自己的心态也好、情绪也好、思维也好等方面都处于“中”和“和”的状态,不走极端。

而怎样才能达到“致中和”的状态呢?就在于“谨独”,也就是“慎独”了,独处的时候,能够不放纵,不让自己的言行心态失控。

人在独自一个人的时候,相对来讲是最容易控制自己的内心的,毕竟,只有自己一个人,没人来打扰你。而在群体中的时候,思维很可能不是被这个事情就是被那个东西钩走,情绪之类的也经常不由自主,周围的人与事都会影响到你。所以,“慎独”最容易训练自己的“致中和”的能力。

试想下,如果一个人在独自一个人的时候,还各种内心不平静、情绪失控、心态崩塌,那么换到了一个喧嚣的地方,怎么能控制得住?也根本不用期待这个人会有独立思考而不人云亦云了,更别说去逆向思维、逆向投资来着。

逸柳投研笔记
著力即差,厚积薄发;一篇珠玉,无愧生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