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字体关注我们吧
01
我们为什么需要“项目化学习”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第五部分提出“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各科课程标准也提出用项目的方式实施教学。
生活中,诚信、尊重生命、独立的批判性思考、社会责任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本就不应该缺席,项目化学习对人的成长意义是在做事中学习,在做事中体现和打磨自身的价值判断。项目化学习要让我们的学生关注真实的世界,不仅仅是为了深度理解和掌握概念,不仅仅是为了锻炼思维能力,同时也是为了敬畏自然与生命,理解何为社会责任。
项目化学习是为了心智的自由,心智的自由不是放任个体的自由,每一个个体都在和他人的关系中生长,个体要对所处的共同体和自然界负责。今天的教育需要引导孩子思考如何用所学知识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02
什么是“项目化学习”
所谓“项目化”学习,是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地探索,在其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并形成公开成果的过程中,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
从教与学的方式来看,项目化学习是支持学生通过解决真实问题培育素养的一种教与学的新样态,是促进国家课程教与学方式变革的一种重要载体。项目化学习不是活动,而是指向素养的严谨学习,系统设计。它以真实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以本质问题和大概念促进学生在项目间的迁移,以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实现项目逻辑和知识逻辑的平衡。
03
“项目化学习”的几点阐释说明。
指向对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是项目化学习最本质的一个特征。在这个特征中,包含两个要素:第一,项目化学习要学生学的是核心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是学科中的关键概念、学科能力,也可以是与学生成长、世界运转密切相关的知识,通过这些核心知识,学生发现知识与真实世界的新的联系。第二,项目化学习最终是要学生产生深度理解,所谓深度理解,不仅仅是说出定义、举出例子,也不仅仅是头脑里有什么就说什么,深度理解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能够将知识在新的情境中迁移、运用、转换,产生新知识,并且要在行动中做出来,运用周围的各种知识和资源来解决问题。
真实性是项目化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特征。首先真实项目是指学生习得的知识和能力是可以在人类世界中真实使用的,而不是仅仅只在特定的语文课堂或数学课堂中才会去使用的“虚假知识或技能”。其次,真实项目是指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迁移的。即使在一个虚构的情境中学生也可以体验到真实。比如说模拟联合国,大家都知道不是真的,但是学生在其中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和真实情境类似的。项目化学习更强调这种思维的真实。
项目化学习指向高阶的思维能力。项目化学习用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用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造高阶思维的情境和学习的内动力,明确对学生提出带有问题解决、创造、系统推理、分析等高阶认知策略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强大的驱动性问题所产生的内动力中去创造一个真实的产品。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在与各种材料和文本的互动中,学生再来进行低阶的学习,主动识记、查找信息,将信息组织化,巩固和理解信息,形成完成这一产品所需要的知识网络和技术准备。
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将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项目化学习要锻炼和培育的是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的灵活的心智,这其中包含行动、知识和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作用,而不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探究的流程,我们将其称之为“学习实践”。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探索与设计,都需要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转化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实践,凝练为素养。实践意味着学生要像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工程师、作家、数学家那样遇到真实的问题,并在多种问题情境中经历持续的实践。
具备这样特征的项目化学习指向学习科学所描述的学习的本质。学习不是习得碎片化的知识或技能,而是已知与未知的对话,是在新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与创新意义,这意味着学生能够迁移并创造出新知识、新成果,在这些新的知识和成果中凝结着学生对概念的深度理解,对能力的掌握。这种对学习本质的理解,体现了与素养一致的价值取向。
04
“项目化学习”的几点思考
(一)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适合“项目化学习”。国外案例研究可见,项目化学习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促进成效是有差异的,对中等生、更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学生更加有益。在国内还没有类似的研究和分析。
(二)不同学科的项目化学习获得的发展情况不同。在语言领域项目化学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习语言”和“用语言进行学习”,而对于“学习语言”本身涉及语言知识本身这些较为抽象、枯燥的内容,项目化学习则不太适合。项目化学习为语言的学习创造了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采用真实的语言材料,阅读反映多元文化的材料,而不仅仅是使用技能训练手册、练习册等进行学习。
(三)学生在进行项目化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缺少必要的社交技能、无法持续地投入到长期的探究过程中、不能合理运用技术、缺少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来理解和管理探究过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