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月初带小青,回到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家乡,到家的当天晚上,她便流露出不易察觉的失落情绪,细问之下,她才委屈巴巴地从嘴里挤出几个字:“我不喜欢这个地方。”
她说出这话,我是能理解的,没人有资格让别人爱上自己的家乡,况且在我看来,我的家乡也确实没有值得被喜欢的地方。
纵然我曾一遍又一遍用文字美化家乡,但时间这把利刃总能轻而易举划开任何滤镜,离家这么久,当我再次回到这里的时候,出现在我眼中的是这样一副场景:
杂乱无章的街道,飘扬的黄土,寂寥的村落,迎面遇见的每一个人,眼里不是狐疑就是空洞,脸上不是精明就是麻木,身上不是衰老就是羸弱……
尽管如此,在听到小青说那句话的瞬间,我的心脏还是不由悸动了一下,毕竟她不是别人,我很在意她的看法。
到家的第二天,七大姑八大姨齐聚一堂,看得出他们对于这个未过门的儿媳妇很是满意,要说有什么阻碍,大概就是小青听不懂方言,不能从言语中感受到他们久违的热情。
是啊,站在我们家里人的立场,他们盼这个儿媳妇盼太久了。
02
由于交流障碍,于是他们有什么话只能同我讲,怎么认识的呀,交往多久了,什么时候结婚呀,各种问题狂轰滥炸,让我的大脑一度接近宕机。
我均耐心回答,这时一旁的二娘突然插话了:“依我看不如早日把这门亲事定了,争取年底结婚。”
年底…结婚?
“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但出于对长辈的尊敬,这句话被我生生咽了回去。
但她仍在喋喋不休,你爸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你早点结婚他的任务就完成了,就没什么牵挂了……
直觉告诉我这是道德绑架,而且是赤裸裸那种,于是我立即梳理逻辑,得出以下结论:
1、我爸年纪大、身体不好跟我要早点结婚是两码事,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2、他要完成任务可以,但不能左右我的意志,更不能以给我人生加码为代价;
但是这些话,我没有讲出来,因为这些话只能说给讲理的人,很明显我二娘她不是。
这也是我从多年农村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一旦周围人想干扰和介入你的生活,最好的应对方法不是据理力争,那样只会让你落下不听劝的坏名声,而是顺着他们意见来,并向他们求助。
谁向你提意见,你就问谁要结果。
这一招,对于绝大多数亲戚十分奏效,到头来你会发现他们那面“为你好”的旗帜后面,全是虚情假意,接着你会感到难过,这也是此法唯一的缺点。
03
沉默了一会,我对二娘说:
“结婚得买房,要不你给我拿点钱吧。”
前一秒还滔滔不绝的二娘,顿时变得喑哑无言,接着便用磕磕绊绊的语气,开始讲述自家生活的不易,什么二爸去年摔伤腰住院花了不少钱,什么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之类的…
话里的意思不言而喻,我可以催你结婚,但不会出钱帮你。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我那些七大姑八大姨身上,一旦当我张口问要钱,他们身上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立刻就消失不见了。
至于我爸,他已经先于我那些亲戚领略过这招,所以表现得很淡定,因此没有说什么赶紧结婚之类的话。
他很清楚一旦催我结婚,我肯定会向他要钱,而且要钱的理由听上去很是冠冕堂皇。
既然你把我的婚姻和你的人生完整与否做了绑定,那为了我也为你能实现这个目标(或者所谓的任务),你是不是该做点除言语以外的其他贡献。
这样的要求在我看来是合情合理的,经济权决定话语权,如果你拿不出钱,最好就闭上嘴。
04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句话:“生育不是恩,兜底和托举才是。”
在我狭隘的观念里面,兜底和托举的具体表现就是给孩子提供经济支持,在这个基础之上,你的要求和建议才有被采纳的价值。
其实现在结婚的代价有多大,买一套房需要多少钱,父母心里清楚得很,他们只是在装糊涂罢了。
这个时候,不要被他们表现出的无辜骗了,更不要自欺欺人告诉自己他们是在为你好,只是被封闭的环境造就的信息差给蒙蔽了。
拜托,现在互联网那么发达,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都看得到,他们会不知道离家百十公里的城市的房价是多少?
他们的愚昧,恰恰是其精明的表现,凭借一句“我也不知道”,就想为自己的错误开脱,让别人替自己买单,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写到这儿,想起余华曾说过的一段话:
“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结了;过得幸福不幸福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结了;有钱没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结了;父母催你结婚的意义在于,你只要成家了,他们做父母的责任就尽完了。”
你看父母在催你结婚的时候,他们是不考虑有没有爱,有没有幸福,有没有钱的,而这些,恰恰是一段良好婚姻的保障。
所以说生育不是恩,兜底和托举才是,如果没有,他们的建议可以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