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居家呼吸治疗(四)

文摘   2025-01-11 09:01   北京  

问题
慢阻肺无创通气治疗时,什么时候用定容模式?什么时候用定压模式?

由于无创呼吸机的漏气特点,所以大多数呼吸机只有定压模式。与定容模式相比,无论是吸气触发,还是吸气流速的配合,定压模式都会更好,而且定压模式还有限压的作用,能够防止气道压力过高。所以,定压模式是非常安全且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模式。如果压力设置不当(如:压力偏低),或者病情突然变化,有些患者可能在常规压力下无法保证潮气量,定容模式可以保证患者每次呼吸都能吸入足够的潮气量。但定容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尤其是在人机协调性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有些厂家已经研发出兼具定压模式和定容模式二者优势的联合模式,联合模式的应用既有效又安全,唯一的缺点是价格昂贵。对于一般的患者来说,建议使用定压模式就可以;如果想要更好的舒适度和有效性,不太考虑成本时,也可以选择定容模式。

问题
慢阻肺患者用呼吸机时的吸呼比有要求吗?多少合适?
首先我们要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是呼吸机固定设置的呼吸频率和吸呼比。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我们会设置一个固定的呼吸频率,例如10~15次/分。在患者呼吸驱动比较弱时(例如呼吸肌力比较差,或者夜间呼吸频率比较慢)的状态下呼吸频率至少要在10~15次/分,也称为后备频率。这时的吸呼比一般设置为1:2或1:3。另外一种情况是患者存在自主呼吸时,呼吸机的呼吸频率完全由患者控制,呼吸频率可能是15次/分或20次/分,此时后备频率与患者无关。而当自主呼吸频率低于设置的后备频率时,后备频率才会起效,吸呼比也才会起效。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定要保证潮气量,无论是呼吸机控制通气还是自主呼吸,吸气时间通常设置为1秒左右,只有足够的吸气时间,才能保证患者有足够的潮气量。所以吸呼比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潮气量。
问题
肺性脑病的病人是否需要使用呼吸机?如果用应该注意什么?
简单来说,肺性脑病就是各种影响到肺的呼吸能力的疾病,最终影响到了脑袋,导致出现了神经、精神症状。这种疾病的根源在肺,要想治疗,可不是“头痛医头”,而是“头痛医肺”。根据缺氧和二氧化碳升高的程度,肺性脑病的表现可轻可重,轻者有头痛、头晕、睡眠质量下降,重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躁动、错觉、幻觉,甚至昏迷。

对于轻症患者,一般通过调整呼吸机参数,使患者能够耐受呼吸机。如果患者病情不稳定或进行性加重,甚至出现了意识障碍,需要立即前往医院急诊救治,不能在家使用无创呼吸机。





想要了解更多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居家呼吸治疗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詹庆元医生的视频号
扫码关注

声明: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用于学术信息传播和学习,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重症肺言
宣传呼吸重症与康复知识,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