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热,原来是这种“菌”在作怪!

健康   科学   2024-07-09 15:11   山东  

作者:张毅 林杰 

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前言



布鲁病又称“波浪热”,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类人畜共患乙类传染病。其流行存在一定地域差异:在中国北方的一些地区,如内蒙古、河北、山西、辽宁等地,由于该地区的畜牧业发达,尤其是牛羊养殖业,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其次,在西部的一些地区,如新疆、青海、宁夏、甘肃等地,由于其地广人稀,畜牧业是主要的经济来源,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情况也较为严重。


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繁殖季节可能会影响病情的暴发。随家畜的繁殖,由于性接触和分娩时接触到感染的胎盘等物质,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风险增加。此外,人类在处理生肉和生奶产品时,若不注意个人防护,也会增加感染风险。因此,在一些地区,春季和夏季可能会见到布鲁氏菌病的病例有所上升。


在临床上通过全血、骨髓及其他无菌体液培养仍是检出布鲁氏菌病的金标准。



案例经过


    

患者,女性,48岁,因“间断乏力3年,发热1周。”为主诉收治入院。1周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 38.9℃,伴寒战,无咳嗽、咳痰,自服布洛芬退热治疗,体温仍高,遂就诊于我院发热门诊。


入院查体温:37.3℃。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剑突下压痛(+),余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口唇、眼睑色淡。神识清、精神差,余未见异常体征。


影像学检查肺部CT示:右肺中叶纤维条索灶,主动脉壁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 5.39×109/L,红细胞计数 3.41×1012/L↓,血红蛋白 67 g/L↓,红细胞压积 23.5 %↓,平均红细胞体积 68.9 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19.6 pg↓,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陕HR) 110 U/L↑,乳酸脱氢酶 386 U/L↑,α-羟丁酸脱氢酶 301 U/L↑。


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 <10.0 mg/L,血清淀粉样蛋白定量检测 30.33 mg/L↑。


核酸检测甲乙流、新冠、出血热均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血劳(心脾两虚)

西医诊断:1.贫血原因待查?缺铁性贫血?2.发热原因待查?



诊疗经过



入院后患者仍间断发热(以下午发热为主),最高体温39.3℃。自诉乏力、胸闷、咽干、周身疼痛。血常规提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肝功能检测结果异常。根据以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分别送检血培养、骨髓穿刺检验、身免疫性肝病四项、EB病毒DNA定量、巨细胞病毒DNA定量检测等。


自免肝及病毒DNA检测结果未见明显异常,治疗上暂给予水飞蓟宾胶囊保护肝细胞。


2024年4月7日,骨髓检验呈缺铁性贫血骨髓象,结合其它辅助检查,考虑为缺铁性贫血,予以口服补铁治疗。


2024年4月11日,血培养报告危急值:马耳他(羊)布鲁菌。布鲁氏菌特异性血清学检测:1:200+++。明确布鲁病后药物治疗为:盐酸多西环素片100mg 2次/日;利福平胶囊 600mg 1次/日;复方磺胺甲噁唑片400mg 2次/日。


2024年4月19日,经过对布鲁病针对性用药治疗后,患者未再发热、乏力,体温稳定36.5℃,感染指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贫血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根据患者目前状况同意其出院,并嘱定期于门诊复查。


出院诊断

中医诊断:血劳(心脾两虚)

西医诊断:布鲁病缺铁性贫血


微生物检验患者采集一套血培养送检,其中一瓶于第五日报阳,转种48小时后长出微小、白色、半透明菌落,见图 1。革兰染色镜下呈“细沙状”的小型、无芽孢、无鞭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见图 2。质谱鉴定结果为“马尔他(羊)布鲁菌”,(经与Bruker RUO数据库匹配鉴定马尔他(羊)布鲁菌准确率为95%),立即报告临床危急值与传染病。


图 1 布鲁氏菌培养48h菌落形态

图 2 布鲁氏菌镜下形态




案例分析


      

该患者入院时贫血严重且伴有不明原因发热,骨髓检验排除血液系统肿瘤,微生物血培养报告布鲁氏菌。查明发热原因,针对性治疗后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


临床在面对发热患者热型呈波状热、不规则热、间歇热、驰张热、长期低热中的一种时,应重点问诊以下几条信息:


1.有无多汗、晚上出汗增多,乏力,骨关节肌肉疼痛等,发热时是否感觉神智清醒,热退后症状反而加重,肝脾淋巴结有无肿大,皮肤有无皮疹?

2.有无牛羊接触史、牧区旅居史,有无生食牛羊肉、鲜奶制品。

3.有无用药史?



案例总结



通过以上“三条”信息,若高度怀疑布鲁氏菌感染,应第一时间送检布鲁氏菌特异性血清学检测、血培养或骨髓培养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由于布鲁氏菌生长缓慢,必要时联系微生物室工作人员适当延长培养时间。同时也可联系临检组工作人员关注外周血或骨髓检验中是否有“伤寒细胞”。以上多种检测方法互相补充,避免漏诊。


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在血培养遇见报阳时间长且生长较弱的细菌时,应高度警惕布鲁氏菌,所有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2级以上实验室,且在安全柜内操作。工作结束后严格消毒灭菌工作,防止发生实验室污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J].传染病信息. 2012,25(06):323-324+359

[2]布鲁氏菌病诊疗方案(2023年版)[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4,23(05):661-664.

[3]高明艳.我国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24,54(02):56-59.

[4]屈猛.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诊断及综合防控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24,45(04):52-54.

为了方便全国各地的检验人交流,我们特别成立了检验医学网全国交流群。欢迎您的加入,与大咖对话,分享经验和见解!因微信群超过200人后无法扫码进群,大家可以添加检验医学网编辑个人微信,编辑将邀请您进群。

福利来了!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参与有奖调研,我们将随机抽取幸运读者送出精美好礼~

点击下方名片,获取更多检验医学及体外诊断资讯

 

编辑:小冉  审校:yeah

检验医学网
检验医学网创建于2004年,现全网拥有80万+关注用户,是中国检验医学暨体外诊断领域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媒体矩阵平台,涵盖各类新媒体平台、线上线下学术活动、大型展会等,为检验人员和体外诊断行业提供专业、及时、可靠的学术信息和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