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例:华裔加拿大姑娘的录取样本

文摘   2023-05-10 10:41   加拿大  

最后介绍的是另一个来自加拿大的申请。孩子的描述比较含糊简单,她说是为了不让别人“人肉搜索”她。我们试着从字里行间去发掘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先看看孩子的背景:加拿大华裔女生,来自中产家庭,读公立高中。Hook是哥哥/姐姐为哈佛校友。目标专业是统计学或应用数学。

再来看看学术成绩:未加权GPA 96,年级名列前茅(加拿大是政治正确的典范国家,公立学校基本上不会排名,但你去问counselor,多半会告诉你你是Top 5、Top 10……),10门AP,4门dual enrollment(在大学修的课程),SAT考了1540。学术方面达到了高竞争性大学的门槛。

课外活动主要包括:
1. Ross数学夏令营;(这是一个比较受认可的高中数学夏令营,50年代末在圣母大学创立。录取率约20%,6周时间,今年的招生仍在进行,项目费用6000美金。)
2. 参加由教授带领的暑期研究夏令营;
3. 本地受认可的某非盈利组织创始人,筹集了1万加元;
4. 参加某项体育运动;
5. 数学俱乐部主席;
6. 学校某俱乐部主席;
7. 舞蹈;
8. 乐队小提琴手;
9. 学校某俱乐部主席;
10. 艺术。

主要奖项:
1. 国家级数学竞赛满分;
2. 美国数学奥林匹克入围奖;
3-4. 两次物理竞赛(获奖);
5. 某化学竞赛(获奖)。

推荐信、面试和文书这些主观项无法评价。

来看看录取结果:
哈佛REA轮deffered、RD轮录取,此外还录了杜克和排名第一的文理学院威廉姆斯。其他的T20和排名靠前的文理学院或者被拒、或者被WL。

她的总结也很简单:觉得大学录取过程好奇怪、一团糟。

总结一下,这个华裔女孩的学术成绩达到了高竞争性大学的门槛,数学应该算是她的一个spike,STEM女生也是比较受大学欢迎的。此外哥哥/姐姐是哈佛校友对录取还是有正面影响。

据今年的观察,siblings(兄弟姐妹)的legacy似乎比父母、祖父母的legacy更强一些。美国部分大学的录取会考虑legacy,就是如果你的直系亲属是本校校友,那么在同等条件下你会有少许优势。学校考虑siblings legacy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有了哥哥/姐姐的例子,只要他们在大学各方面表现都不太差,那么同一家庭教育出来的弟弟/妹妹大概率也不会差。如果有两个申请人的情况差不多、要从中挑选一个,那么选有legacy的那个会更稳妥。另一方面,家里有不止一个校友,家庭对学校的认同感会更强,今后给学校捐款的几率也会更高。……所以家里的哥哥/姐姐是领头羊——他们既是弟弟/妹妹的榜样,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弟/妹们铺一铺路。

从前面的六个录取样本来看,有一点是高度相似的——那就是学术成绩。也就是说,成绩是录取高竞争性大学的必要条件,但不够充分。那到底成功录取的充要条件是什么呢?很难说,你无法预测某一申请季某个大学的五行缺水还是缺金。再说,孩子也不可能变身“十全大补膏”样样都练。

成绩以外每个录取者的亮点各不相同,有的靠spike,例如有份量的研究、竞赛、社会公益、体育运动等;还有的靠hook,例如低收入、第一代大学生、LGBTQ、特定种族、legacy等因素而获得录取优势。这些因素和优秀的成绩共同组成了一份成功的申请。那么这些因素可以复制吗?还是那句话:有些可以、有些很难,像hook这部分基本靠命。而spike这部分照猫画虎也不难,但要成为真正的spike却不容易。所以找到自己的热情并坚持下去,Be yourself是最重要的。

此外作为国际生,在大学的student body所占比例大约10%-15%,并且要考虑多元化因素在大大小小不同国家分配名额,竞争的激烈程度又是要提高一级了。







抖泥乱弹
我随便扯扯,您姑且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