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布拉格,不老的查理桥

文摘   2024-09-29 12:23   加拿大  
尼采说过:“当我想用另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想到了布拉格。”
来布拉格之前试着去做了一些功课,读米兰昆德拉那部著名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也找来了据此改编拍摄的电影《布拉格之恋》。小说承载了太多的内容,生命、情感、自由、责任、背叛......孰轻孰重,每个人的理解和认知都不同,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好在这些都不妨碍我去认识布拉格。
布拉格是一座挺文艺的城市。走在老城边缘的居民区,你会发现即使是普通的民居,外墙上也会有精致的装饰。
人行道不厌其烦地用石块拼了图案。
就连浇花的水喉也要凹起一个造型。
布拉格名闻遐迩的处所不胜枚举,但城市的灵魂无疑是查理大桥。这座中世纪石拱桥横跨捷克的母亲河——伏尔塔瓦河的两岸,连接起布拉格城堡与老城,见证着600多年的城市变迁。
捷克另一位著名作家卡夫卡,与这座大桥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卡夫卡在布拉格的犹太区长大,该区从老城广场的西边缘一直延伸到查理大桥脚下。据说他从三岁开始就在查理大桥上游荡,有时候还就这昏暗的灯光数桥面铺的石块。他也能说出桥上每一尊雕塑背后的故事。

中文网络世界里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说卡夫卡生命里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的生命和灵感全部来自于伟大的查理大桥。”然而我没有找到出处。事实上1924年4月,卡夫卡因肺结核住进了奥地利Kierling的一所疗养院。1924年6月3日,不堪病痛折磨的卡夫卡恳求医生给他更多一点的吗啡,他生命里的最后一句话是:“Kill me, or else you are a murderer.”(杀了我,不然你就是谋杀犯。)
卡夫卡在这座城市留下了太多的痕迹,从博物馆、雕塑、墓地,到小说中出现过的各种地点。其中最有争议的莫过于雕塑家David Černý 的这尊巨型卡夫卡头像,由42片不锈钢组成,每一片都可以独立旋转。头像每小时定时的转动吸引大量游人驻足等待。
头像时不时的旋转总让人感觉有些神秘而不可测。这尊现代雕塑建成后也招致了许多批评,但我觉得挺酷的,这不正是他的小说《变形记》的另类表达吗?
布拉格拥有大量不同历史时期和风格的建筑——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从布拉格城堡俯瞰,你会看到整座城市的红色屋顶点缀着绿色的教堂尖顶。
在这些不同风格的建筑中,我倒是发现了一个有趣之处:塔楼的式样都长得差不多。
而在这一众古典建筑之中,跳舞的房子则又是一个另类的存在。
这座现代风格建筑落成于1996年,由著名建筑师Vlado Milunić和Frank O. Gehry共同设计。其灵感来源于两位好莱坞著名的歌舞剧演员,右侧的混凝土部分代表Fred Astaire(下图右),依偎着的婀娜的玻璃部分代表Ginger Rogers(下图左)。
几年之前女儿来布拉格旅行之后,这里并没有给她留下好印象。按她的说法,这里的人对亚洲面孔不太友好。但我的感觉倒是还好:在布拉格遇到的各色人等的确不如匈牙利人民松弛和热情,有点高冷和“公事公办”的味道,但歧视我看还谈不上。
布拉格的“神秘”体现在很多方面,譬如著名的布拉格剧院的门外坐落着这么一件雕塑。
这件雕塑名为Il Commendatore,又被称为Cloak of Conscience(良心的斗篷),是捷克女画家兼雕塑家Anna Chromy的作品,是希望与和平的象征。然而有游客声称,他在夜晚用闪光灯拍摄的照片中,雕像空斗篷中有的面孔浮现。
而下面这件雕塑则更有趣一些。这件倒挂的马的雕塑位于Lucerna Passage,是一座挺萧条的购物中心加电影院。雕塑的作者也是David Černý。
有人说这是一匹死马,也有人说是一匹活马,无论如何骑在马肚子上的是十世纪的波希米亚公爵St. Wenceslas,他也是波希米亚的守护神。好玩的是,购物中心门外就是St. Wenceslas纪念广场。不知道这尊雕像是为了向公爵大人致敬呢,还是为了讽刺公爵大人。
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布拉格是值得住下来细细品味的一座城市。然而身为游客,无奈只能蜻蜓点水般地一带而过。
你见过凌晨三点半布拉格的样子吗?我见过:安静得像个孩子、但也透着一丝神秘。


抖泥乱弹
我随便扯扯,您姑且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