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8-9年间经历了三次孩子们的升学,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就先从第一次说起吧。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十年,但很多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来加拿大时姐姐上9年级,从来没考虑过去美国念大学。直到10年级开学后的几星期,她忽然跟我说她想申请美国大学。我做了一番调查研究后告诉她:“既然这是你自己的决定,老爸支持你。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不能打退堂鼓。”
那时对美本申请的一切都一无所知,和大多数华人家长一样,对美国大学的了解也就停留在“哈耶普斯麻”的水平。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SAT考试。当时还是旧版,满分2400分。阅读部分单词量的要求很高,考试中会出现很多生僻词,连母语学生都未必会用。所以在10年级的大部分时间里,除了完成学校的功课就是背单词备考。在11年级的上学期参加了一个本地华人小有名气的SAT培训班,入学模考的成绩是2150。培训班的口号之一是“保证提分”,我想在2150的基础上无论提高多少分都是成功。培训了三个月,次年1月份第一次参加考试,结果还是2150。我们都有些茫然,不知该从何入手进行提高。
在整个10年级和11年级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处于自我摸索阶段。我在网上了解美本申请方式,觉得还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此外姐姐入读的是一所公立高中,负责12年级升学的counselor只有一个,且申请美国大学的经验也未必丰富,所以一直考虑找个独立升学顾问。彼时国内赴美留学的风气正盛,各式各样的升学顾问很多,但我对远程辅导没有信心,外加担心国内顾问对加拿大课程不熟悉,所以放弃。本地华人顾问也有不少,通常都是以SAT培训为基础吸引客户,我对专业性也有些存疑。直到了解到有一个组织叫做IECA(Independent Educational Consultants Association,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觉得比较专业。再一查,当时全加拿大的会员只有三个,其中之一就在本市,于是立即写邮件联系。
A老师回邮件很快。我还清楚地记得他在邮件中介绍自己的时候说:“每次你打电话来,接电话的一定是我而不是助理或秘书;每次你写邮件给我,只要我不在飞机上,24小时内肯定回复——圣诞节假期我也不会休息......”这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所以马上约了时间见面。A老师某藤校本科毕业,在另一所藤校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两个儿子一个进了Stanford、另一个进了Rice。第一次见面当场就签订了顾问协议,此时已经是11年级下学期。
A老师提出的SAT目标是2250。他推荐了一个洋人SAT辅导老师,姐姐又参加了三个月的培训,在6月份考了第二次。记得从考场回家的车上姐姐对我说:“我再也不想考SAT了。”我知道SAT备考的过程的确非常辛苦、压力也很大。我说:“如果你决定不考那就不考了。我们就用现有的成绩申请,无论多少、As is。”三周后出成绩,依然是2150,看起来是遇到了瓶颈。A老师说:“2150是不错的成绩,但是还不够好。”他建议我们再跟着洋人老师学一轮,但是我们没有接受。
在学校选择方面,我们基本考虑新英格兰地区,因为美国文化起源于那里,而东北部的马萨诸塞州高等教育最为发达。11年级暑假姐姐去波士顿参加夏校,我们提前一周去访问了马萨诸塞州的11所高校——从麻省腹地、接近纽约上州的著名文理学院Williams,到先锋谷的五校联盟,再到波士顿的几所著名高校。姐姐最青睐的是著名女校Wellesley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