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一城一日之蒙得维的亚

文摘   2024-12-06 19:37   阿根廷  

乌拉圭这个国家让我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儿时听到马季的一个相声,“乌拉圭、拉乌龟……”马老师来回说了几遍,于是就记住了。

乌拉圭有“南美瑞士”的称号,与布宜诺斯艾利斯隔拉普拉塔河相望,乘坐渡轮就可以到达。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的渡轮有两条航线,一条横跨拉普拉塔河,一小时到达对岸的科洛尼亚(Colonia)。科洛尼亚小镇虽然贵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人类文化遗产,但看了其他访客的评价,有点无聊,遂放弃。本着“来也来了”的原则,选择了另一条航线,顺流而下三小时,前往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Montevideo)。

从阿根廷入境乌拉圭,手续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码头就解决了。持中国护照加美国签证可以免签进入乌拉圭。先在阿根廷出境柜台扫护照拍照,然后阿根廷官员带你走两步到旁边乌拉圭柜台,砰地盖个章,法律上你已经在乌拉圭境内了。

拉普拉塔河其实是一个河口,最窄处就有48公里,一眼望不到对岸。在大西洋口最宽处达到290公里。河水黄色混浊,浊浪滚滚。渡轮经过三小时航行,靠在蒙得维的亚港的码头。

乌拉圭是南美洲第二小的国家,全称是乌拉圭东岸共和国,因为它在拉普拉塔河的东岸。

乌拉圭的国旗与阿根廷有异曲同工之处: 类似的颜色、类似的太阳。只是阿根廷太阳在中间、乌拉圭的太阳在一角。因为历史上乌拉圭曾经是阿根廷的一个省。在殖民时代,南美的土地象物品一样在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这些航海强国之间被抢来抢去或是转手倒卖。

乌拉圭首都有个拗口的名字:蒙得维的亚。我自诩中学世界地理还学的不错,但是对这个地名一点印象都没有。

16世纪初,当麦哲伦的“维多利亚”号驶入拉普拉塔河河口时,船上的水手用葡萄牙语喊:“Monte vid eu”(我看见了山 ),这就是城市名称的由来。蒙得维的亚有挺不错的海岸线和海滩,天气好的时候应该蛮漂亮的。

网上看到不少介绍,包括中文和英文的,都说乌拉圭是南美比较富裕的国家。我没有研究数据,仅仅从观感而言好像并非如此。无论从蒙得维的亚的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市面的繁荣程度、人的精神状态等各方面看,感觉都不如邻国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城市的中心当属这个独立广场。广场西侧孤零零树立着一个城门,名为“城堡之门”。这是殖民时期西班牙人修建的城墙的一部分,城墙早已不复存在了。一些重要的政府建筑分布在独立广场周围。

与很多其他国家不同,乌拉圭的总统府是一幢现代的玻璃幕墙建筑。

广场中央骑着高头大马的青铜塑像是乌拉圭的独立之父阿蒂加斯,他的陵墓就在塑像下面。广场上种了33颗高大的棕榈树,是为了纪念为乌拉圭独立而作出贡献的33位英雄。

广场一角有一座很有特色的高楼,叫做“萨尔沃宫”(Palacio Salvo)。它是乌拉圭一个显赫家族萨尔沃兄弟推动建设的,建成后一度成为南美最高的建筑。建筑师是意大利的马里奥·帕兰蒂(Mario Palanti),其设计灵感来源于《神曲》,外立面以复杂的雕刻和优雅的弧线装饰。

无独有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也有一幢建筑,名叫巴罗洛宫(Palacio Barolo),也是这位建筑师按照但丁的《神曲》设计建造的。

从独立广场向东延伸出去,便是城市的中轴线7月18日大道,也算是首都最繁华的商业街。

蒙得维的亚有“玫瑰之城”的别称,然而我连一朵玫瑰都没见到。贩卖茉莉花的小摊倒是有不少。

独立广场以西到港口之间则是老城。这里保留了许多殖民时代的建筑。著名的索里斯剧院也在这个区域里。

乌拉圭是农业和畜牧业大国,烤肉是他们的饮食特色。中午在一个购物中心找到一家烤肉餐厅,但是不知道该点啥,因为是西语文盲一个字看不懂。

最后照着别人点的东西看图说话,要了一个烤牛肉串。

蒙得维的亚港是乌拉圭全国最大的海港,也是南美洲大西洋沿岸唯一的自由港。码头上停靠的长荣海运“长好轮”正在装卸货柜。
乌拉圭另一个曾经“执牛耳”的项目是足球。蒙得维的亚有一座非常著名的球场名——世纪体育场(Estadio Centenario),1930年第一届足球世界杯在此举行。乌拉圭在首届世界杯决赛中战胜阿根廷队获得冠军。因为时间有限,没有前去膜拜。
回程的时候和来时类似,在蒙得维的亚码头就办完了两国的出入境手续,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下船就可以直接离开了。
早出晚归,用一天的时间匆匆走了一遍这座城市。只有亲身抵达,这个世界才是立体的,否则蒙得维的亚永远只是地图上的一个点。

其它“流浪南美”的文章: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探寻Evita的足迹
人间一趟,尽兴而已 —— 雷科莱塔公墓





抖泥乱弹
我随便扯扯,您姑且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