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收藏③ | 9thCAIEC复赛第三会场未来空间类项目合集

科技   科技   2024-11-02 13:21   北京  

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和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培育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未来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科技创新共享体系,增强创新活力,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总结经验、深化改革,以服务央企、国企、链主单位产业链供应链的延链、补链、固链、强链,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目标,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实现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聚集。


第九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将于2024年12月10-12日(周二至周四)在浙江丽水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活动共三天,来自全国航空航天央企、科研院所、民营企业、高校等产业创新一线的130个项目逐一进行演讲。

本届大赛共有467项目报名,参赛项目覆盖了低空经济(占比33%)、新材智造(占比25%)、智慧民航(占比21%)、空天动力(占比9%)、商业航天(占比7%)、科教文创(占比5%)等航空航天产业链重点领域。第三会场未来空间类项目来自智慧民航、空天动力、商业航天、科教文创等领域,参赛项目团队带来了丰富的创新理念和实用技术,为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以下是第三会场未来空间类项目的简介,期待您在现场与项目进行为期三天的深度交流:



随着飞机数量的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延长,飞机结构的腐蚀、疲劳、损伤及老化等问题或单独显现或综合在一起,导致飞机物理特性的衰退、承载能力以及安全裕度的降低,其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结构工程管理因此面临巨大困难和挑战,急需一套可视化的管理系统来解决结构适航管理问题。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捷冠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飞机结构工程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能解决当前飞机结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高了飞机安全性和可靠性。

该系统可为用户提供结构工程技术适航文件、结构损伤与修理、腐蚀预防与控制、结构损伤容限、结构改装、结构可靠性、结构维修方案、参数化模型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等15个子管理服务,实现了飞机结构业务信息的三维参数化、可视化、流程化和智能化管理,方便用户全面落实适航法规及咨询通告的要求。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是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旗下的一个专业子公司,专注于提供高质量的航空维修服务,以广州为中心,在北京、上海、深圳、乌鲁木齐、武汉、郑州等18个大中型城市设立了维修基地,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拥有300多个区域航站,拥有超过2万名机务维修从业人员以及19座飞机维修机库。信息中心是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一个重要部门,主要负责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管理和信息技术支持等工作。

北京捷冠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软件及集成电路生产企业,专注服务于民航业,为航空公司、机场、管理局等航空企业及航空院校提供信息化咨询、开发实施、IT系统管理、业务流程外包等服务。

01号项目:飞机结构工程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

参赛单位: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捷冠科技有限公司




该项目包含初级模拟器、中级模拟器、高级模拟器、专业飞行模拟器和顶级模拟器等多种不同规格和集群数量的模拟器集群,面向从中小学研学、爱国主义教育、爱好者飞行体验、专业飞行员培养等不同人群和用户,打造国际领先的航空飞行体验中心和全面的飞行员技能培训和认证机构,提供高逼真度、终身培养、全面赋能的飞行模拟和训练体系。

西安远方航空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方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投资的全资公司。公司以航空科研试飞和人才优势为依托,以航空技术为主体,长期致力于航空高新技术产品、系统的研究与制造。

远方公司产业范围涵盖机载产品、测试系统类产品、航空模拟器及无人机系统、应用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仿真模型的研制、试验专用零部件研制生产及试验配试保障等,产品已广泛使用在航空、航天、航海、导弹、工业自动化等多个领域,50多种产品定型并列装部队。

在多年的飞行模拟器研制及飞行员训练任务中,公司积极响应用户改进需求,研制并成功列装了多种型号的模拟器,有力支撑了飞行员的培养和训练,并获得用户的一致好评。

02号项目:K12模拟飞行体验中心

参赛单位:西安远方航空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本项目参赛产品为基于烯烃共沸物与纳米粒子联用的航空机电维保清洗材料,是带电清洗技术和业务中最为核心的产品载体。带电清洗技术是指对运行中的电子、电器、电力设备在不停电、不停止工作的前提下,使用具有高绝缘、不燃烧、易挥发、绿色环保等特性的清洗剂,迅速彻底清除电路/设备表面及深层各种污垢的清洗维护技术,有效保障了设备安全性并延长使用寿命。

我司研发的核心产品绝缘带电清洗液FMSL-690是一款绿色、环保、高效的电气设备清洗产品。产品通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化工院等多家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其在多个关键性能指标上显著优于国标要求,产品击穿电压达到50KV以上,可以恢复电气绝缘,消除静电,无腐蚀,无残留、无刺激性气味。目前多个试用单位的反馈情况表明,产品适应于在航空航天、船舶、轨道交通、电力、煤炭、石油等多行业进行推广和使用。

武汉非秒迅连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武汉·中国光谷,公司致力于成为一流的精准时空与迅捷通感产品提供商,为军/民行业用户提供多种技术融合条件下的软硬件产品配套和系统级解决方案。

公司产品分为两大类,绝缘带电清洗产品和时空探测产品。绝缘带电清洗产品基于绝缘带电清洗的PAM主动维护技术,包括自有品牌的绝缘带电环保清洗液以及提供各类机电清洗服务,旨在提升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工作寿命;而时空探测类产品涵盖时空基准、测量校准及微波/太赫兹/光电一体化产品,其中优势产品已在相关领域实现批量应用。

公司核心成员均为来自于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校的博士专家,技术实力雄厚。公司已拥有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已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GJB9001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二级保密资格等多项资质认证,进一步增强了在业内的竞争优势。

03号项目:基于烯烃共沸物与纳米粒子联用的航空机电维保清洗材料

参赛单位:武汉非秒迅连科技有限公司




飞机频繁起降并穿越云层,不免会受到闪电的影响。但是当前飞机的被动雷电防护方式无法控制闪电的方向,在遭遇雷击后仍会对机体产生损伤,产生额外的损失。

因此本项目创新性地提出将闪电的路径进行定向操控,从而避免闪电影响。进一步的,本项目提出闪电综合预警、闪电激光诱导以及一体化闪电疏导的策略,预警到闪电后主动开启诱导装置,利用激光成丝产生的等离子体,等离子体诱导闪电至闪电疏导路径上,最终形成完整的闪电主动防护系统。

本闪电主动防护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闪电防护手段,一方面推动未来民机的设计,为受闪电影响极大的复杂电子系统提供额外的防护,另一方面,以主动式的防护降低闪击损失,提高飞机市场竞争力。本项目致力于以闪电防护助力中国飞机引领世界潮流。

上飞院担负着中国民用飞机项目研制的技术抓总责任,承担着飞机设计研发、试验验证、适航取证以及关键技术攻关等任务,是我国最大的民机研发中心。

上飞院是国内唯一专门从事民用飞机型号设计和技术开发研究的综合研究机构,拥有全机系统综合试验功能的民用飞机系统综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具备了从CAD设计到PDM系统管理,以及异地协同、并行工作的能力。上飞院承担着我国自主研制的ARJ21新支线飞机、C919大型客机以及C929远程宽体客机等大型民机型号及衍生系列飞机研制的设计研发任务,其中涉及飞机电磁环境效应防护设计需求分析、需求验证、仿真分析、设计评估、试验验证等一系列任务。

04号项目:基于多维数据融合的等离子体飞机闪电主动防护系统

参赛单位: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本公司拥有业内顶级豪华的国际化的技术团队。团队由亚太组织科学教育创新大奖得主、国际宇航院士、航天总师及其他资深航天专家组成,具有长期航天推进系统和工程经验以及顶级豪华的材料学背景。多名成员来源于中国第一个上天的电推进团队,明确上天可靠性验证过程克服的重重困难和解决办法,具有对标星链二代三代的氩气霍尔推进器技术,离子推进器技术和对手难以替代的行业最前沿的吸气电推进技术的深厚积累,持续创新研发能力业内领先。

北京星驰恒动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12月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效能卫星推进器,提供一站式卫星动力解决方案,产品涵盖霍尔电推进系统、离子电推进系统、脉冲等离子体电推进系统、化学和冷气推进器。同时公司将致力于研发革命性的吸气式电推进引擎让超低轨卫星超长寿命运行成为现实。

05号项目:低成本高可靠高效率卫星电推进器项目

参赛单位:北京星驰恒动宇航科技有限公司




本项目提出大型民用客机航电系统智能试验技术,利用机器视觉技术、智能操作技术和智能判断技术,完成航电系统试验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民用客机航电系统的试验质量,提升试验效率,满足民用客机航电系统功能地面综合试验的需求。

本项目开发了机器视觉识别模块,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符识别和颜色判定技术,精确识别航电显示系统显示屏上展示的各类图符和文字信息,代替传统的人工判定工作,对试验的结果进行自动判定,并自动生成试验报告。通过将视觉识别与机械臂控制操作相结合设计的航电系统自动化测试系统,成功实现了航电系统全天候无人自动测试。

经过试验室验证,本项目在保证足够高的识别准确率(>99.9%)和控制精准度的同时,将试验资源利用率提升了50%,测试效率提升了60%,极大提高了民用客机航电系统的试验质量,提升了航电系统测试的智能化水平。该项目设计理念、数据规范、操作方法论和标准化程度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设计研发中心,担负着中国民用飞机项目研制的技术抓总责任,承担着飞机设计研发、试验验证、适航取证以及关键技术攻关等任务,是我国最大的民机研发中心,现有员工4000余人。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为中国民机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曾成功设计了中国第一架大型干线客机——运10飞机;与陕飞联合设计了运8气密型飞机;全程参加了美国麦道公司超高涵技术任务及国际合作项目,出色完成了中美合作生产的35架MD-82/83和2架MD-90干线客机联络工程和适航任务。目前,上飞院承担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新支线飞机、C919大型客机以及C929远程宽体客机的设计研发任务。

06号项目:大型民用客机航电系统智能试验技术

参赛单位: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商业航天快速发展,星载智能机作为新兴领域的关键技术,正逐步成为推动空间信息获取、处理与应用的重要力量,在遥感监测、通信导航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传统抗辐照器件方案的性能落后且成本高昂,难以满足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市场需求。因此,本项目旨在研发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的星载智能机,满足用户对高效、精准、灵活空间信息服务的迫切需求,推动太空科技行业的创新发展。项目公司,即北京中科天算科技有限公司,孵化自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已成功研制极光1000、极光2000星载智能机,其中极光1000已完成进行多次在轨验证,为市场化推广铺平了道路。中科天算致力于打造大算力硬件底座,构建天基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向市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太空智能应用服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太空探索与应用需求。

北京中科天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天算”),于2024年6月25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注册成立。中科天算秉承“科研为国分忧,创新与民造福”的理念,围绕创新引领的天基智能计算系统,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核心技术开发、软硬件系统研制、高端试验验证与智能应用服务,致力于构建天基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太空算力。

07号项目:星载智能机——天基计算基础设施,太空算力服务支点

参赛单位:北京中科天算科技有限公司




FlightNeuro是一款结合脑机接口(BCI)和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行训练辅助系统,旨在提升飞行员的训练效率和飞行安全性。该系统通过采集和分析飞行员的脑电波信号,实时评估其认知状态,包括专注度、反应速度、疲劳感和压力水平等,从而帮助飞行教官提供个性化的训练建议和调整策略。FlightNeuro 的核心创新点包括智能反馈系统,能够基于脑电信号提供即时提示,优化训练过程,并提高飞行员在复杂环境下的应对能力。此外,该系统还能在飞行员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多任务处理和决策能力的训练,提升其操作技能和反应速度。FlightNeuro的设计注重安全性,采用非侵入式设备,确保舒适性和隐私保护,并通过加密技术保证数据安全。该产品适用于飞行员、无人机操作员的培训,也可用于航空科研机构的认知负荷研究。

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隶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金10亿元,是集通用航空产品市场营销、设计制造、试飞交付、客户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研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是我国首次自主研制的、为满足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和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需要的重大航空装备,与运-20、C919并称为我国大飞机家族的“三剑客”。 AG600全状态新构型灭火机于2022年5月31日完成陆上首飞,项目全面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项目先后荣获“中国好设计金奖”“中国外观设计金奖”“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等荣誉。公司设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是广东省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先后荣获中央企业先进集体、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08号项目:FlightNeuro:基于脑机接口的智能飞行训练系统

参赛单位: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微系统是毫米波技术、相控阵技术、微电子技术跨界结合的产物,具备系统轻巧便携、波束调度灵活、抗干扰能力强、综合成本低等一系列优势。本项目瞄准下一代探测及通信系统中的相控阵集成化、多模态、低成本需求,开展硅基多功能射频SOC芯片、高效率毫米波功放芯片、异质异构集成封装、高性能天线单元等底层技术研究,在集成度、带宽、效率、噪声等关键指标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基于底层芯片及模组,开展多频共口径布阵、稀疏布阵、数模混合布阵等阵列架构技术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具备竞争力的有源相控阵微系统,在特种市场、卫星通信、5G等多个领域获得市场验证,具备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广州中雷电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目前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广州,在成都设有研发中心,核心团队来源于电子信息行业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拥有十余年的微波毫米波相控阵天线、雷达通信系统研发设计经验及管理经验。公司具备核心芯片设计、封装设计、组件设计、系统集成的垂直整合能力,致力于于设计、研发、生产新一代军用、民用微波毫米波相控阵系统,为ZD系统、气象探测、低空感知、数据链、低轨卫星通信等应用领域提供波束成形相关产品及服务。

09号项目: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微系统

参赛单位:广州中雷电科科技有限公司




针对直升机/无人机/eVTOL面临的低空障碍物、复杂地形环境和“黑飞”飞行器等飞行安全威胁,考虑不同飞机平台的装机适应性,本项目研制了国内首款1.5kg级低空环境感知与综合防撞系统,以毫米波防撞雷达为核心,融合地形感知与告警系统(TAWS)和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B),并可扩展与光学系统协同探测,实现低空飞行环境的全面感知。针对传统基于信号处理的“低小慢”目标探测和低空障碍物探测技术存在的过分依赖先验知识和经验,需要参数调试和优化,检测准确率低、虚警率高等问题,本项目突破低空障碍物智能化探测、“低小慢”目标智能化检测与识别、雷达+TAWS的地形/地物融合感知、地形/地物3D重构与渲染、雷达+ADS-B空中目标主被动融合监视等关键技术研究,基于系统样机进行地面验证和试飞验证,技术成熟度≥7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70年,是我国唯一的机/弹载雷达专业研究所,专业从事机载雷达和防撞系统的技术研究、产品研制和生产长达四十多年,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GR201832005556);总部在无锡,设有研发中心、生产试验基地,是集机载雷达与航空电子设备技术研究、产品研制、生产、试验和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先导型研究所。

研究所具备强大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和批量生产能力,拥有先进机载雷达与射频综合系统实验室、微波天线测试试验室、航空电子系统射频综合仿真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所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等各类科技成果300余项。目前承担着国家近百项前沿技术研究、型号研制及产品交付任务,满足各类军民用现役飞机及新一代飞行器的机载雷达和航空电子装备需求。

10号项目:1.5kg级低空环境感知与综合防撞系统

参赛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本项目提出航空器全寿命周期维修设计的概念框架,通过研究民机维修要求分析、维修任务设计和维修资源保障等技术,系统性解决民机维修工程中的技术难点,突破了维修任务设计中维修的数据分析、任务确定、预测性维修、维修成本优化等关键技术。通过提供向导式分析过程,支持军民通用,核心算法完全自主可控,成功应用于ARJ21和C919等国产民机的设计研发以及航空公司的维修作业。目前,已形成国产民机维修正向设计规范1份,其核心技术对接国际最新一代维修理念标准,填补了国内民机维修设计领域的技术空白。

中国民航大学作为一所民航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中国民航人才的摇篮,科学技术研究的中心,国际文化交流的窗口。学校拥有工、管、理、经、文、法、艺等多学科,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天津市、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天津市“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现有中国民航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安全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安全科学与工程),1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学校本科专业47个,覆盖民航主要业务领域。近些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重大、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国家软科学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0余项。主要研究领域涉及航空运输安全、维修性分析、结构复合材料、可靠性与自动检测、维修经济性研究等。中国民航大学立足民航,在民机维修工程分析领域有稳定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完成(或在研)多项国家级和民航局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与国产民机研发相关的丰硕科研成果。

11号项目:航空器全寿命周期维修设计关键技术

参赛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目前战场作战环境复杂,且普遍装备电子战系统、光电对抗系统和无源干扰系统,在复杂的战场干扰环境和自然干扰环境下,单一模式引战部件难以获得足够的有效启动效率,采用多模复合提高引战部件抗干扰能力的方式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现有测试设备只针对单一模式引战部件具备性能测试能力,无法支撑复合产品性能的测试和验证。激光&雷达目标模拟器针对复合产品性能测试需求,围绕测试设备的关键部件开展创新设计,对满足信号融合、时序交替的复合产品性能测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成立于1961年,坐落于河南洛阳,隶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国家专业从事空空导弹、发射装置、地面检测设备和机载光电设备及其派生型产品研制开发及批量生产的研究发展基地,是国家重点科研院所之一。

12号项目:激光&雷达目标模拟器关键技术研究

参赛单位: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公司作为第二、三代半导体微波、毫米波芯片设计企业,目前已开发成功一系列低噪声放大器芯片、功率放大器芯片、测试装置及模块。

公司开发的系列毫米波低噪声放大器芯片,已覆盖DC~110 GHz频段。基于公司独有的核心技术,性能与国际同类产品最新技术水平相当;部分产品与国外产品相比,具有更优的功耗、噪声和增益。已有十余款低噪声放大器芯片产品应用于卫星通信领域,如17-22GHz低噪声放大器在卫星通信应用中即将开始万只级别的供货。

公司已开发出2~6GHz、4~8GHz、13.5~15.5GHz 、26~31GHz、24~31GHz等功率放大器芯片;性能可与国外同类产品指标媲美,可解决相关频段毫米波芯片国产化问题。

公司在国内首次开发成功DC~40GHz组合式微波测试装置和DC~40GHz超宽带免焊接测试夹具,大大方便了用户进行毫米波电路测试,获得用户一致好评。

北京信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微波毫米波芯片研发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北京市创新型中小企业、北京市首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根计划”试点企业。

公司致力于微波毫米波芯片的国产化替代。产品定位于第二、三代半导体微波、毫米波芯片的设计、开发。

微波毫米波芯片应用广泛,公司产品主要面向未来卫星通信、5G/6G等未来天地空一体化国民经济主战场。公司拥有深厚技术优势,以高频、宽带、高功率为产品特色,曾参研多个毫米波芯片相关项目。目前可提供技术领先的DC~110GHz频段内微波毫米波芯片产品;多款芯片开发成果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13号项目:第二、三代半导体毫米波前端芯片

参赛单位:北京信芯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低空经济/智慧海洋大区域尺度复杂环境下通信覆盖保障需求,突破“烟囱型”行业组织壁垒,通过卫星智能通信终端+卫星+跨卫星系统云平台服务相结合,实现远程数据采集、边缘数据处理和持续可信卫星数据传输的即时数据服务,为北航团队在国内独家首创。

其中,自主研发的卫星智能通信终端以龙芯处理器平台为核心,基于高轨卫星窄带数据通信,为用户提供全天候、全球覆盖(南北纬72°范围内)、低功耗、强实时、完全自主可信国产化的边缘计算、北斗高精度定位、特征目标识别及高动态即时数据通信服务。

本项目在低空经济、智慧海洋、应急管理及国防信息化等领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重要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微小卫星技术实验室团队骨干成员15人,均来自于北航、北邮,在航天器设计、航天控制。嵌入式星载计算机技术领域具有多年的专业技术积累。项目团队与中国电信联合,运用天通卫星测控技术,不再依托传统地面测控站,满足巨型低轨星座测控需求;构建中国最低成本的卫星即时数据智能服务系统。面向复杂航天任务需求,开展自主可控国产化的高性能可信星基数据处理产品研发及低空经济即时数据服务技术应用。 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中国航天技术的应用、推广与空间技术国际化培训服务。

14号项目:面向低空经济的卫星即时数据服务系统与应用

参赛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针对目前民航飞机风挡裂纹、分层及气泡等频发性故障,项目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的飞机风挡检测系统,将机器视觉、数据库构建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相结合,以实现飞机风挡故障检测、定位及大数据分析一体化。这使得飞机风挡日常检查工作在人防的基础上加上了技术防范,可在提升飞行安全的同时有效减少因风挡故障所导致的飞机停场甚至事故损失。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直属中国民用航空局,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职业院校和“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现有1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学校坚持产教融合及科研育人的发展理念,全面构建校企深度融合、服务高效对接、支撑行业发展的产教融合共同体,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丰富的航空产业资源优势,牵头成立了全国民用航空器维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参与发起大湾区民航维修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联盟和大飞机产教融合联盟,与欧美、东南亚和港澳地区民航院校、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已成为“国内高水平、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15号项目:基于机器视觉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的飞机风挡检测系统

参赛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低空通信网络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低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效果差、进度慢、规模小,而激光通信以其高带宽、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等优势,已经成为下一代低空通信网络构建的理想选择。建立起广域覆盖和可靠的低空通信网络,对低空规模化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该项目旨在开发一套低成本、高可靠、快速建链的多场景激光通信解决方案,构建广域覆盖和可靠的低空通信网络,实现无人机与卫星、无人机群、无人机与地面站之间的高速稳定通信。该项目在高空互联网、灾害应急通信、无人机数据实时回传、无人机长距离飞行远程操控等应用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蓝星光域(上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全场景激光通信终端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建设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高速通路,打造全场景激光通信生态体系。

蓝星光域以上海为研发总部,在北京、成都设立副研发中心,常熟设立智能批量化生产试验基地,总研发生产面积超1万平,团队人数超18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80%,核心人员均拥有国家级空间激光通信项目经验,已累计获得数十项专利,核心研发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蓝星光域始终秉持着“研发+量产+测试”三者齐头并进的理念,聚焦商业化空间激光通信终端的研制与生产,面向星载、机载、地面等多种不同领域,提供低成本、高可靠的空间激光通信产品与解决方案,持续推动商业航天技术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16号项目:面向低空经济的多场景先进激光通信解决方案

参赛单位:蓝星光域(上海)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锑化物超晶格红外探测器是红外光电探测或成像系统的核心技术,具有成像清晰、探测灵敏度高、图像稳定、低成本等特点。其由锑化物超晶格红外感光芯片、金属真空杜瓦与微型制冷机三部分组成。探测波长可覆盖3-5微米中波、8-12微米长波(波长可定制)以及甚长波波段,探测灵敏度可低至10mk-20mk。

锑化物超晶格红外光电探测器的研究涵盖了材料能带结构设计、刻蚀钝化、电路拟合和器件封装集成等,涉及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物理、数理仿真、分子束外延生长等核心技术,我国受限于国际上的长期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以及后发劣势,相关技术还无法满足国产市场需求,本项目基于锑化物超晶格高端三代红外探测技术将提升我国红外探测技术,尤其是红外探测器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对于打破国外垄断和封锁,改变我们国家在核心红外光电子探测技术方面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意义重大。

中科爱毕赛思(常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由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孵化设立,致力于高性能红外光电探测器全国产化自主研发与生产制造。企业被江苏省常州国家高新区重点引进,目前成立了以博士研究生为主的人才团队,并聘请了多名行业内资深专家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同时公司已建成超过8000余平的半导体洁净车间,涵盖了锑化物红外探测器从结构设计、MBE生长、器件制备到组件封装四大重要环节,并已通过GJB9001、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当前拥有国家专利20余项,主营产品包括锑化物超晶格红外光电探测外延材料、多种焦平面芯片及探测器制冷组件,是国内少有的高端红外探测器全流程方案解决服务商。

17号项目:新一代高性能红外探测器

参赛单位:中科爱毕赛思(常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S1000D标准课件自动生成原理验证系统:本项目研制一套智能化理论训练系统,总体设计目标为:提升空、地勤学员培训质量和效率。系统包括课件生成式原型系统、人员能力分析及评估基础模型和教学管理软件三大核心模块。课件生成系统采用S1000D标准数据模块解析技术、自动内容抽取和多媒体课件生成技术,人员能力分析模型利用深度数据分析和个性化训练计划生成技术,教学管理软件集成课件、考核和配置管理功能,这些在培训领域都是较为先进的技术,目前已经开展原型系统开发。最终研制的智能化理论训练系统具有高效率、高质量、个性化和全面管理的特点,支持课件快速生成、精准能力评估、智能化教学管理等功能,可应用于航空理论培训、技能提升等场景。

北京飞安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是主要从事模拟仿真的国家级高科技企业,公司现具有军工四证、国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10多年来,公司承担了多型号军机、民机模拟仿真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公司在概念展示、技术论证、模拟训练、仿真推演、测试试验等应用系统研发和实施有着丰富的经验;掌握仿真建模、图形绘制、实时软件、人机交互、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具备一流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丰富的应用集成经验。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分队战术训练系统、无人机/反无人机系统、飞行人员训练器、维护人员训练器、飞机研制仿真验证平台、电子飞行包等。主要用户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海军、陆军等主战部队和部队院校;航空工业一飞院、试飞院、哈飞等主机所和主机厂;中国商飞、中电科、中船重工、各大航空公司和航空类职业院校。

18号项目:基于S1000D标准课件自动生成原理验证系统

参赛单位:北京飞安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自研的高端远距离激光雷达及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可以为航空领域提供全面、精准、高实时性、全天候的环境感知信息,公司目前在航空领域的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飞行器(直升机、无人机、飞机等)感知避障系统、飞行汽车导航避障激光雷达、直升机定高激光测距机、低小慢目标监测系统、船载光电感知避障系统、实时三维建模系统、激光雷达电力巡线设备、3D激光雷达智能安防系统等;其中公司自研的1550nm波段全国产化直升机/无人机防撞激光雷达探测距离最远可定制至2000m以上,可在厘米级精度下获取海量数据,即时精准抓取障碍物相关信息,公司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具备2公里以上最远6公里的远距离成像激光雷达研发能力的企业。

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是全球领先的全场景激光雷达及智能搬运机器人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打造了四大平台全国产化的激光雷达产品,应用领域覆盖:航空航天、低空经济、自动驾驶、智慧交通、轨道交通、机器人、安防、港口、风电、测绘、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等产业生态圈。公司目前已经攻克了我国被“卡脖子”的35项关键技术之一的全领域激光雷达技术及产品化问题,并获得了《人民日报》的报道。

先后荣获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年国家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优胜揭榜单位;2023年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年省级制造业单向冠军产品;目前正在参与实施的国家科技部项目有2项。

19号项目:激光雷达及解决方案在航空领域的创新应用

参赛单位: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针对军用飞机维修领域国外对中国飞机维修装备的技术封锁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产品禁售,团队创新性地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复合材料结构维修设计与实施一体化国产专用装备,装备技术指标达到并超越了国外同类产品,填补了国内军用航空维修装备的一项空白。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该国产专用装备不仅可以直接用于军机、民机和通用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外场原位修理,还创新性地集成了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外场原位修理快速设计软件包,实现了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外场维修设计与维修实施两项功能的一体化集成。

该装备还可以拓展应用于飞机、汽车、船舶、能源等行业复合材料结构低成本制造,以及先进复合材料结构成型科研教学领域。

项目组核心成员来源于深圳市高层次人才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谢宗蕻教授团队,主要由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组成。

团队秉承“自主可控、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致力于飞机复合材料结构维修关键技术及其核心国产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应用。

团队以“中国航空敏捷维修的践行者”为目标,依托大学,立足深圳,服务全国,为中国飞机敏捷维修提供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核心装备与专业服务。

20号项目:飞机复合材料结构维修设计与实施一体化国产专用装备

参赛单位:中山大学




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需要承受高过载、低气压等特殊环境因素的影响,宇航员在太空飞行中更是面临着微重力、高辐射、心理压力等多种挑战。对他们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对于保障飞行任务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因此针对于可穿戴智能感知系统越来越多的应用需求,我司围绕人体生理信号监测进行了大规模的研发和投入,为了实现穿戴更加舒适、使用更加方便、监测更加准确,我们基于人体工学设计了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的柔性可穿戴智能人体状态监测系统,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实现了多种人体信号的长期监测并建立异常状态预警系统。

我司制备的柔性可穿戴智能感知系统可以实现对人体生理参数(如心电、脑电、心率、血压、血氧、呼吸、体温等)的实时精准检测,为医学保障和任务决策提供依据。并针对航空航天环境,首创了可穿戴频选织物,使生理信号监测衣在具有电磁防护功能的同时,实现无线电能传输和无线数据组网的能力,为空天地海中的可穿戴生理信号监测装备提供了无线终端解决方案。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是专业为航空及防务和高端制造提供互连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总部位于洛阳,在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沈阳、西安、成都等地设有分公司和子公司,并在德国、越南、韩国设有海外分支机构。公司专业从事中高端光、电、流体连接技术与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自主研发各类连接产品300多个系列、25万多个品种,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国家和国防认可实验室。截至2022年底,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4400余项,主持或参与制订行业标准850余项。公司秉承“航空报国、航空强国”使命,践行“诚信、厚德”为核心的特色企业文化,倾力打造全球一流的互连方案提供商。

21号项目:航空航天用柔性可穿戴智能感知系统

参赛单位: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面向卫星通信场景,对标SpaceX分布式计算商用硬件产品,满足核心网上星等国家星座计划需求,自研的太空通算一体机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软硬件一体方式解决太空粒子干扰的自动检测、加固、恢复能力的产品,已就星载软件可靠性与国内头部卫星运营商开展项目合作。本产品硬件实现全国产化,软件自主研发,填补了国内空白。全国产太空通算一体机v1版本支持采用多系统容错方案,系统间具备高性能板级互联交换机提升带宽,支持搭载星载核心网UPF、边缘CDN等高价值应用。本项目的主要模式是联合算力芯片厂商,发挥团队在可靠卫星操作系统、卫星配套软件领域的技术优势,面向卫星运营商和卫星总体单位需求,提供高可靠算力解决方案。

北京邮电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北京邮电大学在航天信息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研发经验,上世纪60-70年代研制了我国第一颗“东方红”号卫星的无线信道数据传输系统,2020年代之后,又牵头构建了空天计算在轨试验开放开源服务平台——“天算星座”。

团队成员来自北京邮电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杰青课题组,为“天算星座”核心贡献者。具备8颗真实商业卫星计算载荷软件开发经验,与国内头部卫星运营商相关合作研发项目经费累计近千万,自主研发Rust双内核强实时性操作系统RROS与全国产高可靠高算力太空通算一体机(太空服务器)。

22号项目:面向低轨卫星星座的高可靠计算系统

参赛单位:北京邮电大学天算星座团队




龙兴航电的机载显示系统项目聚焦于为国产民用飞机提供高性能的机载显示解决方案。该项目旨在通过自主研发,突破国外厂商对民用航空显示系统的垄断,满足国内市场对高安全、高可靠、国产替代需求。

机载显示系统经历了从航空仪表到智能化综合大屏幕的技术演进,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高度集成和智能化显示。龙兴航电的显示系统在技术架构设计上强调安全性、可扩张性和可开放性,通过优化人机交互体验提升飞行安全,产品具备定制化设计,能够适应多种机型需求,并已成功降低了生产和维护成本。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

该项目的市场前景广阔,全球机载显示系统的市场规模巨大,尤其在国产化替代上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龙兴(杭州)航空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致力于航空电子设备的研发与制造,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准独角兽企业。公司专注于为中国大飞机和全球民航产业提供国产替代的航空电子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在成立的短短几年内,已取得行业全套资质,包括AS9100D、PMA和CTSOA等证书,并拥有53项知识产权,其中包括9项发明专利。

龙兴航电的核心产品包括驾驶舱显示系统、航空通信系统及综合航电系统等,部分产品已成功替代国外同类产品,包括WQAR、ELT和IP PHONE等。通过自主研发,公司在进口替代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龙兴航电与国内多家大型航空公司及主流飞行器制造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合同订单累计数亿元,并连续三年实现营收倍增。展望未来,龙兴航电将继续深化技术研发,推动国产航电设备的创新与应用,为中国航空事业贡献力量。

01号项目:国产民机机载显示系统研发及应用

参赛单位:龙兴(杭州)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项目旨在面向大规模低轨星座引发的复杂拥挤太空交通管理问题及海量空间碎片带来的空间安全问题,构建商业化天基光学太空目标监视系统,实现对太空态势的全天域、高精度、近实时感知能力,为军民卫星管理者和运营方提供交通环境数据、碰撞预警、轨道机动优化方案以及变轨评估等交通管理解决方案。建设一套天基商业态势感知星座和地基态势感知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对空间碎片监测与编目、定轨,对特定目标跟踪观测和短时重访,数据实时回传,地背非合作目标跟踪、监视,形成有效高质量态势数据,目标碰撞风险预警和风险等级管理,生成最优风险规避方案,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目前已完成星座规划和卫星方案设计、核心载荷开发,计划于2024年12月完成在轨验证。

北京星辰道合科技有限公司是2024年成立的一家航天高科技企业,立足太空科技前沿,致力于太空态势感知、在轨服务,服务太空交通管理,为军民卫星管理者和运营方提供交通环境数据以及交通管理解决方案。 公司主要核心团队来自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具有30余年卫星轨道动力学与控制以及10余年太空态势感知等技术基础,参与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多项国家重大专项,具有40余项核心科研成果。公司已完成天基光学感知载荷、“云曜”太空交通态势数字孪生系统、自主高精度定轨模块产品开发,正在开展“观澜”天基态势感知星座研制与建设,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内首个商业航天领域太空态势感知专用星座,将填补国内该领域的空白。公司始终以服务国家太空安全为使命,充分发挥核心技术优势,为我国商业航天快速、安全、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02号项目:天基光学太空交通态势感知系统

参赛单位:北京星辰道合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国内规划的两大低轨通信星座(星网和千帆)规模达数万颗卫星。目前平板式卫星堆叠发射的方案,要求太阳翼采用相比于传统的太阳翼具有最大的展收比的柔性太阳翼。从市场规模来看,仅国内规划的两大低轨通信星座,柔性太阳翼市场规模近千亿。而由于传统卫星采用的是刚性太阳翼,目前国内柔性太阳翼的研制能力和产能严重不足。柔性太阳翼成为限制我国大型通信星座快速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产品之一。

本项目团队核心人员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曾就职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具有数十颗卫星、飞船等国家最大型号的研制经历。在航天器太阳翼产品研制方面,具有丰富的刚性太阳翼产品在轨飞行经历和柔性太阳翼开发经验,掌握柔性太阳翼等大型空间展开系统的核心技术,不仅具有很强的系统设计、集成测试能力,而且还具有成熟的核心部组件的研制能力,以及商业航天相关产品产业链整合能力。商业化运营,可以大幅提高产品迭代速度,研制效率,进一步降低产品研制成本,使得本项目的产品与航天研究所产品相比,未来更具市场综合竞争力。

北京展构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是从事航天机构、结构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相关技术服务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公司核心产品为刚性、柔性太阳翼等大型空间可展开结构机构,以及铰链、压紧释放装置等相关核心部组件。

03号项目:空间可展开系统——太阳翼

参赛单位:北京展构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随着人类持续开发太空,太空碎片数量指数级增加,对航天器的正常运行造成巨大隐患。此外,高轨高价值人造卫星造价高达数十亿元,由于燃料耗尽导致寿命到期非常可惜。空间碎片清除和在轨燃料加注等航天器在轨服务项目意义巨大、市场亟需,但国内商业化的航天器在轨服务领域仍是空白。本项目由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技术成果转化,团队来自于体制内原班人马,拥有包括轨道控制、环境建模、目标感知、目标捕获等在内的全套技术。目前主打空间碎片清理场景,首发试验星预计将于2025年一季度完成在轨验证,未来将进一步拓展至航天器在轨延寿、在轨维修以及装配制造等场景的运营服务。

苏州三垣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6月,专注于太空在轨操作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公司团队来自于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航天院所。公司致力于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空间在轨服务解决方案,为全球用户提供空间态势感知与碰撞预警、碎片清理和离轨操作、燃料加注和延寿、在轨维修和装配制造等服务。

04号项目:空间在轨操作机器人

参赛单位:苏州三垣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AI在民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无论是运行管理、前端应用还是底层技术,人工智能都可以大显身手。

我们公司推出的“民航运营数据治理系统”,能够为管理人员实时呈现详尽的航空公司运营状况数据,并提供基于AI决策工具的处理措施推荐,帮助管理人员提升管理水平。

将AI应用在EFB中亦是本公司的创举。借助公司自研的民航手册AI大模型,我们在EFB中实现了从“查手册”到“问手册”的手册查询方式的革新,从“手册原文”到“工作事项”的精准转化。另外,在民航领域专业语言模型的加持下,我们还可在EFB中提供外文广播实时转译功能。本公司EFB产品实施后,可以实现对飞行全流程的支持与管控,能够降低飞行员的工作负担,减少工作错、忘、漏事件的发生,从而为航空公司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在AI以及更多新技术的加持下,逐步重塑航空业的未来。

杭州蔚超科技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3年9月,坐落于杭州市钱塘江畔钱湾智谷,主要面向航空公司、机场、航空院校、民航企事业单位等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公司现有电子飞行包(EFB)、民航手册AI大模型、民航运营数据治理系统、机场场面数字管控系统、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等产品,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可以多维度、一站式地满足客户的业务需求。

公司已与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之江实验室、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等机构,在航图解析、AI应用、飞行数据还原、人才交流等领域展开了深入合作,并已在多个项目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公司目前拥有员工二十余人,核心成员均为来自民航、管理、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具备丰富的相关从业经验。

公司使命:做民航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公司愿景:成为国内领先的航空信息系统供应商。

05号项目:民航飞行全流程AI支持系统

参赛单位:杭州蔚超科技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本项目为高性能3D模拟感光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随着三维成像技术的成熟和器件成本的不断降低,小型化、固态化的深度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应用迅速扩展,从机器人到工业相机,从智能汽车到智慧城市和交通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团队拥有超过20年的芯片设计研发经验,出自以色列理工学院和苹果、英特尔、微软等在以色列研发企业,公司成立六年间成功推出3款芯片并流片成功,产品已经用在机器人、工业相机、智慧城市用户中。公司独创的eTOF技术弥补了当前iTOF和dTOF的缺陷,达到了距离和分辨率的完美结合。公司致力于核心模拟感光技术,除了可 应用在机器视觉领域,在光谱物质快速检测、疾病检测中也已取得成功应用,前景广阔、机会众多。

深圳市能赛视觉科技有限公司,源自以色列核心芯片设计研发技术,为世界知名的3D芯片研发设计企业。公司成立于2018年,位于深圳,成立之初作为承接以色列技术和国内推广产品的全权办事机构,拥有负责中国市场客户支持的全职技术人员和负责市场开拓及销售的办事人员,目前公司正在成为控股以色列研发中心的总部公司,拥有核心的专利技术及IP授权,进一步承担起客户的深度支持、3D相关技术和方案的研发生产及为下游客户提供软硬件综合服务的全面工作。公司目前正在完成新一轮融资落地过程中,有意向的地方机构和基金都欢迎接触。

06号项目:3D模拟感光成像芯片

参赛单位:深圳市能赛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安胜是中国最领先的模拟机制造公司。安胜已成功研制并交付六台主力窄体机型(737NG、737MAX、A320ceo、 A320neo)的‘中国制造’国产全动飞行模拟机,并拓展至国产新机型 — 中国商飞生产的ARJ21、C919、C929机型,以及中航工业集团生产的民用飞机和直升机全动飞行模拟机。安胜利用全动飞行模拟机作为模拟仿真技术的战略高地,是业务发展的重要切入点。通过专注于仿真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依托模拟仿真核心技术向其他行业拓展,使用模拟仿真技术向其他行业赋能。 面向未来空中出行(FAM/eVTOL)仿真和培训解决方案、推行“仿真即服务”理念,结合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MR)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将仿真技术延申拓展至传统制造业和新兴制造业领域,提供民航数字化、飞行安全仿真等仿真产品和服务。

安胜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 是中国最领先的模拟机公司。2016年,海特高新与Rockwell Collins完成合资,安胜成为两家公司的合资子公司,2022年6月,因坚定看好航空模拟仿真赛道,海特高新完成安胜公司的股权回购,安胜正式成为四川海特集团全资子公司。安胜公司技术源于美国柯林斯宇航,拥有破百项行业内发明专利。依赖CSF仿真体系具备模块化、可拓展、开放式的架构,成为国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完成波音、空客全部主力窄体机型D级全动飞行模拟机研发、制造、交付的国内生产厂家。该平台安胜拥有独立自主、完全可控的知识产权。

07号项目:民航及eVTOL全动飞行训练模拟机

参赛单位:安胜(天津)飞行模拟系统有限公司




根据对已有商业火箭公司产品对液体发动机的需求分析及不断出现的新兴火箭研发企业预期需求的对接,面对未来巨量的载荷发射需求,应用市场上在研的中小型固体火箭和小型液体火箭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需要采用起飞推力更大、运载性能更高的火箭实施发射任务,达到快速组网运营的目标,这对中、大推力,高性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需求凸显。

基于以上分析和精准对接火箭总体具体需求,目前首先提升二级发动机的性能,提高运载火箭的运载性能迫在眉睫。同时为了保证各型火箭的适配性,在参数设计过程中保证了适当的灵活性,可快速实现多型火箭匹配动力的需求。公司产品定位为60吨级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设计推力550kN(海平面),针对客户的特殊需求,可在400kN~550kN之间调整额定工况。

西安巨擎科技有限公司,是集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发设计、制造装配、试验测试为一体的航天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集聚了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的一流人才,在中国航天系统具有20多年科研攻关的丰富经验,曾在商业航天领域也创造了3年2型火箭发动机的辉煌业绩。公司自成立以来,快速组建了一致20余人的核心研发队伍,团队带头人曾在液体动力国家队从事研发管理工作20余年,其余液体发动机五大专业均由长期在国家科研机构从事补燃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发的核心人员带队,具有专业背景强、研发经历丰富、实现路径清晰等优势,是目前商业航天行业核心专业负责人队伍中唯一均亲身经历先进补燃循环发动机研发的完整团队,可为商业航天火箭发射产品技术提升、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08号项目:60吨级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

参赛单位:西安巨擎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已在十余个国家落地,已获得超3000万订单,2024年地预计累计合同额超 5000万。产品已服务多家国央企、政府部门,包括电网及石油、应急救援等重点行业。

今年正在推进与海外伙伴共建低轨星座的计划;7月已启动与星网集团研制“卫星窄带载荷”的工作,预计明年完成研发并进行星上搭载测试,后年建设载荷工厂。

发明专利:已获得12项发明专利授权,10项软著;已申请30多项发明专利,未来一年再新增申请50项发明专利。

公司所获荣誉:2023年,荣获第六届“绽放杯”5G应用“二等奖 2023年,荣获第十届“东升杯”国际创业大赛“二等奖 2023年,荣获第二届石家庄“海石杯”“三等奖 2023年,荣获硬科技“沙克尔顿奖”、“冠军团队奖” 2024年,荣获Hicool“优胜奖”。

鹏鹄物宇,是一家全球卫星物联网通信服务商,成立于2021年9月,专注 5G、6G 天地融合通信技术,也是全球首个完成 3GPP 5G R17 IoT NTN在轨测试。

依托自研的 5G NTN 通信协议,联合国际芯片、模组厂商,为各垂直应用场景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核心产品包括天地融合的通信网络、软硬件产品、定制化方案等。

主要面向偏远地区的能源、交通、海洋等领域提供低功耗、低成本全球通信,解决资产追踪、环境监测和应急救援等难题。

通过复用5G产业链资源、支持通信协议高低轨共用,持续优化、提升频谱使用效率等,力求让卫星通信价格降低至地面通信,构建天地无缝切换的全球通信网络,实现万物互联,为全球客户提供低成本、高效可靠的通信服务。

核心团队80%以上硕博,均来自星网、中兴、华为等大厂。

09号项目:鹏鹄物宇(星地融合)卫星物联网通信系统

参赛单位:北京鹏鹄物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5G ATG技术是空陆互联公司专注于开发的核心技术,旨在为各类航空器提供高速、稳定、安全的空中宽带连接。

在民航业,5G ATG技术将加速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为后舱乘客提供无缝的高速互联网服务,提升旅客的乘机体验;同时,还可以为前舱提供安全、高效的宽带连接,支持飞机运行数据的实时传输,提升飞行安全及航司的运营效率。

同时,5G ATG技术也将在低空经济中扮演关键角色。作为低空通信的核心技术之一,5G ATG可以实现对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的高效通信保障,为低空物流、农业植保、工业巡检等应用场景提供实时、低延时的数据连接支持。通过与5G、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融合,5G ATG将助力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商用,助力中国打造世界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链。

空陆互联是一家致力于为航空业提供高速宽带互联网服务的创新企业。我们通过领先的地空通信技术,致力于为各类航空器提供高速、稳定、安全的宽带连接,推动中国及全球航空业的数字化转型。

空陆互联的核心 ATG 技术源自诺基亚贝尔实验室长达十年的技术积累,并已成功助力构建欧洲航空网,这也是全球首个商用和规模部署的宽带机上互联网服务平台。基于这一成功经验,我们在中国开发并部署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5G ATG端到端解决方案,结合中国空域和航空器监管政策,满足从高空到低空不同类型航空器的连接需求。

通过突破性的地空通信技术、深度整合航空和通信行业的能力,以及丰富的全球航空互联网运营经验,空陆互联致力于成为中国航空宽带互联市场的领军者,并引领5G ATG技术在民航及无人机领域的商用化进程,将数字化的未来融入每一片空域。

10号项目:5G ATG航空宽带互联网解决方案

参赛单位:空陆互联(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伊世智能本次参赛的项目名称为:航空电子控制器芯片级信息安全产品,也是伊世智能主营产品之一——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纵深防御体系,从芯片级最内核信息安全产品作为切入,切实保障核心装备及控制器的内生安全。产品具有高技术门槛、高客户价值、高行业延展等特点。以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为例,伊世智能成为全球范围内4家头部厂商之一,实现汽车电子领域芯片级信息安全固件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并在安全启动/安全通信场景的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该产品基于“可信计算”理论体系,涵盖“芯片内核+基础软件+密码学+控制系统”等多个维度的跨领域知识,核心技术均处于供应链上游。在计算资源相对受限的32位微控制器,实现μ秒级“高性能+低时延+高可靠性“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适用于汽车、船舶、医疗、光伏、储能、无人机、机器人等应用领域。

上海伊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定位“控制器芯片级信息安全产品供应商”,面向智能网联化的“大交通和新能源”核心装备及控制器,提供满足内生安全的芯片级软硬件一体信息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核心产品服务行业包括:汽车、大交通、新能源、机器人。

主营产品以智能网联核心装备“控制器”为防护本体提供“一盾、一镜、一闸、一枢”安全防护四件套,打造涵盖“芯片级内生安全+黑客经验产品化+生产网络的刚需+智能网联安全可信”的体系化核心装备及控制器安全可信。

以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为例(包括不限于燃油、电能、氢能等),伊世智能是全球范围内4家头部厂商之一,其他3家竞品均为德国Vector、博世旗下ETAS、大陆旗下EB等海外顶级公司,实现汽车电子领域芯片级信息安全固件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其中在安全启动/安全通信场景的关键技术指标优于国外竞品3-4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1号项目:航空电子控制器芯片级信息安全产品

参赛单位:上海伊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深蓝航天主打产品“星云”系列运载火箭:包括“星云-1”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 “星云-2”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与之配套的“雷霆”系列液体火箭发动机则分别为“雷霆-20”液氧煤油发动机和“雷霆-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其中“星云-1”火箭使用9+1台“雷霆-20”发动机作为构型,而“星云-2”使用11+1台“雷霆-100”发动机作为构型实现运载火箭一子级的垂直回收和重复使用,大幅度降低火箭发射服务成本,提升发射服务能力。

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深蓝航天)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以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研发、生产及提供商业发射服务为核心业务的商业航天高新企业。自成立以来,深蓝航天一直聚焦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的研制,致力于大幅提升人类进入太空的能力、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公司的愿景是 “立志成为太空运输产业的推动者”。深蓝航天总部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在北京亦庄设有火箭技术、液体发动机研发中心;在无锡和南通建有生产制造及火箭总装基地;在山东济南建有火箭动力测试基地;在海南文昌建有发射基地和文旅教育基地;内蒙古额济纳旗设有火箭测试基地;安徽蚌埠设有可回收复用火箭核心零部件制造厂。

12号项目:星云系列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和雷霆系列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

参赛单位: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




“航小空”教育品牌,依托西工大前沿国防科技与资深教学教研经验,推出行业首创的“中小学生航空航天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具体涵盖“未来航空航天工程师”系列课程、航空航天创新实验室、三航(航空 航天 航海)科技主题研学、中小学生航空创新设计挑战赛等,完成了中小学航空航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教育教学模式。目前,已进驻陕西、四川、河南、江苏、广东、山东、上海等省市的近2000所学校,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增加一抹航空航天科技“蓝”,为培养国家创新科技型综合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西安航科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西北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优秀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体育总局《航空航天模型运动技能等级与测试方法》《航空航天模型课程标准》制定参与单位,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员单位,陕西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

14号项目:“航小空”高品质低成本科普课程与实验教具系统

参赛单位:西安航科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光纤陀螺是一种高精度角速率传感器,是惯性导航和制导控制的核心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作为一种高精度运动传感器,光纤陀螺在移动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驾驶等领域有着巨大应用前景。但由于现有技术方案和生产制造工艺原因,导致该类传感器价格高昂,无法在民用领域大规模推广。

公司针对光纤陀螺成本居高不下的产业现状,提出了全新的微纳集成和硅光芯片光纤陀螺实现方案,采用新型光学器件,打破了原有产业链,自主设计和研发了全球领先的光纤光栅偏振器、超小型耦合器、硅光芯片等底层核心器件,自主研发了光纤光栅偏振器生产设备、耦合器生产设备、硅光芯片耦合台等30余台全自动工艺设备,打通了所有生产工艺环节,形成了自主可控的新型高精度低成本光纤陀螺系列产品型谱十余种。实现了光纤陀螺低成本化。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全套硅光芯片光纤陀螺技术的科技型企业。

广东奥斯诺工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4月,公司瞄准未来智能无人运动平台,聚焦高精度低成本光学导航系统和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公司掌握光子芯片、光学传感、惯性导航、微纳集成光纤陀螺等多项核心技术。产品应用广泛,覆盖军事、民用多个领域,是武器装备制导化、工程机械智能化、交通运输无人化的核心传感器。

公司是国内知名硅光芯片光纤陀螺研产销一体化团队,公司拥有全自主知识产权微纳集成光纤陀螺和惯导系列产品以及全套技术,自主设计硅光芯片、底层光器件,自主研发核心生产设备、生产工艺。主要业务包括:(1)光纤陀螺设计、生产;(2)光纤光器件研制;(3)光子集成芯片设计;(4)光学精密监测;(5)工艺设备开发;(6)惯导产品设计研发;(7)高精度惯导算法、各种组合导航算法等。

15号项目:低成本高精度微纳集成硅光芯片光纤陀螺

参赛单位:广东奥斯诺工业有限公司




2024年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以及《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 年)》,提出要“加速发展混合动力推进系统”,并规划“开展400kW以下混合推进系统研制”。对比国际来看,霍尼韦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已研究开发功率达1MW的产品。而国内其他企业的同类产品主要针对200KW级别以下,暂未开发出200KW级别以上的大功率、高功率密度的同类产品。

电擎科技对标国际领先的研发机构和企业,多年深耕航空混合动力系统领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凭借超15年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经验,现有产品功率已覆盖200/300/400KW-1MW等多种功率级别,相关产品功率密度达到8KW/kg,部分产品可达19KW/kg,远高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并且已向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等大型央企集团下属单位进行批量交付。

电擎科技成立于2016年2月,注册资本为3303.3367万元,专注于航空航天大功率、高功率密度电能域系统(综合电力系统)研发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育中小企业。

公司技术团队拥有15年以上的航空航天大功率、高功率密度电机及功率变换器、高效综合能量管理系统研发经验,是目前国际上少数实现200kW级以上空天电能系统批量供货和提供大功率航空混合电推进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推出了覆盖到MW级的航空高功率密度发电系统、航空混合电推进系统、航天器电能系统产品的企业。公司基于全球视野和市场导向,在航空航天机电一体化、低碳飞行、高功率密度、模块化低成本设计和高效机电耦合系统研发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积极推进中国绿色航空航天产业发展。

16号项目:大功率、高功率密度航空航天电能域产品

参赛单位:北京电擎科技有限公司




致航一号中型液体运载火箭(ZH-1火箭)直径3.35米,长度48米,可实现500km/SSO轨道运载能力4.0吨,面向小规模星座组网及市场上主流卫星的发射任务;致航二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ZH-2火箭)由ZH-1火箭增加2个捆绑的通用一级组成,全箭长度62米,可实现600km~700km/SSO运载能力12吨,可用于大规模的空间平台及多星并联发射、卫星互联网一箭36星的组网发射,也用于可执行深入太空的任务等。

ZH-1火箭和ZH-2火箭基于成熟技术、成熟技术团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研制并确保低成本、高可靠的属性。目前,ZH-1火箭已经进入全面投产和地面试验阶段,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首飞,完成2发验证箭后在2026年即可进入商业发射。ZH-2火箭将在2026年首飞,完成2发验证箭后在2027年即可进入商业发射。

北京空间致航科技有限公司是从事火箭研制和运营的民营企业。公司聚焦商业航天卫星发射和服务市场,致力于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业液体运载火箭,借助顶级的技术研发团队,以高度创新和集成的总体设计能力和单机研制能力完成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发射全流程任务,为国内国际市场提供标准化、多样化的发射服务及相关解决方案。

17号项目:致航中大型液体运载火箭

参赛单位:北京空间致航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主要研究开发的YH5*6*1电源芯片是一款抗辐射加固型同步降压转换器。该器件通过高效率以及集成高侧和低侧MOSFET 的方式针对小型设计进行了优化。通过电流模式控制减少组件数量,并通过高开关频率缩小电感器封装尺寸,来进一步节省空间。此器件提供耐热增强型20引脚陶瓷,双列直插扁平封装。

YH5*6*1可以打破国际宇航芯片特别是抗辐射加固同步降压转换器的技术封锁,实现高可靠性宇航用电源器件的国产化,在宇航级电源芯片领域填补国内空白。

北京炎黄国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0月,是一家专注高可靠、高性能、自主可控电源管理芯片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部位于北京市北京大学科技园,以北京为中心并陆续在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设立三分中心。

核心团队由国家(973)首席科学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国务院特聘专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电子科大等优秀校友,及TI、ADI等国际高水平资深工程师组成,拥有半导体芯片全产业链全流程近20年产业化经验。

主要产品包括线性稳压器、开关稳压器、电机驱动、功率器件、集成功率模块等。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新能源、工业、电网、5G、IoT等市场。

18号项目:炎黄国芯——宇航及高可靠领域高性能自主可控模拟芯片

参赛单位:北京炎黄国芯科技有限公司




成熟全系列产品线,工程化能力强;具有0.5m分辨率轻型相机设计、装调、批产能力;具有复杂大口径、多光谱、多通道遥感载荷设计、装调能力;实现遥感相机低成本以及遥感载荷跟整星平台的功能整合;实现面向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制造好用、易用、用得起的相机载荷,解决行业瓶颈。

江苏航遥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空间遥感载荷研制的商业航天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初由知名院士团队、资深遥感专家联合投资创立。公司紧密围绕商业航天遥感市场、国家军用遥感装备体系、国家民用遥感服务体系,团队成员具有多年航天院所工程产品研制和管理经验,以超分辨、高精度、多模态技术为核心竞争力,具备设计、仿真和集成装调测试等全流程研发生产能力,可定型生产数十款型谱化光学遥感空间相机,是中国商业遥感技术的领跑者,商业航天载荷领域的头部企业。

19号项目:高分辨率商业航天遥感相机

参赛单位:江苏航遥技术有限公司




惯性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船舶、汽车等领域,因为它具有高重复性、高精度、高稳定性以及长寿命等特点,逐渐成为各类无人平台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其市场规模已达到年百亿级,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这一市场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自行者的全国产化硅光陀螺研发和生产项目,其满足了无人机、舰船、智能武器装备和商业航天卫星等应用场景对小型化、轻量化、低成本惯性导航系统需求,研发的新一代硅光陀螺采用了先进的硅光芯片技术,实现了有源与无源光子器件在硅基上的高密度集成,通过微纳制造工艺确保了加工重复性和卓越的器件集成能力。这一系列技术突破不仅显著提升了硅光陀螺仪的性能,更在打破国际惯导技术封锁,同时引领了国内硅基光电子技术的发展潮流,实现基于硅光陀螺系列化产品的示范应用和产业化。

重庆自行者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月,是在智能化系统的自主感知领域,做高性价比惯性产品的提供商。主要提供光电子器件、陀螺组件、惯导系统、惯性组合导航系统,打造智能感知服务平台,是国内领先的以惯性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感知产品研发、生产企业。目前公司硅光陀螺及芯片的研发中心位于合肥市高新区,生产基地位于重庆市,占地面积近6000平米,职员工近80人,可支撑5000-10000轴年产能。

公司核心团队主要来自国内最高水平光纤陀螺研究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惯性导航及相关技术研究十几年,具备国内一流的光纤惯导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研发能力。公司主打产品集成硅光陀螺,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大幅降低成本,实现高可靠性,引领下一代技术路线,填补国内空白。

20号项目:适应智能化时代的新一代硅光陀螺

参赛单位:重庆自行者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将在团队之前对于卫星及星座用电推进系统尤其是霍尔电推力器的研制基础上,通过改进推力器设计方案,使其能够适应更多推进工质尤其是氮气氧气等,从而允许电推力器及其阴极等配件在富氧环境下运行,从而研制出可用于吸气式电推进系统的推力器。项目还将基于团队首席科学家郑日恒博士在超高声速飞行器的冲压发动机的研制经验,研制用于吸气式电推挤系统的集气装置及相应的流量控制环节。项目研制的吸气式电推进系统将是模块化的,支持快速拼装,并可单独或者整体应用于多种不同规格型号的卫星。

公司专注于航空航天动力系统研制,产品涵盖电推进、化学推进两大类,同时推进高端阀门在氢能领域的应用。

微波离子推力器已于2022年底完成首飞和交付配套;2023年研制了四款不同功率和推力等级的霍尔推力器,并在2024年9月实现首飞,公司已具备保密二级资质,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拥有十余项发明专利以及五十余项实用新型专利等知识产权。

创始人陈磊有14年以上航天推进系统工程研制和国家重大项目管理经验,首席科学家郑日恒博士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是中国唯一担任国际宇航联空间推进委员会副主席的科学家。

现有员工近百人,研发团队全部来自于航天院所,其中硕士以上学历20余人,全部拥有10年以上航天军工产品研制经验。

21号项目:超低轨卫星及星座用吸气式电推进系统产业化

参赛单位:空天合一(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光年探索目前研制的主要产品是运载火箭结构件,包括贮箱、整流罩和箱、级间段等。火箭结构件的成本约占整发火箭的30%。传统上采用昂贵的铝合金或者复合材料制造,成本高、制造周期长且缺乏商业化的供应渠道,严重制约了我国商业火箭事业的发展。本项目针对商业火箭公司的迫切需求,基于工业化的材料、工艺和设备,正向性创新性地将其运用在运载火箭结构件的研制上,全球首先研发成功不锈钢胀形贮箱、木蒙皮整流罩和波纹板箱、级间段。这些新型结构件与传统火箭结构件相比,在结构重量、强度等性能指标相当的前提下,制造成本减少了约80%,制造效率提升了3到6倍,可以为一发中大型火箭节约高至2亿元的制造成本,缩短近半年的制造周期。同时,也能将一条年配套10发运载火箭结构产品生产线的投资从5亿元降低到2000万元,走出了一条适应中国工业化优势的低成本运载火箭结构产品创新道路。

光年探索致力于向商业航天市场提供更轻、更强、更经济的火箭结构产品(包括贮箱、整流罩和箱、级间段等)及相关技术服务。主要创始人曾在航天科技、中航工业、中科院光机所和北方重工等业内知名企业担任要职,具有多年的航天结构件产品研制配套相关经验。公司以发展先进结构技术为使命,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自主正向设计为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工业化材料、工艺和设备,从设计、工艺、制造以及实验等各个环节入手,自主研发了多种新型运载火箭结构件产品,在保证性能不弱于传统相关产品的前提下,实现了制造成本和周期的极大幅度缩减。光年探索作为运载火箭结构部件的研发制造商,通过在结构设计与校核、材料选择、工艺改进和设备开发等多个维度进行集成化创新,有力推动了商业运载火箭经济性和运载能力的大幅提升,目前已与各大商业火箭公司以及体制内运载火箭研制单位开展深入紧密的合作,为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2号项目:运载火箭结构件的工业化研制与产业化

参赛单位:光年探索(江苏)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空天界
空天界,服务20万亿空天产业决策者圈层,精选数据报告及重点案例。专注航空航天领域产业分析和创投案例,建设权威高效的产业双创平台,传播航空航天产业链新科技、新模式、新品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