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收藏② | 9thCAIEC复赛第二会场新材智造类项目合集

科技   科技   2024-11-02 13:21   北京  

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和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培育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未来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科技创新共享体系,增强创新活力,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总结经验、深化改革,以服务央企、国企、链主单位产业链供应链的延链、补链、固链、强链,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目标,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实现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聚集。


第九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将于2024年12月10-12日(周二至周四)在浙江丽水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活动共三天,来自全国航空航天央企、科研院所、民营企业、高校等产业创新一线的130个项目逐一进行演讲。

本届大赛共有467项目报名,参赛项目覆盖了低空经济(占比33%)、新材智造(占比25%)、智慧民航(占比21%)、空天动力(占比9%)、商业航天(占比7%)、科教文创(占比5%)等航空航天产业链重点领域。在新材智造相关项目中,参赛团队带来了丰富的创新理念和实用技术,为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些项目来自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隐身材料领域的新型航空材料及零部件,各类新型加工制造工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相关软硬件技术产品和服务模式等热点领域。


以下是第二会场新材智造领域项目的简介,期待您在现场与项目进行为期三天的深度交流:



本项目突破了可重构调姿对合定位器设计技术、基于部件相对姿态的调姿对合算法、系统动态自适应标定技术,研制了系列化飞机大部件调姿对合系统,满足不同产品、不同工艺场景、不同场地的工作需求,调姿对合精度可达±0.15mm。该项目实现了系统与地基之间的解耦,系统安装不依赖于传统固定式地基,可实现布局的快速切换以满足不同型号飞机对合需求;同时系统可实现多工位、多地域快速切换部署,实现1套系统支撑多型号、多工位、多地域调姿对合工作,减少系统冗余建设,显著降低系统建设成本。

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直属单位。

作为集科研、生产、试验、试飞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飞机制造企业,成飞研制生产了歼-5、歼-7、歼-10、歼-20等系列战机和翼龙系列、靶机系列等无人机;参与了ARJ21、C919、C929、AG600 等大飞机机头的研制生产;具备完整机头设计研发试验体系和航空大部件制造专业优势,以及二代机、三代机规模化维修能力。

多年来,成飞拥有雄厚的技术能力和与国际接轨的质量保证体系,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进步奖500余项荣誉,有效发明专利突破1200余件,担当着航空报国使命,积极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做出卓越贡献。

01号项目:超柔性超敏捷调姿对合系统

参赛单位: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聚碳硅烷是特种陶瓷先驱体材料,其中所谓固态聚碳硅烷最早由日本yajima教授开发用于制备SiC纤维,之后经过国内国防科技大学和厦门大学的不断改进,目前由福建立亚化学有限公司从小试——中试——工程化的科研试验平台,有效助力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新产品的量产。聚碳硅烷具有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等优良特性;又因为其具备可溶性,所以同样适合制备复材基体材料。目前国内顶尖的复材院所对进一步提高复材基体的生产效率,开始改用液态聚碳硅烷作为基体的部分或全部原料,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由聚碳硅烷制备的一类SiC陶瓷复合材料大部分用于军用的航空航天热防护材料和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热结构件,也有少部分用于民用的核结构材料和碳陶刹车材料。

福建立亚化学有限公司,从事特种高性能新材料的科研、生产及销售,是目前福建省最大的军民融合已投产项目之一。公司近年来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科技小巨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市新型研发机构、市工业设计中心、市企业技术中心、市创新型中小企业等荣誉。公司项目团队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A类、C类、原厦门大学教授及泉州市高层次人才等高端人才。

公司产品具有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重量轻等优异特性,是长寿命热结构用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关键组元,属国防战略性材料,是国际上应用最多最广的国防科技工业热端部件领域的最主要基体原料及陶瓷纤维的原材料,也是火箭、导弹等领域的三大核心基础材料之一。

02号项目:高性能热端关键材料——聚碳硅烷

参赛单位:福建立亚化学有限公司




针对目前国内满足适航审定要求的低成本预浸料市场上国产产品的空白,树脂及预浸料研发团队申请了我公司的创新基金项目(自筹资金),开展了可满足适航审定要求的通用航空低成本玻纤预浸料研制工作,项目周期2年,申请经费291.7万元,最终形成了ACTECH®1203树脂及其系列化预浸料产品,性能可全面对标国际头部企业——Toray公司的预浸料产品。ACTECH®1203树脂及其系列化预浸料产品的全研制过程符合适航法规要求,原材料自主可控,性能优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该系列产品在售价、成型制件、适航审定、检测保养等诸多方面提前考量,力争实现复合材料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增效号召,实现碳中和目标,为国内通用航空飞机制造商有效节约成本解决了后顾之忧。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和北京市政府合作组建而成,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占地546亩,注册资本79400万元。公司主要从事复合材料原材料、复合材料构件的研制、生产、销售和服务,是我国航空领域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复合材料研发工程化的单位。公司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80余项,每年新申报专利约20项,拥有绿色复合材料北京市工程实验室,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具有一流的研发、生产和办公设施。公司现有员工414人,研究员21人,高级工程师79人,拥有全产业链上的各类专业人员。公司现有科研生产面积约 14万平方米,科研生产检测设备440余台套。在高性能树脂及预浸料技术、蜂窝制造技术、复合材料新型结构、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超高温复合材料制造技术、材料表征与测试技术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是我国航空复合材料研发工程化的核心力量,引领着我国航空复合材料技术的未来发展。

03号项目:适航/低成本/全谱系ACTECH®1203预浸料研发及考核应用

参赛单位: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为了弥补国内对发动机原位状态隐身部件表面性能检测手段的空白,降低发动机分解检测带来的运营成本,本项目主要通过发明柔性接触式可视探头研制技术、微型柔性仿生负压吸附结构、原位位置与角度精确测量定位与数据实时、在线快速处理模块研制,对“肠胃镜”式雷达反射率原位测量仪与“肠胃镜”式红外发射率原位测量仪设备进行探头设计、收发模块设计、探头弯曲与吸附模块设计、控制处理模块等设备组成四部分进行设计开发。将发动机隐身材料性能定期分解检测改进为随时检测、视情分解,大大降低发动机运营成本,并完善发动机隐身材料失效数据库,有效支撑发动机隐身正向设计。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简称中国航发涡轮院,代号624所),创建于1965年4月,是以先进航空动力技术预先研究、航空发动机产品型号研制和高空模拟试验鉴定为主业的航空科研事业单位,现隶属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院始终坚持正向研制与自主创新,承担多项航空发动机重大研制任务,突破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填补诸多国内空白。目前主要承担战斗机、无人机、防区外布撒武器以及水平起降临近空间高速作战等多型飞机配套动力研制。同时绵阳试验基地作为国内唯一从事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技术研究与试验鉴定的大型试验研究基地,能够满足不同飞行高度环境条件、不同空气流量下发动机高空模拟及地面试验需求,先后完成了70余型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和状态鉴定,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04号项目:“肠胃镜”式发动机隐身涂层性能原位测量技术

参赛单位: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随着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材料轻量化耐热结构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相对而言,铝合金是在该温度范围内使用最具竞争力的一类高强轻合金材料,然而传统铝合金的服役温度无一例外地低于200℃,究其本质原因是其赖以强化的纳米沉淀相颗粒在该温度以上将会发生严重的粗化,导致材料发生结构性失稳,力学性能下降。公司研究团队近年来专注于高强铝合金的热稳定化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沉淀相界面溶质偏聚、多层级组织界面共格互锁、高浓度空位复合体化、沉淀相间隙有序化等多个微观组织设计策略,并给予该系列策略开发出耐250-400℃铝合金,同时研究团队联合多家航空航天院所开展了应用合作研究,已完成多部件耐250-400℃铝合金的应用验证。

苏州交航众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构件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的企业,公司主管和研发团队均来自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团队带头人兼首席科学家为孙军院士(中国科学院),目前公司已获得包括中科创星、国投创合和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的天使轮融资。公司目前主要产品为耐高温铝合金、高强铝合金和3D打印铝合金,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特种设备和精密制造等领域。公司依托创始团队在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领域20多年的积累,致力于将企业打造成世界级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的领头企业。

05号项目:耐高温铝合金

参赛单位:苏州交航众鑫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刀具被视为“工业牙齿”,其制造水平是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指标。在航空和航天部件加工中,难加工材料如镍基合金和钛合金面临切削效率低、刀具寿命短及零部件变形等问题,每年因切削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为应对这一挑战,市场对刀具切削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合理的刀具设计不仅能有效降低切削力,还能减少振动和热量,从而延长刀具寿命,提高加工质量。因此,刀具的优化设计是降低切削力的关键。

当前,刀具设计受到单一磨削加工技术的限制。为此,我们公司研发了飞秒脉冲激光无损伤加工及冲击强化技术。这一创新技术通过飞秒脉冲激光实现无损加工,显著提升刀具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同时,精准强化刀具刃口,增强其耐磨性和抗冲击性能。该技术有效减少工件变形及切削残余应力,刀具寿命延长4-5倍,加工效率提升1.5-2倍,成功解决了航空薄备件及难加工材料的技术难题。

埃格瑞特切削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尖端切削技术和刀具的制造企业,涵盖研发、定制、生产加工和销售。公司核心业务围绕客户定制需求,提供从技术研发、方案设计到产品生产及售后支持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品牌秉承创新理念,引进国际先进制造设备,持续推动技术研发与创新,有效解决加工技术的重点难点。

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整体硬质合金刀具制造技术”聚焦于整体硬质合金刀具,尤其针对汽轮机、航空航天和医疗等高端行业,以镍基合金和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为突破口,旨在最大化技术价值,推动从生产制造向研发创新的转型。在过去三年内,公司已成功申请超过40项专利,其中包括5项PCT国际专利。这些努力为公司在高端刀具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行业发展。

06号项目:第三代硬质合金刀具制造技术——航空薄壁件及难加工材料切削工具

参赛单位:埃格瑞特切削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面对5G/6G通讯集成互连系统朝着超高速、超小型、高密度方向的发展要求,超轻全柔全光互连集成传输系统着力解决板与板之间无缆化集成互连,解决模块与模块之间超低矮、狭小空间互连,解决芯片与芯片之间微型化、多种功能集成互连等难题。我司成功实现国内首家低损耗、高密度聚合物柔性光子互连传输组件的制备,该项技术的突破,标志着国内聚合物型柔性光子集成互连组件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突破,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技术包含:

1、首次设计并应用全光网络通信,信号在传输和交换过程中始终以光的形式存在,避免了光/电和电/光转换带来的损耗和时延,提高通讯系统网络传输速率,显著减少能源消耗和热量产生,降低运行成本和环境影响;

2、首次单片集成光分路器、光开关及光放大器等功能器件,实现OXC、OADM等多种功能;

3、首次采用聚合物的方式实现全柔光网络的设计,重量仅为传统光纤网络的1/3000,成本仅为传统光纤网络的1/20。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是专业为航空及防务和高端制造提供互连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总部位于洛阳,在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沈阳、西安、成都等地设有分公司和子公司,并在德国、越南、韩国设有海外分支机构。公司专业从事中高端光、电、流体连接技术与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自主研发各类连接产品500多个系列、35万多个品种,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国家和国防认可实验室。截至2023年底,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100余项,主持或参与制订行业标准880余项。公司秉承“航空报国、航空强国”使命,践行“诚信、厚德”为核心的特色企业文化,倾力打造全球一流的互连方案提供商。

01号项目:超轻全柔全光互连集成传输系统

参赛单位: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飞机线束是飞机的“神经网络”,贯穿于飞机的各个部位,实现各个系统之间信号、指令和能量的传递。新一代飞机系统呈现高度综合、高集成、电子设备密集的新特征,线束数量、复杂密集程度均呈几何级增长。传统的航空线束生产制造自动化程度低,尤其对于复杂超长线束,工艺报表不准确、工艺图版绘制时间长、布线效率低,已成为影响飞机大批量、高质量交付的瓶颈。本项目在航空线束制造领域首次实现设计拓扑图纸自动解析及超长液晶屏布线引导,构建了一套线束智能工艺设计系统,实现了设计数据自动审查以及制造用“一图八表”数据自动生成,构建了一套光学信息引导布线系统,实现了布线图版数字化显示及智能引导,并成功应用于多架军民用飞机线束制造中。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西飞,股票代码000768)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大中型飞机整机及航空零部件等航空产品的研制、批产、维修及服务,目前承担了ARJ21、C919等国内外大中型民用飞机机体部件设计、制造、配套与服务,与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美国波音公司以及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内外知名航空公司拥有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坚定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以建设治理规范、业绩卓越的优秀上市公司为目标,不断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价值创造为核心,持续构建和完善运营管理体系,提升运营绩效水平。

08号项目:复杂超长航空线束智能制造技术与应用

参赛单位: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复杂装备线束制造行业普遍面临成熟工程师培养周期长、线束制造效能低、工艺设计过程繁琐等痛点问题。线束制造工业软件包含工艺图纸自动生成、工艺图纸交互和终端作业指导等6大产品模块,设计审图、工艺数据校验等10余项衍生产品,成品、材料、工具等20余项资源库,旨在面向线束工艺设计和产品制造过程,为复杂装备数字化制造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具备更新迭代快、知识集成广、延伸空间大等突出优势。目前已赋能超过10余型复杂装备的线束制造,工艺设计效率提升近90%,产品制造周期缩短近20%,人员培养周期缩短近75%。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飞)创建于1958年,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直属单位,是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出口的主要基地,民机零部件重要制造商,国家和省市重点优势企业,本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飞坚决践行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坚定担当航空强国使命,研制生产了歼-5、歼-7、枭龙、歼教-9、歼-10、歼-20等有人机,以及翼龙系列、靶机系列等无人机;研制生产了ARJ21、C919、C929、AG600等大飞机机头;具备完整的机头设计研发试验体系和航空大部件制造专业化优势,以及二代机、三代机规模化维修能力,积极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09号项目:复杂装备线束数字化制造解决方案

参赛单位: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主导产品“飞机钛合金、铝合金结构件精密加工专用数控机床”专用于精密加工飞机钛合金、铝合金结构件,根据客户所需加工产品的材质特点特性专业化定制开发,弥补了弥补钛合金材“低效切削、低精度、易变形”及铝合金材“加工量大、多品种小批量、易变形”的制造短板,确保高速高效加工出的钛合金、铝合金结构件精度和表面质量符合航空航天产业要求。

广州通发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广东鑫泰科技集团的上市平台企业,立足于集团企业二十四年专注于精密数控装备研造、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本体与控制系统研造及应用、智能立库、航空装备和产品制造与自动化的技术基础之上,聚焦飞机结构件精密加工制造装备。企业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广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等众多荣誉,致力于为中国航空工业智能制造的技术升级和替代进口做贡献,为中华之崛起而智造!

10号项目:飞机钛合金铝合金结构件加工专用数控机床

参赛单位:广州通发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复材壁板类零件,开发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复材料片特征智能解构与排版系统,以原材料利用率最大为目标设计奖励函数,并根据料片特征解构和排版的约束条件,实现复合材料铺层曲面展开-解构-排版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最终自行迭代出最优的料片特征解构与排版结果。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隶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航空工业)的特大型企业,集科研、生产、试验、试飞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飞机制造企业,是中国重要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

11号项目:基于强化学习的复材料片特征智能化解构与排版系统

参赛单位: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成果:100um/60dB以上的柔性宽频纳米纤维基电磁防护膜

针对电子器件传输线的电磁防护材料存在厚度大、柔性差、耐温低、屏蔽性能弱、快速安装难等技术问题,引入了柔性聚合物纳米纤维作为载体,在其内部和表面负载导电碳材料,增加电磁波在纤维材料内部的多重反射和吸收,提高屏蔽性能的同时保证弯折柔韧性和可粘附性,团队开发出了“轻、薄、柔、宽、强”的可压敏粘附纳米纤维电磁防护膜材料, 实现膜厚100um以内对1 GHz~40 GHz宽频多波段的电磁防护效能达到60 dB以上,该产品可直接填充在电路缝隙中,以及直接缠绕在电子器件传输线表面,厚度降低至美国现有产品的1/4,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和医疗电子等领域中,实现传输线及连接器电磁防护的快速安装,打破国外垄断。

北京化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重点高校。学校师资队伍和科研实力雄厚,拥有8名两院院士和196名其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拥有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和化学资源有效利用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碳纤维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实验基地和平台,先后主持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防重点和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和北京市级奖励百余项,在材料科学、和化工等领域拥有很强科研实力,学科排名位于前15名,成为国家高等科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

12号项目:超薄宽频电磁防护膜

参赛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戴西CAxWorks PreSys通用仿真软件是一款功能全面的有限元仿真工具,专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而设计。该软件具备强大的前处理和后处理功能,支持多种CAD和CAE接口,能够方便地与各种商业和开源软件集成。PreSys的前处理功能包括高效的网格划分、几何清理和建模工具,支持四面体、六面体等多种网格类型,并允许用户自定义单元属性、材料和加载条件。后处理功能则提供丰富的结果展示方式,如动画、云图、曲线等,帮助用户直观理解仿真结果。

PreSys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电子、岩土工程等多个领域,助力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提高仿真分析的质量和效率。戴西公司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持续优化PreSys软件,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戴西还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确保用户能够充分发挥PreSys的潜力,推动仿真技术在各行业的深入应用。

戴西软件,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成立之初,戴西深藏民族情怀,矢志于成为世界领先的工业研发体系的软件原厂商。

作为国产软件原厂商,戴西在国产工业仿真软件、数字化研发平台、高性能计算算力等领域具有长达15年的工程经验,产品全面实现了国产化,旗下产品DWS数字化研发平台、CAxWorks通用仿真软件(包含CAxWorks.PreSys通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AxWorks.VPG汽车碰撞安全仿真软件)、PortalYun算力、R&D Tools开发组件等均具有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优势,旨在助力中国工业研发体系实现全面国产化。

戴西软件的产品应用范围广泛,在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高铁、军工车辆、航空航天航发、船舶工业、兵器工业、芯片与集成电路、3C电子、模具工业、工业机械、国防军工研究院所与高校、离散制造等领域均有丰富的案例经验,获得众多客户的认可。

13号项目:戴西CAxWorks.PreSys通用仿真软件

参赛单位:戴西(上海)软件有限公司




复合材料技术已成为影响飞机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用量已成为评价飞机先进程度的重要指标。为提高远程宽体客机的技术先进性与市场竞争性,其结构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大尺寸双曲壁板结构特征复杂,为自动化制造提出了巨大挑战。本项目在大尺寸双曲帽型长桁自动化预成型及固化质量控制技术、大尺寸双曲带开口蒙皮自动铺丝技术、大尺寸双曲帽型加筋壁板自动化共胶接制造技术、大型双曲壁板自动化脱模翻转及转移技术、大型双曲弱刚性壁板自动化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突破,形成了全流程一体化的自动化制造技术,成功研制了质量满足工程要求的大型双曲机身壁板。相关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应用于正式型号产品,有助于实现产品规模化、系列化生产。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简称上飞公司)前身为始建于1950年的飞机修理队,2008年5月11日整建制进入中国商飞公司,为其所属总装制造中心。现有浦东和大场两大基地。从业人员10017人。

目前,上飞公司主要承担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新支线飞机和C919大型客机批产、C929远程宽体客机研制、复合材料研发制造、航空零部件制造、飞机维修与交付,以及波音737MAX水平安定面等3个转包项目生产任务。

经过70余年的发展,上飞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完善的加工制造手段、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曾获“全国文明单位”“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矢志打造最具创新活力和值得信赖的一流航空总装制造企业。

14号项目:复合材料大型双曲机身壁板自动化制造技术

参赛单位: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紧固件连接是飞机制造中的关键工艺环节,直接影响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然而,飞机部件装配钉数多、位置复杂、工程更改多、安装状态协调复杂,,容易导致漏钉问题。目前,零部件紧固件错漏装检查只能依赖人工目视计数方式,检查工作存在效率低、干扰多、稳定性差等问题,尚无有效技防手段的问题,存在共性短板问题。为实现对紧固件漏钉高效识别计数检测,急需数字化、信息化的测量检查技术手段进行改进升级。项目以建设具有高精度、高效率以及高可靠度的紧固件缺漏装智能分析系统为目标,以新质生产力中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研发紧固件缺漏装智能分析系统,对安装紧固件数量进行快速准确核实,为研制高质量产品提供技术保障。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西飞)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大中型飞机整机及航空零部件等航空产品的研制、批产、维修及服务,目前承担了国内外大中型民用飞机机体部件设计、制造、配套与服务,与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美国波音公司以及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内外知名航空公司拥有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坚定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以建设治理规范、业绩卓越的优秀上市公司为目标,不断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价值创造为核心,持续构建和完善运营管理体系,提升运营绩效水平。

15号项目:飞机装配场景紧固件缺漏装智能检测系统研发与应用

参赛单位: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项目依托团队的技术创新,突破微波吸收材料领域沿用数十年的传统技术框架,成功研制出具有显著性能代差的特高磁导率微波吸收材料。该材料工作频率与带宽可按需设计,单位厚度仅达到5微米,核心性能指标远超市场同类产品,提升幅度可达2至3倍。鉴于当前电子设备功能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及对高性能的迫切需求,伴随着结构集成度、元件复杂度及工业设计空间利用率的快速提升,本产品能够灵活适应各类精细复杂的电磁环境,有效减轻电磁干扰与对外辐射问题,在保障高质量通信、信息安全及降低辐射危害方面展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此外,该产品的中间形态还可作为新型雷达隐身涂料生产的关键原料,将使得隐身性能大幅提高。当前,我们正积极与消费电子市场中的核心客户建立合作,旨在通过民用电子消费产品的广泛应用来扩大产品影响力,并同步筹措资金以构建生产线,确保产品的批量稳定供应。

武汉心电科技有限公司,由武汉理工大学官建国教授团队携手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简称“武创院”,系武汉市人民政府倾力打造的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创立。公司专注于电磁功能材料的全方位发展,涵盖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各个环节。依托武汉理工大学及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深厚底蕴,公司明确自身定位为电磁功能材料技术的领航者,致力于不断为军事及民用领域的需求方输送高性能、个性化及定制化的产品。

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公司已成功研制出具有颠覆性意义的差异化产品——特高磁导率薄膜,此举对电磁功能材料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公司已与国内顶尖的消费终端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正携手推动高端电磁功能材料的创新应用,并加速其国产化替代进程,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展望未来,武汉心电科技有限公司将坚定不移地深耕军民两大领域,矢志不渝地为国防事业及广大消费者提供坚实可靠的科技产品,以科技之力,筑就强国之梦,惠及民生之需。

16号项目:特高磁导率微波吸收材料

参赛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心电科技有限公司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在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发展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高负荷跨音速压气机是先进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之一。在跨音压气机的流动中,非定常叶尖泄漏涡、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多级压气机级间干扰等现象仍然很难准确模拟。本项目专注于开发一套用于航空压气机复杂湍流数值计算的软件系统。通过先进的各向异性湍流模型、利用自主研发的S1面正交重叠网格方法以及高精度计算格式,使用开源的Python计算机语言开发了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区、并行、高精度CFD计算工具。本产品可以开展高负荷跨音速压气机单转子、单级、多级的流场数值仿真计算,能够获取压气机多工作状态下的气动性能,并可以开展压气机流场中的通道激波、壁面边界层及叶尖泄漏涡相互作用的流场结构分析等。

北方工业大学创立于1946年,前身是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85年更为现名,1998年划转北京市管理。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艺七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工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步入新时代,学校正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特色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于1985年成立,2002年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三十多年来,学校坚持“立足海洋、服务山东、拓展国防、走向国际、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办学定位,为学校走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新百年卓越之路贡献增量。

17号项目:基于Python的航空压气机流场仿真软件研发

参赛单位:北方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本项目以陶瓷基复合材料为基材,提出一种基于幅相调控的“鱼骨”电磁增透夹层。该设计在横磁和横电极化下分别以洛伦兹谐振和类等离子体振荡效应作为其工作机理,从而分别基于相位调控与幅值调控实现对于基板的大角度电磁透射率增强。且该项目作品的性能具有对于加工误差较好的鲁棒性,和对于基板厚度和电磁波入射角度的可设计性。在设计验证过程中,陶瓷基基板在加载该“鱼骨”夹层之后在整个Ku波段的TM与TE极化透射率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其中双极化有效传输带宽可高达2.8GHz。该项目作品在超音速飞行器平台极具应用潜力,且在通信和雷达等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空军工程大学坐落于千年古都西安,大学于1999年由原空军工程学院、空军导弹学院和空军电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3所学院均具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历经3次调整改革,2017年7月,以原空军工程大学和空军第一航空学院为基础,合并组建新的空军工程大学,主要承担空战勤务、空天防御、信息对抗、航空管制、空战指控、无人作战等领域的复合型指挥与技术军官培训任务。

大学辖航空工程学院、防空反导学院、信息与导航学院、空管领航学院、装备管理与无人机工程学院、研究生院、航空机务士官学校7所院(校),以及基础部、军政基础系2个教研单位。大学共有5个校区,跨两省三市(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河南省信阳市),全校占地面积1万多亩。

18号项目:基于幅相调控的“鱼骨”电磁增透夹层

参赛单位:空军工程大学




基于各种电子设备构建的战场感知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对战争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设备趋于高频、高功率、小型化,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会直接影响设备可靠性、稳定性,甚至导致装备的瘫痪。因此,有效的热管理设计对电子装备的发展至关重要。

具有超高热导率的扩热材料可以将热点处热量迅速扩散至整个材料,快速均温,以提高设备温度均匀性;具有高相变焓值的碳基相变复合材料能够及时响应温度变化,存储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传储热一体化热管理设计能够集扩热材料均温和储热材料降温的优势,避免单独使用扩热材料导致的热量无法耗散以及单独使用相变材料导致的器件温差较大等问题;采用高热通量石墨导热材料作为传热载体以及采用高强、高导热的多孔碳材料作为相变材料封装体,大大提高散热效率。传储热一体化热管理设计将为装备稳定运行提供定制化热管理方案,助力战场感知系统等装备的快速发展。

太原航空仪表有限公司(二二一厂)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员单位,隶属于航空工业机载系统公司,是中航电子全资子公司。公司始建于1951年,是中国第一个航空仪表生产基地,享有“中国航空仪表摇篮”的美誉。航空工业太航是集基础技术研究、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为一体的大型骨干军工企业,主要从事航空机载电子设备的研制、生产、维修,大气数据测量系统、空气压力受感器、分布式热控等产品及业务。公司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项目承担企业,现为国家科技部“两化融合”试点单位、航空工业集团AOS标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山西省智能制造示范单位。

19号项目:传储热一体化热管理设计

参赛单位:太原航空仪表有限公司




该项目是国内首款按照民航现行规章取得TC证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航空活塞发动机。该款发动机沿袭并发展了奥地利AE公司先进、成熟的航空发动机设计技术,各项性能指标均比肩国际同类产品,获得TC(Type Certificate 型号合格)和PC(production certificate)证书后可这现国产化替代直接配装DA42和DA40等畅销的通航飞机机型,并可向全球销售。为掌握核心研发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团队在研发发动机的基础上,采用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方案,联合国内知名研究所开展了燃油系统、电控系统、低温冷启动系统、涡轮增压系统的开发,以国产化构型申请中国民航局的TC证书,并于2023年7月5日获得国内首个民航局颁发的航空活塞发动机TC证书,2024年4月28日获颁PC证书,现已正式向国内外销售。

由电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和芜湖市政府共同投资设立,2013年12月成立,注册资本2.528亿元,是通用航空产业领域科技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安徽省通用航空发动机产业龙头企业。公司集通用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销售、维修和服务于一体,以研制通航业的“中国心”为使命,致力于做通航活塞发动机的领航者。公司专门致力于为通用航空器提供“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动力核心;为通航产业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标准化服务。按照通用航空适航标准,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研发、适航及运营能力。

截止目前,公司承担省市科技项目共10项,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5项,认定为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数字化车间、芜湖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等称号。荣获安徽省创业创新大赛、创客中国一等奖和二等奖。公司以价值提升为导向、以市场为主导、以安全为保障、以创新为动力、以质量求生存、以发展求壮大,引领中国通用航空发动机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创立辉煌!

20号项目:国内首款获颁型号合格证的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

参赛单位:芜湖钻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




为满足各型飞机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快速研制以及与产品设计并行研制的需求,本项目通过需求识别、总体规划、工程化验证,攻克了非标装配工装的标准模块划分技术。将装配工装分解成结构、系统和功能相对独立的基础模块、定位模块和辅助模块三个类别的装配工装模块,构建各模块类型的子集功能,包容装配工装结构和功能的集成需求,提高制造系统对多品种、小批量产品制造的快速适应能力。以装配工装非标特性标准化提升为导向,实现飞机装配工装结构模块化可重构,以构建的标准通用模块机械结构为载体,采用集成技术手段,将用能、控制、运动等功能分解布设在独立的基础模块上,实现功能可重构。

本项目装配工装模块化可重构技术可覆盖80%以上的飞机部组件装配工装,模块可重构率达到70%以上,可在短周期内给出各类新研飞机装配工装需求解决方案。

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西飞,股票代码000768)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大中型飞机整机及航空零部件等航空产品的研制、批产、维修及服务,目前承担了ARJ21、C919等国内外大中型民用飞机机体部件设计、制造、配套与服务,与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美国波音公司以及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内外知名航空公司拥有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坚定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以建设治理规范、业绩卓越的优秀上市公司为目标,不断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价值创造为核心,持续构建和完善运营管理体系,提升运营绩效水平。

21号项目:装配工装模块化可重构技术及应用

参赛单位: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内窥镜为我司目前主推的核心产品之一,硬件部分100%国产,软件100%自主开发。相比其他主流的工业内窥镜产品,我司产品的测量精度和图像质量更优。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我们的产品还具备检测数据资料加密功能,该功能完美契合了军工企业及其他高端用户的保密需求,使其数据安全有了保障。

工业内窥镜作为一种无损检测工具,可以在不拆卸、破坏被检测设备的前提下,准确有效地进行管道或设备内腔等的检测、诊断和故障预测,这对高端装备及精密仪器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如航空航天发动机、大型燃气轮机、热力和风力发电机组等。更为重要的是工业内窥镜还适用于高温、剧毒、核辐射等恶劣环境。

目前我国工业内窥镜的技术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大部分国内厂商都不具备研发高端设备核心部件的能力,因此只能在中低端产品中进行竞争。应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等高端产品的检测设备的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外产品所霸占,它们牢牢占据了国内高端工业内窥镜的90%以上的市场。由于这些电子产品很容易被远程控制,这给我国许多保密产品的检测带来很大的泄密风险。抱着振兴国产这一远大理想,我司正在逐年加大研发力度,这也使我们开发的系列工业内窥镜一直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国防动员部批准的首批定向培养军士试点招生院校。现有在校生1.6万余人,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以及“双师型”教师达82%;国家级、省部级等高层次人才共计200余人。是国家人社部飞机维修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航空工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航空工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西省航空维修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国内多所航空类本科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

上海瑞烁总部坐落于上海闵行浦江的环普云创国际科技园,是一家主要从事光电子器件、高端仪器仪表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在微弱信号处理、软件、硬件、算法及结构等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优势,并以此研发出多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22号项目:透视航空之心——AI无损检测新纪元

参赛单位: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沈阳隆创科技开发制造的协作机器人涂胶喷涂专机,打破传统作业模式,即是完全依赖人工操作,品质难以把控,效率极其低下,作业环境污染严重,人身健康难以保障。涂胶喷涂专机由专用供胶系统,协作机器人(防爆和极温可选),机器视觉,VR示教,仿真模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其他辅助机构组成,实现涂胶检测过程的全程自动化,设备配置完全国产化,柔性部署,编程简单,已在业内头部企业成熟应用。

沈阳隆创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协作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型公司,公司成立于2014年,总部设在沈阳。主要涉及航空、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领域,主营的自动化涂胶专机和喷涂专机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隆创科技秉承服务至上,诚信为本,为客户提供专业快捷的解决方案和满意的产品服务。

01号项目:协作机器人系统集成-涂胶工作站或者机器人涂胶喷涂专机

参赛单位:沈阳隆创科技有限公司




随着智能电子产品朝着高集成、高密度、高精度的方向不断发展,功能器件(如柔性电子皮肤、曲面多层电路板、专用装备性能组件等)作为电子产品的核心组件,其智能性、适装性、环境适应性等均有了新的要求,进而对其结构性能、热性能及电性能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传统功能器件的制造方式,在适用范围、研制能力、成本及效率等方面均存在种种弊端,导致其成形尺寸、成形精度、成形性能难以满足指标要求,从而影响电子产品综合性能。

团队针对上述问题,面向功能器件的性能,以增材制造技术为基础,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与探索,成功突破了三维打印过程中喷射与固化的理论瓶颈,提出了面向器件性能的原创工艺方法,形成了多材质一体化成形的关键技术壁垒,研发了异质异构功能器件的三维打印设备,实现了保证性能前提下,复杂结构(自由曲面、蜂窝结构、多层异质)、多材料(柔性材料、导电材料、支撑材料、陶瓷材料)的一体化成形。

公司成立于2022年,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注册资本500万。主要针对电子功能器件一体化成形制造需求,基于三维打印技术,开发了系列三维打印设备,包括多层印制板一体化打印机、曲面天线罩一体化打印机、共形天线一体化打印机等,设备指标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同时,公司可提供功能器件一体化成形制造方案设计、及小批量一体化成形样件验证服务。

02号项目:电子功能器件一体化3D打印技术与装备

参赛单位:西安敏特科技有限公司




品创联拓的核心产品“力位混合伺服控制器”,为国内首创,我司从0到1自主研发,代表了国内最高技术水平。美国MTS公司自2018年禁止向中国军工行业发售同类控制器,目前我们是国内市场上唯一的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的同类控制器,对于航空航天特种试验装备的自主可控具有关键作用。研发团队经历超十年的迭代开发,在过百个大型项目中进行验证,是目前国内市场唯一一款成熟稳定的货架产品。相较于传统控制器,我司产品可实现单通道内力/力矩和位置混合解耦控制,控制精度可达国内先进水平。

北京品创联拓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创立于北京,是一家国内领先的复杂动力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自创立以来致力于机电控制、仿真测试、智能化应用方面的技术开发与服务,公司核心产品力位混合控制器从0-1 自主研发,打破国外垄断,为国内首创,代表了国内最高技术水平。

我司的研发成果在多个关键技术指标上达到或超越了国内先进水平,基于专利技术,公司推出了多款创新产品,满足了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的特定需求,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从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管理。通过系列体系,公司能够高效地进行知识产权的积累和运用,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03号项目:力位混合伺服控制器

参赛单位:北京品创联拓科技有限公司




针对现役及新型号的大型飞行器普遍存在的蒙皮材料减重和延长寿命需求,开展新一代轻量化长寿命蒙皮涂层系统的工程化研制和应用研究,解决现役高密度蒙皮引起的装备燃油效率和载重量不足、返修周期短等关键问题,实现军用飞行器蒙皮材料的更新换代,填补国内轻量化涂料技术的空白。

北京和尔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8月,是一家从事高性能陶瓷前驱体及特种功能涂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提供工艺技术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依托中科院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技术国内领先,打造液态聚碳硅烷(SIC陶瓷前驱体)及特种功能涂料全产业链,满足复合材料领域及各方客户的多元产品需求。

公司开发的产品系列主要包括:液态聚碳硅烷;耐温、耐烧蚀、防腐、透波等特种功能涂料及多功能密封胶。产品主要服务于国家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重点行业。

同时公司提供的工艺技术服务会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喷涂服务,配备了业内具有多年经验的喷涂团队,为客户全方面解决问题。

04号项目:轻量化长寿命蒙皮涂层系统工程化研制与应用研究

参赛单位:北京和尔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在机测量的智能工艺系统,能够将传统精密机床成功升级为智能机床。该系统可以感知工件尺寸偏差以及刀具磨损状态,从而实时调整实际加工轨迹,实现智能纠偏,达成高精度加工。与此同时,系统采用首创的无需工人干预的智能加工模式,集 “测量、计算、补偿、分析” 等功能于一体,助力企业达成“干出原来不能干的、提高原来效率低的、改善原来一致性差的”的卓越能力。

陕西万高航宇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专用智能工艺系统、通用智能工艺编程软件、先进检测设备增值开发、先进检测服务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公司由火箭军退役军官发起创立,核心技术人才为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的科研骨干,以服务军工领域的“国之重器”为使命,形成智能制造工业软件、智能制造技术服务两大业务板块。

公司使命:让加工更有智慧,让生产和生活更美好。

公司愿景:持续引领智能工艺发展  赋能中国700万台机床。

06号项目:基于在机测量的智能工艺系统

参赛单位:陕西万高航宇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本项目由陕西大工旭航电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曹增强带领的团队针对我国飞机结构寿命短及航空装备依赖进口问题,历经三十余年创新研发。项目研发的电磁铆接设备,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自主可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解决了多型号飞机装配技术难题。

本项目实现了干涉配合强化的定量分析,跨越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评估鸿沟,为强化设计提供了新手段。首创的应力波安装法,颠覆了传统安装原理,解决了大直径、大干涉量、厚夹层结构紧固件安装的难题。同时,利用电磁铆接技术,实现了复合材料结构的无损铆接,避免了传统铆接造成的损伤。

项目成果丰硕,荣获多项省部级奖项,专利成果转化超千万,推动长寿命连接技术和装备产业化,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目前,基于电磁加载技术的系列化产品已投入批量生产,包括电磁铆接设备、灭火电磁炮、电磁加载的冲击测试系统、电磁抛投器等,市场前景广阔,将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陕西大工旭航电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注册资本1483.33万元,位于西安市航天产业基地。公司依托西北工业大学曹增强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专注于小能量电磁加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作为该领域的专业供应商,大工旭航不仅提供电磁加载系统的解决方案,还成功研制出系列化电磁铆接设备、冲击测试设备及灭火电磁炮等应用产品。这些产品凭借卓越的性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国产替代,为多个行业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支持。

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工旭航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展现了公司在电磁加载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未来,大工旭航将继续深耕电磁加载技术,推动产业升级,为更多行业提供优质的解决方案和产品。

07号项目:航空航天结构长寿命装配连接技术及装备的自主创新及产业化

参赛单位:陕西大工旭航电磁科技有限公司




结构动力学测试与仿真分析系统主要包括模态测试分析软硬件、振动和声学闭环控制可靠性测试分析软硬件、声学相机声源定位分析软硬件、测试与仿真相关性分析及模型修正软件、高精度信号采集硬件。汉航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既研发结构动力学测试软硬件又研发结构动力学仿真软件并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的高科技公司,将填补国内航空航天高声强混响室和行波管闭环声场控制系统的空白,填补国内自由场声场重构控制系统的技术空白,填补国内测试与仿真相关性分析及模型修正软件空白,极大提高国内结构模态测试系统的水平、跟上国际结构非线性模态测试软件研究开发进度,提高国内高精度数据采集板卡研发设计水平,提升中国制造产品的力学可靠性和声学质。

汉航公司由专业的技术管理团队引领,跨学科的团队包含了力学、声学、仪器各学科的数十年工程经验的专业人才,销售团队在结构动力学领域深耕超过15年,技术团队专注于结构动力学领域近20年。汉航(北京)公司产品的专业发展方向为三位一体深度专业内核化PLM产品(研发各个专业方向深度核心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产品全寿命设计、分析、测试体系产品)。经过长期工程验证的算法技术和超过20年的工程经验积累以及国际视野运营经验促进了专业、可靠一流的产品的研发,汉航公司的目标是:研发世界一流的结构动力学测试分析系统。

公司高度重视客户服务质量,目前已在北京、南京、西安、武汉、成都、重庆等地建立了相应的分支机构,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现场试验、售前售后服务、技术支持。

08号项目:结构动力学测试与仿真分析系统——汉航NTS.LAB

参赛单位:汉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随着国防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我国军事实力尤其是空军、海军战机、船舰等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导致我国在处理国际危机时受到制约,愈加凸显出我国对先进航空发动机等装备的迫切需求。因此,作为制作航空发动机的关键材料,发动机极端使役条件的提高不断牵引着高温合金材料性能的提升。本项目旨在突破传统合金设计追求单一性能优化局限,研发出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耐800℃航空发动机“一材多用”型变形高温合金,并解决现阶段我国高温合金冶炼杂质控制水平低导致合金性能数据波动难题,研发新型合金的超纯净冶炼与超塑性成形技术,解决我国先进动力装备制造典型的“卡脖子”问题,实现发动机性能提升与成本降低。

北京三航极材精细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先进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高科技企业。公司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强化战略性结构材料和前沿材料的突破,打造材料领域大科学装置和AI计算设计平台,聚焦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工作,构建冶金、材料和制造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努力建成世界一流高技术公司。

09号项目:均质高纯高温合金智能制造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参赛单位:北京三航极材精细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提出基于软磁复合材料应用于高效电机中,针对新型高性能永磁电机复杂磁路结构,研究快速准确的电机场分析以及性能分析方法,有效缩短电机设计流程,预判电机性能;提出适用于新型高性能永磁电机的齿槽转矩优化方法,提升电机运行平稳性。新型高性能永磁电机的设计开发,包括电机电磁设计、机械结构设计以及热分析,实现开发产品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水平。

山东精创磁电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致力于软磁复合材料新型电机研发、应用及推广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软磁复合材料”、“新型高效能电机”两项核心技术产品,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打通“软磁复合材料-电机定子铁芯-新型电机-电机智能装备”产业链企业。公司系中国软磁复合材料产业联盟秘书处单位、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山东省软磁复合材料及应用创新中心、山东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临沂市企业技术中心、临沂市重点实验室、临沂市“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公司已累计申请专利73项,已授权专利70项(授权发明专利23项),承担省市级重点项目4项,取得了24项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实现了4项共性技术的转移扩散,获临沂市科技进步奖3项,牵头或参与制定标准3项。

10号项目:基于软磁复合材料的轻型高效电机

参赛单位:山东精创磁电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全球航空玻璃关键技术、市场、售后均被英、法、美三国垄断;近年来低空经济发展迅猛,外加民用航空,预计2026年国内航空航天玻璃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前景非常广阔;川航B-6419号机由于风挡玻璃热膨胀系数过大,导致驾驶舱右风挡爆裂脱落,构成一起运输航空严重征候。基于上述,公司自主研发了新型航空航天微晶玻璃材料并实现其产业化应用。该材料具有高强度、轻量化、低介电损耗、膨胀系数低、耐摩擦、高透光等优异性能,是航空航天玻璃材料的不二选择。其低介电损耗的特性,更适合航空航天高空信号传输的需要;热膨胀系数小且稳,适合温差较大、气温条件苛刻的环境使用;密度低、轻量化因子小,减轻整机重量。项目产品配方、工艺及装备100%国产化,解决航空航天玻璃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巨头技术、市场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性能领先、成本更低,开创了航空微晶玻璃的新时代。

杭州乾智坤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军工、消费电子、半导体、生物材料、环境材料等领域。公司拥有一支由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中国“微晶玻璃之父”赵天佑领衔的微晶玻璃行业资深团队,自主研发透明微晶玻璃及其配套产业装备,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相关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微晶配方、设备设计制造的专业型技术企业。公司紧抓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趋势,深入航空微晶玻璃基础研究、设计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航空航天微晶玻璃材料,是国内唯一的高强度轻量化超低膨胀航空微晶玻璃原片供应商,自主研发设计国内首条能够工业化连续量产微晶玻璃生产线,产品经第三方检测机构验证,多项性能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目前,团队已获52项授权专利,形成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公司牵头主编“液晶显示用透明微晶材料”行业标准。

11号项目:新型航空航天微晶玻璃材料的开发及产业化应用

参赛单位:杭州乾智坤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航空用高能高功率大圆柱电池:电动航空器的发展及应用,对电池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相比传统应用的电池,电动航空用电池要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强的放电功率、更高的安全性,也要匹配满足更加恶劣的环境工况、紧凑异形的空间等。因此,电动航空产业与客户迫切需要专用电池。凌顶能源以材料、结构、制造领域的创新专利技术,研发生产的大圆柱电池,有针对性的解决了在性能、可靠性、适配性、成本上的痛点和问题。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380Wh/kg,纯电续航增加30%以上;电池系统能很好的实现热失控后无热扩散的系统级安全,实现在实用条件下的真安全;高效全新的工艺和制造方式的“倍速生产线”保障电池产品品质,制造成本降低近20%。目前产品已经批量生产,并获得行业头部客户的高度认可和订单。同时,下一代超过400Wh/kg的大圆柱电池产品也在开发与试验过程中。

广州凌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电动航空用高能高倍率大圆柱电池”研发及生产的公司。公司成立于2022年6月,由广汽资本、赛科投资(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等产业资本投资设立。核心团队拥有十多年行业经验,创始人&总经理梅骜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广汽电池研发总负责人。公司拥有材料、结构、制造领域的电池革新专利技术,其大圆柱电池产品能够大幅提升大载重工业无人机、eVTOL等电动飞行器的续航时间超过30%,并已经获得头部行业无人机客户、头部eVTOL客户的批量订单。目前公司在广州已经建设并运行开发实验室和电芯生产线,未来计划在全国范围布局建设电池包组装线和电芯大规模生产线,并持续拓展和深耕低空飞行器和电动航空市场。

12号项目:电动航空用高能高功率大圆柱电池

参赛单位:广州凌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随着飞机航程和飞行速度的提高,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受力和受热程度大幅度增加, 工作条件越来越苛刻, 发动机材料的高温服役性能和自身的减重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这就为其选择的制造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相为主的TiAl基合金具有较高的高温屈服强度、断裂韧性、蠕变抗力、以及低的热膨胀系数、无磁性和阻燃性能好等优点,密度较小(约4.0g/cm3),使用温度在600~750℃,高温持久和蠕变强度较高,用于制造燃烧室内、外机匣等,比高温合金结构质量减轻约40%,因此它已经成为最具有潜力的新型航空航天用轻质高温结构材料,作为高密度镍基高温合金的替代材料被寄予了极大的期待。

陕西智维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材料领域技术研究 、产品研制和增材制造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业务范围包括钛铝合金材料及3D打印用钛铝合金粉末销售服务,以及特种材料研制、增材制造服务和相关领域销售及服务。

技术团队主要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及军工院所,具有较强的技术攻关和工程化能力,拥有多项发明专利。目前钛合金、高温合金及特种产能达3t/年,钛合金粉末产能达2t/年,产品具有纯净度高、球形度好、氧含量低等特点,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

13号项目:空天动力关键零部件用钛铝合金材料工程化制备技术

参赛单位:陕西智维空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和AI:助力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项目是知行机器人针对航空发动机智能改造中面临的痛点,利用智能机器人与AI技术,推出的航空发动机生产绿色智能改造项目。项目包含了脉动装备生产线、叶片称重排序机器人、紧固件智能分拣机器人、智能工具管理柜、立库防错搬运系统等一系列先进设备,有效帮助企业摆脱危险、沉重、繁复的工作,显著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

知行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自2018年8月成立以来,已迅速成长为一家专注于灵巧手及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与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凭借一支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和对多行业技术的深刻洞察,成功构建了三大核心智能生态技术圈:机械智能(自适应可重构技术)、感知智能(多信息融合技术)驱控智能(AI控制技术)。

在此基础上,公司推出了知行手系列产品,涵盖了工业平动手、协作手、仿生手、重型手等四大类别,为航空航天、工业制造、仓储物流、教育科研、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提供了灵活、可靠、安全、智能的具身智能解决方案。

公司以苏州太仓为中心,国内有华北、华南、华中、西南四大基地,并在北美、欧洲有合作代理。自成立以来,公司已累计获得超过150项知识产权,并在国内外大赛中荣获50余项奖项,成功完成了数千万级别的B轮融资,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14号项目:机器人和AI:助力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

参赛单位:知行机器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本项目主要针对航空航天领域对减重及隐身的需求,开发聚醚醚酮PEEK热塑性复合材料及雷达吸波材料。

连续碳纤维增强PEEK复合材料具有损伤容限高,耐温高,耐环境,成型周期短等优点,同时,由于热塑材料可焊接的特点,是航空航天领域减重的理想材料。本项目通过碳纤维增强PEEK预浸料研制、型材模压成型设备及工艺研究,成功制备了性能良好的国产碳纤维增强PEEK预浸料,以及可工程化的角片和长桁等型材。此外,自主设计并制造了自动铺丝原位固结设备,进行了自动铺丝原位固结成型工艺及焊接工艺研究,为PEEK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

随着战场环境越来越复杂,装备隐身需求也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本项目针对航空航天领域对低频电磁波的隐身需求,通过对吸收剂研究,体系设计及工艺研究,研制出满足低频吸波要求的吸波预浸料,电性能及力学性能优异。

北京方硕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是一家专注航空航天领域,专业从事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军品研发、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由复合材料领域头部科学家联合 行业资深企业家、专业院所技术骨干共同投资创办。2022 年 11 月, 经房山区政府和中关村发展集团重点引进企业,正式落地“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科研生产及行政办公面积约 5200 平方米,现有人员60人,研发人员占比 40%,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 70%,985/211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占比约30%。同时,公司协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在南京江宁区建设“热塑性复合材料工程创新中心”,推动碳纤维增强PEEK复合材料技术成果的转化落地。

15号项目:先进航空飞行器宽频吸波复合材料

参赛单位:北京方硕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随形自适应工装具有以下技术特点、竞争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场景:

1、随形自适应自定中心工装技术特点:

    a、高精密随形自适应夹持,自定心,自动平衡夹持力,可申请专利产品;可夹持任意形状产品,圆形、方形、长方形、异形、薄壁件,并能自动找到工件中心;我们的自适应自定心工装设计使其始终夹住中心,即使在加工过程中夹持点都被磨损,还是工件外形厚薄不一, 自适应工装总是能找到工件中心。这是该工装的特殊功能和结构专利。安全、稳定、可靠夹持工件;

    b、高精密夹持工件,自适应工装的重复夹持精度为:+/-0.002mm;

    c、自适应工装和三爪卡盘夹薄壁件变形量有限元分析:三爪夹持形变量0.007mm,自适应工装夹持形变量0.002mm;

2、随形自适应自定中心工装竞争优势:

随形自适应自定心功能强大,高精密夹持,还能夹持薄壁件,通用性强,能适应不同工况使用,只要适当改变夹持点,就能满足装夹要求;随形自适应自定心工装能替代常规三爪卡盘和虎钳的所有功能;

3、随形自适应自定中心工装应用场景:

可以广泛应用于车削、铣削、车铣复合、多功能复合加工场合的装夹,夹持刚性好,精度高。

上海雷昀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丰富经验的夹具应用服务型公司,公司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主营一种新型高精密随形自适应自定心自动分中自动平衡夹持力的先进工装夹具。该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等精密加工领域。公司经过多年沉淀,掌握了很多工件装夹难题的核心技术,比如:只夹工件很少部分,实现大切削、大扭矩的加工,快速装夹零点快换,随形自适应自定心装夹;解决薄壁件夹持变形问题;对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异形工件装夹难等一系列装夹技术问题,为各类机械加工装夹工件难题提供多种解决方案。“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是公司的宗旨,秉持“诚信、勤奋、创新、协作”的理念,追求“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坚持“质量第一、顾客第一”的原则。公司在全国多地设有办事处,技术人员随时提供专业、优质、快速的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致力于打造高品质高质量的夹具服务平台。

16号项目:一种新型高精密随形自适应自定心自动分中自动平衡夹持力的先进工装

参赛单位:上海雷昀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面齿轮传动与锥齿轮传动均属于角度传动(即非平行轴传动)。与锥齿轮传动相比,面齿轮传动具有互换性与维护性好、传动比范围大(传动比最大可达到 10)、传动平稳冲击小、支承结构简单、特别适合于多支路传动、传动系统功率密度大、减重效果好等特点,已被美国航空实践证明是提升承载能力、减轻重量、实现高功率密度传动的新型传动形式。面齿轮与现有各种齿轮不同,其齿面是变截面变压力角的空间复杂齿面,现有齿轮的加工方法和加工装备无法直接加工面齿轮,面齿轮设计、精密制造技术和精密制造装备长期掌握在美国等极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和装备禁运,是我国的关键“卡脖子”问题。公司技术团队在国家某科技重大专项及其基础研究项目、国家某飞机专项等8个国家、省部级重大项目持续支持下,经过近二十年刻苦攻关,突破了高速重载航空面齿轮设计、精密制造与检测、精密磨齿装备等关键技术,形成了高承载面齿轮传动设计与齿面修形方法、面齿轮精密磨齿加工技术,率先在国内开发了面齿轮蜗杆砂轮数控磨齿系列化制造装备,形成了航空面齿轮工程化应用技术体系,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与装备禁运,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加工的 5级精度大直径、薄壁面齿轮已经成功应用于我国第五代直升机新型面齿轮主减速器验证机。公司技术团队的上述技术成果,经国防科技成果鉴定,认为整体技术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西安镭射传动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新型面齿轮传动和超快激光表面智造两个领域的设备类产品及零部件类产品研发在面齿轮传动方面,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与装备禁运,填补了国内空白,并经国防科技成果鉴定,整体技术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已自主开发出国内首台面齿轮蜗杆砂轮数控磨齿机床和面齿轮磨齿软件,可满足高功率密度直升机、航空传动的国产替代需求,产品可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超快激光制造方面,形成了工业级激光器及加工头,光束变换及控制系统,数字孪生全自动控制软件等飞秒激光加工设备、皮秒激光加工设备及小能量激光加工设备,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17号项目:新型面齿轮传动技术应用与产业化

参赛单位:西安镭射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钛合金在航空领域应用材料占比日趋增大,美军F22战机钛合金用量达41%,而其轻质、高强、难变形的特点为钛合金零件高精度快速生产带来挑战。“钛合金薄壁件智能快速热压成形生产线的开发和应用”项目所研制的生产线是保障国家级重点新型号航空发动机研制的关键核心装备,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机匣、尾喷管、扩散器等关键零部件生产。其生产线核心技术由高温独立控制技术、高温自动换模技术、高温自动上下料技术、结合工艺知识库系统的高精度成形设备等构建而成,实现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短流程、高精度的生产开发及生产线数字化、柔性化、国产化的工程化推广。

“伍玥航科”是一家集航空航天复杂薄壁金属零部件制造、成套高端模具工艺设计及制造、专用装备研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军工四证齐全,服务于航空、航发、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研发团队近2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1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0人,拥有钛合金等温热成形及热拉深、充液成形等核心工艺技术,融合工艺设计、模具设计、机械加工、焊接、热表处理、检测等多项技术手段,专注解决航空航天领域复杂钣金成形难题。目前,分别在苏州、天津设立生产基地,已为中国航发、航空工业、航天科技等集团下属央企研制航空航天复杂钣金零部件超过500种。

18号项目:钛合金薄壁件智能快速热压成形生产线的开发和应用

参赛单位:苏州伍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虽处于垄断地位,但目前欧美商业电磁仿真软件(HFSS、CST、FEKO等)已越来越无法满足中国高端装备的研发需求,且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东峻科技完全独立自主研发的项目产品国产电磁/光电仿真软件—东峻EastWave,是一款强大的跨平台(Window和Linux)用于任意复杂结构和复杂材料的电大体系计算的三维通用国产化全波电磁仿真软件,产品核心源代码自主率98.98%,全量核心代码自主率98.75%;软件产品成熟度A级(自主级、最高级)。

软件主要用于电磁/光电产业的研发和设计优化,具备电电磁辐射、散射/隐身、成像、电磁兼容/脉冲和通讯等方向的仿真能力,且开发了大量超出欧美商业软件的新技术。软件独立自主可控,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中电/中船等军工企业、华为/四创/之和等民用企业,基本替代欧美软件。

上海东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08年成立宁波东峻,后成为上海东峻子公司,于18年注销),注册资金520万,股东均为中国国籍自然人或中资企业。

公司现已取得70余项软著和多项发明专利,具有高企等行业资质,承接国家十多项纵向项目,包括:XX国家工程、装发等项目;入选科工局工业软件推荐目录,获评工信部优秀工业软件产品,参与国家CAE标准制定。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软件销售、技术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联合申报国家项目。公司EastWave系列软件基本实现进口替代,在多方面形成超越欧美商业软件的技术能力。软件已经销售六十多家公司军工集团单位和近百家大学,并出口国外大学和军工企业。同时,基于强大的计算能力,还为航天/航空/中电/中船等军工企业、华为/四创/之和等民用企业提供大量技术服务。

19号项目:国产电磁/光电仿真软件——东峻EastWave

参赛单位:上海东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项目旨在研发并产业化一种新型的高端形状记忆合金(SMA)智能驱动材料,该材料集成了传感、驱动和控制于一体,具备智能响应和精确控制的特点。该材料将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的独特性能,即在外部刺激(如温度、电场或磁场)下能够恢复其预设形状的能力,从而实现智能驱动和精确控制。

上海钛忆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为上海交大成果转化项目,自2017年开始,由针对手机镜头防抖模组的形状记忆合金马达微丝项目开始,发展至今,目前拥有SMA镍钛合金材料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与测试评估等全套核心技术。公司从致力于镍钛记忆合金材料在多种应用领域的创新研发与设计制造,SMA智能器件开发可替代结构复杂的传统机械装置,实现驱动结构的小型化、轻量化 、智能化。

20号项目:感驱控一体高端形状记忆合金智能驱动材料产业化

参赛单位:上海钛忆科技有限公司




Dimaxer是秩益科技自主开发的新一代CAE/CFD大规模数值模拟软件,拥有功能更强大、更高自动化的网格生成及后处理模块,接近或超过传统CFD软件RANS同算力成本下计算效率LES求解、摆脱湍流模型、更少参数依赖、无需长周期验证。Dimaxer支持点对点一致性网格、重叠网格以及浸入式边界网格,算法覆盖低速/亚音/跨音/超音/高超、内外流、动/静/动静干涉、有粘/无粘、DNS/WRLES/WMLES等多种算例类型。Dimaxer已成熟应用于航空航天外流、燃气轮机、管道流动内流、噪音计算等包含可压/不可压,亚/跨超/高超音速等不同领域,并具备初步的云计算功能;后续将增加燃烧、多相、耦合换热等功能,基本覆盖流体计算的大部分功能,并逐步向广义通用CAE模拟如电磁仿真和结构强度等领域扩展。

秩益科技是一家自主研发完整计算流体力学工业软件的公司,依托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计算流体力学工业软件研发中心,致力于全方位提高工业仿真分辨率及计算效率。自主开发的新一代CAE/CFD软件DIMAXER集成网格生成、高可信度求解(High-fidelity simulations)与后处理,可进行复杂系统级工业问题的无(低)模化/无(低)简化高可信度仿真。基于创新数值算法及创新全异步计算模型,DIMAXER可实现相同算力成本仿真解析度提升两个量级,重塑CAE/CFD在工业产品数字化研发过程中的使用方式及作用,致力于引领全球工业仿真进入消费级超算新时代。

21号项目:新一代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工业软件

参赛单位:深圳秩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昕劲增材自主研发了PEEK基连续碳纤维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和焊接一体化设备,可以实现PEEK、PEKK、PAEK、PPS等基体的连续纤维预浸带的激光铺丝增材、超声波连续焊接,制件层间抗剪性能达到60MPa。小型机TKS LAB在2023年11月交付客户使用,中型机TKS 800在2024年11月交付客户使用,大型机TKS MAX将于2025年9月底预售,并计划于2026年小批量交付。昕劲增材在全力以赴进行PEEK基热塑复材成型技术研发的同时,于2024年8月启动了PEKK基连续碳纤维高精度增材制造技术的研发,目前,该项目仍在技术验证阶段,将为未来高精度民品应用进行技术储备,最终目标是使高性能热塑复合材料的应用能够进入消费电子、医疗器械等民生领域。

昕劲增材成立于2022年,以成为“实现轻质高强零件增材制造应用规模化”为愿景,秉承“把碳纤维高性能增材制造技术部署到生产车间”的使命,通过核心技术自研与技术革新运用,致力于提供高性能、高效率、低成本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增材焊接一体化生产解决方案,逐步解决PEEK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快速成型、原位增材和焊接装配、近净成形和模压成型等需求,推进高性能热塑复材的工业化应用。从热塑性复合材料高性能增材制造的这条路上,我们期待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持续创造更高效、更智能的解决方案,探索在航空航天、能源动力等领域的无限应用可能。

22号项目:PEEK基连续碳纤维复合材料增材焊接一体化设备

参赛单位:杭州昕劲增材科技有限公司


空天界
空天界,服务20万亿空天产业决策者圈层,精选数据报告及重点案例。专注航空航天领域产业分析和创投案例,建设权威高效的产业双创平台,传播航空航天产业链新科技、新模式、新品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