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世界首例!iPSC干细胞治疗恢复人类视力

文摘   2024-11-10 07:33   福建  



我们眼睛的角膜覆盖着一个复层上皮,这是形成视力所必需的。在角膜缘(角膜边缘与巩膜相连接的解剖区域)角膜上皮包含一组干细胞储库,这些干细胞通过增殖为中央角膜提供持续的上皮细胞供应,维持其健康状态。当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或数量不足时,就会患上所谓的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LSCD)

单眼LSCD常与获得性非免疫介导的病因有关,例如热烧伤或化学烧伤引起的眼外伤。双眼LSCD可由获得性原发性免疫介导的病因、特发性或遗传性疾病引起。无论其原因是什么,LSCD通常会导致角膜表面被纤维结膜组织包裹,从而导致视力丧失。而且,这种疾病可选择的治疗方法非常有限,且效果难以确定。

角膜组织的解剖结构和微环境

人类角膜覆盖眼球前部,形成透明的穹顶,具有无血管、分层、非角化的鳞状上皮。它可以保护眼睛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能实现视觉功能。结膜与角膜相邻,覆盖巩膜,结膜富含血管,有复层柱状上皮,含有杯状细胞。由于角膜暴露在外部环境中,经常有受到损害的风险,导致角膜的透明度、平滑度或形状发生微小变化,对其光学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并导致视觉症状。


角膜表面特别脆弱,由紧密排列的分层鳞状上皮组成,呈规则排列。在上皮层的下面是由规则排列的胶原片层构成的角膜基质,其间散布着蛋白多糖。上皮表面具有极高的周转率(4-7天),因为暴露在环境中的成熟表层细胞不断脱落,并立即被年轻细胞取代;另一方面,角膜基质相对无细胞,周转率非常慢。角膜上皮是再生最快的哺乳动物组织之一,在大约1-2周的时间内经历完全更新。角膜通过快速增殖转换过程,替换老化或受损的上皮细胞,从而保持其透明度并不断更新其上皮表面。

角膜上皮干细胞(LESC)的存在保证了角膜上皮的有效更新。角膜上皮干细胞通过保持其自我更新能力,同时通过产生瞬时扩增细胞(transient amplifying cells,TAC)来维持恒定的角膜细胞数量。角膜上皮干细胞位于角膜和球结膜之间狭窄区域的角膜缘隐窝(Vogt’s palisades)的基底上皮。角膜缘组织,除角膜上皮干细胞外,还包括各种细胞群,如角膜缘基质成纤维细胞、黑色素细胞、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免疫细胞以及基底膜,所有这些都是维持和驱动角膜上皮干细胞的再生所必需的。在角膜缘基底上皮层的位置发现了间充质干细胞(MSC),与角膜上皮干细胞相互作用,来自MSC的信号通路、细胞内接触和细胞因子表达对角膜上皮干细胞的功能至关重要。



此外,炎症可引起角膜缘细胞外基质的病理变化,如血管和淋巴管形成增加,而人类角膜缘炎症的可能原因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反应和创伤性损伤。炎症损伤的净影响是角膜缘环境的改变,通过降低细胞外基质粘附性而改变了局部的微环境,不再支持角膜上皮干细胞的生理功能,导致角膜上皮干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降低。


2024年11月7日,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上发表了题为:Induced pluripotent stem-cell-derived corneal epithelium for transplant surgery: a single-arm, open-label, first-in-human interventional study in Japan 的研究论文。

该临床研究在世界上首次使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来源的角膜上皮细胞片(iCEPS)修复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LSCD)视力障碍患者角膜。结果显示,这项新型再生疗法是安全的,并帮助改善了患者的视力。研究团队计划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更好地了解该疗法的治疗效果。


对于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LSCD)的治疗,需要先优化角膜表面,然后通过手术去除角膜表面的结膜瘢痕组织,最后植入功能性角膜上皮组织。植入物材料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

对于单眼LSCD患者,应首先考虑自体移植手术,因为这种移植通常能产生更好的长期移植物存活率。对于双眼LSCD患者,则无法获得自体眼部组织,因此可以考虑的手术包括捐献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同种异体培养角膜上皮细胞移植以及自体培养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片移植。

尽管这些治疗方法具有价值,但自体和异体移植方法都存在一些缺点。对于自体移植,需要对健康的角膜缘或口腔黏膜上皮组织进行活检,由于自体细胞来源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制造流程的差异,导致治疗效果难以确定。自体培养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片移植在术后形成新血管不可避免,其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且难以控制。而同种异体移植则伴随着免疫排斥等风险。

在这项研究中,来自大阪大学的眼科医生 Kohji Nishida 和他的团队使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来治疗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LSCD)。研究团队从一个健康供体身上提取了血细胞,然后将重编程为iPSC,在将其转分化为一层薄薄的、透明的卵圆形角膜上皮细胞片。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招募了2名男性和2名女性双眼LSCD患者,他们的年龄在39-72岁之间。研究团队首先切除了患者一只眼睛角膜上覆盖的瘢痕组织层,然后缝合人iPSC来源的角膜上皮细胞片(iCEPS),并戴上柔性保护性隐形眼镜。

接下来,研究团队进行了为期52周的随访以及额外1年的安全监测。结果显示,在52周随访期间,共记录了26起不良事件(治疗眼发生18起轻度事件和1起中度事件,以及7起轻度非眼部事件),而在1年的安全监测期间记录了9起不良事件。基于iPSC的细胞疗法,可能有发生肿瘤的风险。在这项研究中,在整个2年时间内,4名患者均未发生肿瘤,也未发生临床排斥反应,及时在2名未接受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也是如此。

在第52周时,临床试验的次要指标显示,所有治疗眼的疾病分期均有所改善,矫正远视力提高,角膜混浊减少。1名患者在1年的监测期内视力改善情况出现轻微倒退,其余3名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得以持续。


目前还不清楚患者在治疗后视力改善的确切原因,可能是由于移植细胞在患者的角膜中增殖,也可能是由于移植前清除了角膜上的瘢痕组织层,或者是移植引发了患者自体细胞从眼睛的其他区域迁移到角膜并恢复其活力。

总的来说,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这项新型再生疗法是安全的,并帮助改善了患者的视力。研究团队计划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更好地了解该疗法的治疗效果。

论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4)01764-1/fulltext

角膜疾病的细胞治疗

角膜上皮干细胞治疗

角膜上皮干细胞缺乏症(LSCD)是一种以角膜上皮干细胞损伤为特征的临床疾病,可导致角膜上皮细胞更新障碍和结膜上皮细胞侵犯角膜(角膜的结膜化)。在这些患者中,角膜结膜固定术与视力损害有关,角膜移植术后结膜固定术复发的预后较差。目前角膜上皮干细胞缺乏症治疗的目的是替换受损的角膜干细胞,以恢复健康的角膜上皮。来自健康对侧眼睛的自体角膜缘组织移植对单侧角膜上皮干细胞缺乏症有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提出了新的技术,如培养的角膜缘上皮移植(CLET),以减少对健康人眼睛的损害。临床和实验证据表明,角膜上皮上皮移植能有效诱导角膜上皮干细胞缺乏症患者健康角膜上皮的长期再生,成功率为70%-80%。



(1.1)角膜上皮干细胞的培养

培养的角膜上皮干细胞用于移植的方案,包括从活检中提取细胞的方法(机械破坏或酶解)、不同的基质和载体(纤维蛋白片、羊膜、隐形眼镜和胶原),以及系统(培养基和饲养层)中是否存在动物源性或非异种成分。



大体上有两种角膜上皮干细胞培养技术,

(a)悬浮培养,首先酶消化活检的角膜缘组织,将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分离,然后将细胞悬浮液置于合适基质中培养;

(b)组织块培养,将角膜缘组织碎片切成小块,直接置于基质上,无需酶消化。在纤维蛋白和3T3饲养细胞层上培养的自体角膜上皮干细胞能够保持其特性,并能够在严重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时恢复角膜完整性[15]。利用眼库制备和保存的人羊膜(hAM)作为载体,用胰酶(TrypLE®)将3cm x 4cm人羊膜片脱上皮30分钟,将切碎的角膜缘组织块放置于去上皮化后的人羊膜中心,注意需要基底膜朝上,从而建立无饲养细胞层的浸没式外植体培养系统(培养自体血清的培养),通常在10至14天内在人羊膜上形成融合单层细胞,以供移植。

(1.2)角膜上皮干细胞的标记物

目前还没有明确鉴定角膜上皮干细胞的阳性标记物,只能通过间接方法鉴定角膜上皮干细胞。阴性标记物包括细胞角蛋白(CKs),如在角膜成熟上皮中特异表达的CK3和CK12,以及由成熟结膜上皮特异表达的CK19。目前通过评估CK3/CK12和CK19的表达来确认角膜上皮干细胞缺乏症的诊断。事实上,角膜细胞学中CK19的存在是结膜形成的间接证明。其他阴性标记物包括Desmoglein-3、连接蛋白43(Cx43)和连接蛋白50(Cx50),均在角膜上皮层表达,在基底角膜缘上皮层缺失。

其他的可能标记物还包括ATP结合盒转运体ABCG2、ABCB5和高亲和力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A(TrkA),以及C/EBPδ、ΔNp63α和Notch-1。角膜上皮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与培养中p63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密切相关;如果培养后,p63细胞占3%以上,那么临床结果可以接近80%的移植成功率;相比之下,p63细胞少于3%的细胞移植,只有10%的患者移植成功。事实上,目前还没有一种统一的角膜上皮干细胞标记物可以帮助以可靠和客观的方式对LSCD进行诊断和分级。因此,很难知道每个病例中成功治愈所需要移植的角膜缘干细胞的数量范围。

(1.3)角膜上皮干细胞的临床研究

2008年英国团队根据欧盟法规和GMP规则发表了一项研究,在人羊膜上培养同种异体(7眼)或自体(3眼)角膜上皮干细胞,使用角膜缘细胞悬浮培养系统和羊膜作为角膜上皮干细胞移植的基质支架,对10例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60%的患者的视力得到改善(自体移植33%,同种异体移植71%)。2014年比利时团队报告了1/2期的临床研究,15例自体和3例同种异体(2例来自HLA匹配的活体亲属供体,1例来自尸体供体)使用人羊膜支持的角膜上皮干细胞移植的结果,平均随访24个月;有67%的临床成功率,出现持续的连续上皮表面和角膜新生血管的显著减少;细胞移植物中,超过50%的细胞为角膜上皮干细胞(ΔNp63、CK14和ABCG2阳性的小细胞和CK3/12和desmoglein 3阴性的小细胞)。

美国1型人工角膜移植的团队回顾性分析,发现角膜上皮干细胞缺乏症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是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ED)形成(占56.5%)和无菌性角膜坏死(30%),而无角膜上皮干细胞缺乏症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是假体后膜形成(46%,retroprosthetic membrane formation),其次是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形成(23%)。需要注意的是,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发生是无菌性角膜基质坏死和感染性角膜炎的重要危险因素。

系统性评估了18项羊膜作为基质支架的角膜上皮干细胞移植的研究,随访期从1个月到118个月不等,结果发现报告成功率为67%,视力改善率为62%,自体移植和同种异体移植之间没有差异。有意思的是,角膜上皮干细胞治疗10例角膜上皮干细胞缺乏症患者的10只眼睛,在治疗9个月后,对7例患者的角膜组织DNA分析,发现没有找到供体细胞DNA的存在。




如果您开展iPS研究,欢迎联系我们咨询试用如下产品:
电话微信:17891962538/15921763968

iPS的培养和扩增
StemFit培养基是一款专为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和胚胎干细胞(ES细胞)设计的革命性高性能培养基。自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教授于2006年发明iPS细胞技术以来,StemFit培养基成为了推动再生医学发展的重要工具(日本临床试验细胞源于HLA iPSC库,全部使用了Stemfit培养基。。山中教授因其开创性的研究荣获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再生医疗开辟了全新道路。

产品优势:StemFit的卓越表现
1. 无与伦比的高增殖性能:StemFit培养基在细胞增殖方面表现卓越。英国GCT Catapult公司进行的对比测试显示,StemFit在细胞商业化生产中表现最佳,是市面上最适合的细胞培养基
2. 极高的稳定性:StemFit培养基确保细胞在长期培养中的核型和基因表达稳定性。其高稳定性和低感染率显著减少了细胞传代过程中的变异风险,使实验结果更具可靠性。

3. 显著节省时间和成本:相比传统培养基,StemFit减少了培养基更换的频率和使用量,大幅降低了成本和操作负担。例如,传统培养基每周需要更换6次,而StemFit仅需更换34次,培养基的使用量也大大减少。 



iPS的EB球形成
In 2006 Japanese researcher Shinya Yamanaka discovered 4 genes (now known as Yamanaka factors) that can revert somatic cells back into their pluripotent state. These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hold the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se the fields of drug discovery, personalised medicine, disease modelling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have attracted attention from many pharmaceutical and biotechnology companies. However, a hurdle that still stands in the way of widespread utilisation of iPSC's is the difficulty and time required to produce them in the massive quantities required for research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The ABLE Biott bioreactor provides a low cost, scalable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with its disposable 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 design. The unique delta impeller design found on the ABLE Biott allows the suspension of cells to form more biologically relevant spheroid clusters within the medium, providing yet another benefit when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iPSC culturing techniques.


iPS的质控放行
在发布 iPSC 储存之前,确认了对微生物(无菌)、支原体、内毒素和人类病毒(包括 HBV、HCV、HIV HTLV 和细小病毒 B19)的阴性测试,以及形态学、HLA 基因分型和 STR 分析。此外,还进行了参考测试以获得良好的克隆选择。这些测试包括增殖能力、解冻后活力和细胞计数(NucleoCounter NC-200)、多能性标记、核型分析、单核苷酸突变/插入缺失突变 (SNV/Indel) 和 (拷贝数变异 (CNV) 分析,这些分析与癌症相关数据库(Catalogue of Somatic Mutation in Cancer (COSMIC) Cancer Gene Census (Sondka et al., 2018) 和 Shibata List (http://www.pmda.go.jp/files/000152599.pdf))和克隆结构分析。在运送 iPSC 库存时,会提供一份分析证书,其中包含每个 iPSC 库存细胞系的捐赠者信息和测试结果的详细信息。



NucleoCounter® NC-200™ 是一款高精度的自动化图像细胞计数分析仪。 仪器内置用户可调整的分析方案和特定的检测方法来计数各种哺乳动物细胞,包括脂肪来源的干细胞、T 细胞、细胞团和微载体培养细胞,为细胞计数和细胞活力测定开发了一键式解决方案。

细胞样品使用 Via-Cassette™ (包括一个内置的移液器和预先包埋的荧光染料)上样,对总细胞和死细胞进行染色。分析一个样品只需不到 50 秒。 使用 Via-Cassette™,可以避免在移液和染色过程中引入的错误。Via-Cassette™ 出厂前使用激光进行体积校准,确保在细胞计数和活力分析方面具有高精度性。

NucleoCounter® NC-200™ 符合 GMP 和 21 CFR Part 11的合规性要求,标准化的 pdf 报告、用户权限控制和审计跟踪确保记录所有的计数事件。NucleoCounter® NC-200™ 具有可重复性和测量一致性,是 GMP 实验室中自动细胞计数的理想选择。 

正是其超越传统的卓越表现,NC-200细胞计数分析仪被SelectScience的用户给予了4.8分的高分评价,更有用户惊奇的称之为,Golden Standard!



SinoTalk津津乐道
SinoTalk为SinoBioTool(津禾生物)旗下自媒体平台,致力于促进与加速细胞治疗,疫苗,干细胞,类器官行业的发展,介绍优质产品,为承诺发声。津禾生物是Chemometec,Barkey,Celvivo亚太区独家战略合作伙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