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治愈|乳腺癌容易出现复发的几个高峰期,有人抗癌10年还中招了………

健康   2024-11-04 19:01   福建  

点个关注吧了解更多抗癌信息



在乳腺癌的治疗旅程中,了解您的疾病分型是至关重的一步。


乳腺癌主要分为HR+/HER2-、HER2+(两阳一阴)和TNBC(三阴性乳腺癌)3大亚型[1],各类型患者的复发高峰期各不相同。了解自己的乳腺癌分型特征及其对应的复发高峰期不仅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更有助于提前做好准备与防范,减少术后复发的风

HER2+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20%,这种亚型的癌细胞过量表达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生长较快,容易复发转移[2]。研究表明,这类患者的复发高峰时间集中在术后2至3年之间[3],之后风险持续降低[7]尽管随着HER2靶向治疗的普及,HER2+乳腺癌患者的复发率显著降低,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复发高峰期也有所推迟[3],但术后3年内的密切随访依然非常重要,以确保及时发现潜在复发迹象。


三阴性乳腺癌(TNBC)约占所有乳腺癌10-15%,它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因此被称为“三阴性”乳腺癌[4]。由于缺少这三种标志性受体,TNBC无法使用内分泌治疗或HER2靶向治疗,这使得其治疗手段相对有限。


由于TNBC对常规治疗的敏感性较差,预后相对其他类型的乳腺癌较差。TNBC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早期复发风险高,尤其在手术后1至3年内复发率较高[3],之后随着时间的进展风险逐渐降低[7]因此,对于TNBC患者,术后头3年也是密切监测的重点时间,以便尽早发现复发迹象,尽早干预。


HR+/HER2-(两阳一阴)型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约占所有乳腺癌的70%[5],其特征是肿瘤细胞上存在激素受体(HR),即雌激素受体(ER)或孕激素受体(PR),但缺乏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1]


由于对激素敏感,HR+/HER2-乳腺癌可通过内分泌疗法抑制肿瘤生长。近年来,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疗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6]


HR+/HER2-乳腺癌的生长速度相对其他两种分型来说更慢,复发的风险分布也更为分散,具有“长期复发”的特点[7]。通常在手术后2至3年内会有一个复发高峰期[8],如果患者能够平安度过这关键的3年,可以说是赢得了初步胜利的里程碑,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放松警惕,因为复发风险依然存在,并可能持续到20年甚至更长。


因此,HR+/HER2-乳腺癌患者术后往往需要进行长期随访与治疗,以持续降低复发风险,提升治愈的可能。


除上述的分型特征外,乳腺癌复发的风险还受到患者个体特征的影响,例如年龄、淋巴结状态等。


年龄:研究表明,年轻女性通常肿瘤更具侵袭性,而老年女性的疾病侵袭性通常较低,因此年轻乳腺癌患者更容易复发。无论是HR+乳腺癌还是三阴性或HER2+乳腺癌,均是更年轻的患者复发风险更高,这主要与年轻患者的肿瘤侵袭性强(如肿瘤的等级更高,伴有更广泛的导管内成分、更多的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增殖率高(如Ki-67水平高)等因素有关[10-12]


淋巴结状态: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复发风险更高,因此对于这类高危患者,术后的持续随访至关重要。尽管如此,对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也不能放松警惕,以HR+/HER2-乳腺癌为例,即使术后经过了标准内分泌治疗,仍有9.4%的N0的患者*会在3年内复发[13]。而从长期来看,这类患者20年的远处复发风险高达22%[9],所以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都应长期保持警惕,但也无需过度担心,新型靶向药物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可实现1+1>2的获益,有望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提升治愈的可能[13]

综合考虑患者的分子分型和复发高峰期特征,医生能够为每位患者定制个性化的随访和监测方案。对所有三类乳腺癌患者来说,术后的前3年无疑是监测和随访的关键时期。尽管都存在长期复发的风险,但HR+/HER2-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持续时间较长[7],需重点关注术后的长期随访和监测。而幸运的是,HR+/HER2-乳腺癌的病程相对更温和,患者只要坚持长期治疗并定期复查,就有机会将复发风险降到最低,大幅提升治愈的可能性。


请坚信,深入了解自己的病情是战胜疾病的关键。知晓您的分子分型可能的复发高峰时间,将帮助您与医生保持有效沟通,并积极参与到自己的治疗方案制定中。对抗乳腺癌的过程或许充满挑战,但请保持信心,定期随访,坚持治疗——因为您的每一次的坚持,都是朝着治愈目标稳步前进的重要一步。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吧

更多
相关文章
■ 得了乳腺癌以后我再也不碰这些食物了,复查一路通关,医生说做的很对!
 中国乳腺癌患者中,这种乳腺癌远处转移风险更高!但是新疗法已经来了
 全力治愈|听说用好这种疗法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率,但有些患者竟然不知道..….

温馨提醒:文章旨在传递疾病知识,不作为诊疗方案推荐及医疗依据。

封面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伴高危因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乳腺癌诊断. WS 338-2011.

[2] Antonio C. Wolff, et al. Arch Pathol Lab Med (2007) 131 (1): 18–43.

[3] Nesrine Mejri, et al. Ther Adv Med Oncol. 2015, Vol. 7(3) 144–152.

[4] 杨柳, 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9, 28(11): 1342-1346.

[5]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中华医学杂志. 2023, 103(6): 387-403.

[6] Yen-Shen Lu, et al. Clin Cancer Res . 2022 Mar 1;28(5)851-859.

[7] Grace G Bushnell, et al. NPJ Breast Cancer. 2021 May 28;7(1):66.

[8] 刘玲玲, 等. 中国卫生统计,2017, 34(1) 7-14.

[9] Pan H, et al. N Engl J Med. 2017;377(19)1836-1846.

[10] Beth M Beadle, et al. Semin Radiat Oncol. 2011 Jan;21(1):26-34.

[11] Jisun Kim, et al. Ann Surg Oncol. 2015 Oct;22(11):3481-8.

[12] Nahed A Soliman, et al. Cancer Biol Med. 2016 Dec;13(4):496–504.

[13] Denise A. Yardley et al. 2024 ASCO. Meeting Abstract: 512.

审批码KIS0033504-77689,有效期为2024-11-04至 2025-11-03,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乳腺癌互助圈
规范、专业、温暖的乳腺关爱服务平台,带您掌握乳腺癌预防治疗、术后康复、科研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