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孟山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导
是评论界的“学霸”,也是学界的“业务咖”,业界学界丝滑转场处处炸场。
代表作品:
《国际传播与国家主权:传播全球化研究》
《当代中国新闻观察与评论》
Q:青年学生该如何摆脱写作的学生气以及不让文章显得“假大空”?
评论如果想避免“假大空”,首先要多读好的评论,读那些有感情、有论据、有内容的评论,而不是只说大话套话不接地气的文章。其次要多读书,之所以有时写出来的东西显得“假大空”或者充满学生气,应该说自己的书还没有读够,需要继续丰富个人“素材库”和提升思考深度。
写完文章以后,自己读一遍,如果自己都不能认可,觉得乏味,应该去回溯问题所在,比如是否所述内容飘在空中,有无形成严密的论证逻辑,是否欠缺情感投入等。
写评论文章与做学术研究,这二者并不能完全等同。一般来讲,在写评论这方面,有时候需要具备大局意识,要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有关,比如对评论中涉及的政策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对政策内容有确切的理解,以把握好论述的方向;而学术研究与大局意识有关系,但要看是基础性的还是应用性的,需具体而论。
当然,无论是评论写作还是学术研究,提升认知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底子。因为要了解理论、了解概念、了解解释框架,才能有更高的思想站位和更加深度的写作切入点。
Q:网络环境下,评论者对事件大多持非黑即白的态度以明确立场。我们该如何从争议性较大的选题中找到合适观点,站稳立场的同时保证观点客观合理、不失偏颇?
要想保证自己的观点客观合理不失偏颇,第一要遵循事实,对事件的发展全貌进行全面掌握,以事件的真实情况为依据;第二要遵循逻辑,从事实到是非,应该有一个逻辑,一个流畅的、清晰的、经得起推敲的逻辑。
其实,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所有的观点都客观合理、不失偏颇,但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将自己的观点进行充分论证,保证文章本身能够自圆其说。
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与专业度、严谨度,这些并非完全冲突,有不少优秀的评论文章既有专业性,同时也有很大的流量。只不过,就专业领域的话题而言,或许会存在的一个矛盾是,如何能让更多的人看懂。这就需要在专业的内容上,进行更加通俗的语言表达,但不能失掉严谨,不应该因为追求流量失掉严谨。
Q:新闻评论在剖析一个社会事件时,应该如何跳出单一事件的表象,以发挥更有力的社会作用?
针对一个社会事件,单一来看,可能是一件事,但其实需要作者对相应的现象有持续的、比较多的关注。我们常说,评论也是经验的积累,当很多相同类型的事件或者相同逻辑的事件发生多了之后,作者对此有所总结、有日积月累的深度思考,自然不会停留在对单一事件表象的评论。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评论都能解释出事件背后的普遍规律。因为评论本身也有不同的类型。只是就事论事的评论,专注于某一个话题、某一种现象的阐释,在现有的评论话语当中也并不罕见。
*第五季比赛介绍:寻找青年“评论咖”!第五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来了
权威阵容:首设高校评审团、顾问团,办评论比赛我们是严肃的!
往期训练营:
红星评论训练营丨顾勇华:新闻评论要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动作快一点
( 本次大赛最终解释权归红星评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