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周华
早些年,我把四位收藏国产相机的人称为“四大恶人”,这“恶”字在东北读ne(拼音第一声),这里不是贬义词,是厉害的意思,形容人“太恶了”,就是太厉害,不寻常的意思。为了避免误会,这里我不说具体四人是谁,但是长春的周华算一位,绝对是国产相机收藏的“四大恶人”之一。我今年初开始探访相机收藏家,写了很多收藏人的故事,而被问及最多的就是“周华你怎么没写?”这不仅是因为周华名气大、又在东北,还知道我们关系非常好,我没有写他,很是疑惑和好奇,甚至担心他,这些年怎么了,还收藏相机吗?想一想,我们自2017年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李晓璘先生的相机展馆见过一面,后来很少联系,已经六年了。他似乎淡出了收藏相机圈子的视野,江湖再也不见。其实在2023年的4月份,我定下来要写一本相机收藏家书籍时,就给他打了电话,约他采访,可他说在广西,夏天才能回来。五月初我到长春采访了张海与赵永生两位相机收藏人,错过了周华,后来我一直等他的消息,想再来一次长春。然而直到9月份,依然没有他的消息,我忍不住再次电话给他,但他支支吾吾,说回过一次东北,但是没有联系我,似乎对我的采访不太感兴趣,我有些生气,非要采访你不成?但还真有些不成,虽然我的采访可能要错过一些人,但怎么能没有周华呢?那就太不完整了。12月中旬,我在北京遇到了周华妻子的外甥,让他给周华带话:“李辉让你给他打电话”,这次我不主动了。几天后他来电话了,说在三亚,马上回长春,接受我的采访。于是在12月30日我赶到了长春,2023年的最后两天采访了周华,而跨年也在长春完成了。周华说他回来用三天时间,把他存放在三处的相机归到一起,又摆放到了到架子和桌子上,因为时间紧张,很多没有摆出来,摆放也缺乏逻辑性,但我觉得不错了,至少场面上好看,拍几张照片足够了。我在他这里不断的惊喜和发现,却不是那些书中或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的相机,说到国产相机,人们很自然想到红旗、东风、七一、天池、紫金山等名贵相机,但是我可能看得太多了,特别是2023年在很多收藏人家里看到,有些习以为常,没有感觉了。而他进门旁架子上摆放的几百个小玩具、手办或者模型相机,一下子吸引了我。这也太好玩了,如果有几个或几十个,不会太引人注意,这一下子几百个,大小、颜色、款式,完全不同啊。周华说赵俊毅先生生前来看过,也被吸引住了,赵俊毅说“天天吃荤的,终于看见素的,眼前一亮”。他把相机比作“荤的”,小玩具是“素的”。周华说这些不起眼的玩具和模型相机大部分是他在国外买的,主要都是中国产的。虽然我们的相机在世界上没有什么名气,但相机玩具绝对是中国的天下。中国产品不缺相机文化,别看是模型与玩具,有的价格不菲,特别是早期的,已经进入了相机收藏目录,称为相机收藏文化的一部分,贵的要几百,上千元。他说花钱心疼,但摆放在一起又有些得意。我前面说的国产相机收藏“四大恶人”不仅收藏执着多年,藏品丰富,也是各具特色的。周华的主要特色是他的木制相机,不仅品种多,品相也好,并且有几台独一无二的东西,他的木制相机也曾在北京五棵松摄影城展出过。他最有名的收藏是三台完好的木制相机,堪称国产木制相机的鼻祖级别。摄影术在传入中国后,很快国人看懂了,这不就是个木盒子,外加一个镜头吗?镜头做不了,但是木盒子太小菜一碟,我们有鲁班的传承,能工巧匠多的是,于是仿制木制相机机身,而镜头做不了,于是国外购入。最早的中国销售相机或者订购相机的也不是现在的“相机店”,而是同国外有联系的商行或者中西药房,到后来是一些大的照相馆。而这些早期老相机由于年代太久,又是木制,保存下来的寥寥无几。周华说他在北京的一处老家具市场买到三台,而找到这个古典家具市场,是他在等飞机时逛书店,在一本描写北京古文化历史书籍中发现的线索。周华的木制相机多,也完整,而且都有原配木架,这就非常难得了,特别是早期的相机木架制作特别精美,赵俊毅看了直感叹“一架顶十机”,说明了早年的相机支架远大于相机的价值了。除了木制相机,他最得意的收藏是“中华”一号相机。这也是很多人不知道品种,甚至网上找不到图片的相机。在此之前,一些资料把上海的“仙乐”封为中华第一台相机,而周华的这台简易小相机直接命名就是“中华牌”,是民国时天津产的,有资料显示生产和销售都在天津法租界,应该时间更早,或许这才是中华第一台相机啊。除此之外,他还有一款独特的万灵(民国上海制),以前人们只有两种款式,而他的这台是第三种,不仅非常罕见,甚至可能也是唯一。说到红旗20,他有一完整套。但是东风拥有后又“退货了”,他说买到后发现有问题,或者说机身是拼配的,就宁可赔2万元,也退了。后来又看了两台东风,都不满意,所以他现在没有东风相机了。说到国产相机收藏,他说非常复杂,各种拼凑机、改装机,甚至还有很多伪造机,他在收藏上只要那些“有名有份”的东西,对一些疑问机甚至粗糙的“试制”机、拼凑机,兴趣不大,他需要求真和站得住脚,有说服力的藏品。他的天池相机品相不错,最难得他在一本发行量极少的画册中,找到了六十年代,邓小平视察长春光机所时,观看天池相机的镜头的照片,这也是领导人近距离观看国产相机不多的照片。而他的天津产七一相机,是我送给他的。我曾过手两台七一相机,但最后都送人了。这台相机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机身号是王士元七一相机的镜头号,而他的镜头号又是王士元相机的机身号,如果他们俩互换,就是机身号和镜头号一致了,但他们都表示不换,就要这种真实的存在。我到周华这里最想看的并不是他的藏品相机,而是他的资料与附件。早年很多人收藏相机,开始并没有留意到附件与资料的收集,但是相机收藏到一定程度,需要研究与分辨时,一些藏家才开始关注附件与资料。因为只有相机、附件与资料完整,才能形成收藏文化的主体,而相机收藏又不同与其他收藏,只有文化加持,才能展示收藏魅力与趣味和史料性与知识性。周华就是比较早关注这些的人,他的藏品里有大量的早期国产相机附件和资料。其中他有一套完整的镁粉闪光设备,不仅有金属闪光架,还有一瓶镁粉和一盒火石,这么完整的一套,可能国内很少找到第二套,特别还是国产的。除此之外,他有很多早期国产的闪光灯,现在非常少见。另外他还有民国早期出品的精品晒箱,都是博物馆收藏级别。而他还收藏了很多早年胶片、相纸包装盒,甚至国产早期120、135胶卷。他说有一次在郑州一家古玩店看见一个早期120胶卷,但是店主不在,打电话说在外地,要等两天才能来,结果他就在郑州真的等了两天,如愿买到这个国产早期胶卷。他最早的135胶卷还是民国时期的,进口分装的,是不是太难得了。而他另一项收藏就是资料,其中民国资料和书籍,不仅多,也有很多是珍贵和高价购买的,十几年前,他就用4800元买了本薄薄早期摄影书,很多人都觉得他疯了。除了书籍,还有很多报纸与文字资料,也都是高价所求,他给我看几张老报纸,说最便宜的也近百元,最贵的要好几百一张,有的报纸只是零零散散报道一下国产相机的讯息,但却是最真实的相机佐证。其中中国第一台相机北京大来、上海第一台相机58-1,在试制阶段就有报道,而当时还没有具体的名称。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些部门改装的相机,都是属于特殊用途或者科研用途,他的这台红旗枪式电影机,就是唯一了,不仅机身用了红旗电影机,而镜头也是用了甘光厂的500毫米特制镜头,估计也是唯一。他独特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在一天多时间里,并没有看太多的相机,反倒是他不为人知或者独特的东西吸引着,拍照和观赏,太过瘾了。看到这里有人会问:周华怎么走上收藏国产相机之路呢?他喜欢摄影吗?这里多说一句,就是相机收藏人有很多人并不是摄影爱好者,有些人甚至不会用专业相机拍照。周华就是属于连手机都拍不好相机收藏家,小时候也不喜欢拍照,没有自己把玩自己冲洗相片的历史,但这不影响他对中国相机文化的喜欢和痴迷收藏。他说收藏的理念来自一个荷兰人,一个喜欢自行车的朋友。二十多年前,听说沈阳有位老者收藏几百台自行车,他和荷兰朋友一起去探访,老者的家里和楼道里塞满了自行车,周华觉得很开眼,但荷兰朋友看了却直摇头,说这些自行车都是国外产的,他看着不出奇,甚至是一些“洋垃圾”,怎么不收藏中国产的自行车呢?他说中国是自行车大国,生产过非常多的自行车,也有非常多的品种,中国人就应该收藏中国自行车啊。荷兰人的一席话,对他刺激很大,中国人就应该收藏中国的产品和物件,有文化底蕴,也有收藏空间和深度,更是对历史的记忆。那时他开始玩老汽车,受启发一下子收藏了几十台国产老车、大小红旗、解放、上海等都有,他说现在还有四十多台国产老车散放在各处。但是老车毕竟数量不多,也占空间,他就想收一些其他小巧有意思的东西,结果他发现了相机,一下子圈定了国产相机的收藏理念。而这个时候恰好我创办的sy916网也在大力鼓吹国产相机文化与收藏,他几乎天天泡在916网上,文库里查资料,商城里购买相机,他说他的很多藏品都是来自sy916商城啊。2005年9月,我在沈阳萃华楼举办sy916开办五周年庆典,他赶来参加,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以后他参加了916举办的所有老相机交易和买卖会(2006-2014每年一次),还同我参加了北京、上海那些年的所有相机收藏活动以及拍卖会,成为相机收藏圈最热门人物之一,圈内无人不识君啊!这次我到他放相机的“库房”,下车看见对面二楼顶上有一辆火车头,很好奇问“谁的?”他笑了“我的啊,都搞来快20年了”。这是一台唐山产的“上游”机车,也是国内最后期、产量最大的蒸汽机车,重量达60吨,他说是拆装后吊到楼上安装的,早年这种机车都是厂矿淘汰的,价格不高,但是后来大部分被拆成废铁,现在存世的不多了。从老汽车到蒸汽机车,再到照相机,周华都在收藏和把玩国产的,这是一种情感,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业文明与乡土情怀,是历史的记忆,也是一种责任。但在有些人眼里,他的收藏有些另类,都不赚钱、升值不大,又非常占用时间与空间的,但他都不为所动,把热爱完成极致,成为他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而今,这份情怀值守了二十年,终成属于自己的文化概念的特色收藏,也算修成正果了。相机收藏,是一个结合了技术、艺术和历史的领域。摄影的发展离不开相机的发展,收藏相机也就是在收藏摄影史。在这个数字时代,人们或许更容易依赖智能手机拍照,但相机收藏家们却保持着对摄影传统的热爱。他们收藏着各式各样的相机,从最早的银版相机开始到湿版、干版、胶卷相机,这些珍品承载着时光的印记,见证了摄影技术的演进。是日起连载李辉先生走访相机收藏家系列。通过李辉先生的走访,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相机收藏的世界,以及这些珍贵藏品的背后故事。这个连载将为我们揭示相机收藏的深厚内涵,以及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之后这些文章也将被集结出版,敬请期待。
李辉(郭铁师):
80年代初期开始接触和喜欢相机;
90年代初期接触苏联相机,开始研究古旧相机,开始收藏国产相机。
2000年9月16日开办“sy916相机世界”网站,宣传相机文化,特别是普及国产古旧相机知识,宣传国产相机收藏,同时经营古旧相机、望远镜和钟表等。
2012年秋天开始放弃经营活动,全身心都出去游玩,一直到现在......
2017年后陆陆续续写了一百多篇有关相机收藏家故事、相机收藏活动、拜访各地收藏家以及相机展馆的文章。
往期回顾:
李辉走访相机收藏家系列(17)长春赵永生
李辉走访相机收藏家系列(19)淄博丁春林
李辉走访相机收藏家系列(20)淄博韦海涛
李辉走访相机收藏家系列(24)林口郑殿波
李辉走访相机收藏家系列(25)沈阳佟毅夫
李辉走访相机收藏家系列(26)阜新李兵
李辉走访相机收藏家系列(31)北京李仲
李辉走访相机收藏家系列(37)昆明朱宝昆
李辉走访相机收藏家系列(40)福州李幼南
李辉走访相机收藏家系列(41)丽水吴红呈
李辉走访相机收藏家系列(42)丽水吴风雨
李辉走访相机收藏家系列(46)上海朱宗迅
李辉走访相机收藏家系列(49)安丘老樊
李辉走访相机收藏家系列(50)大连孙永江
李辉走访相机收藏家系列(64)浙江罗国庆
李辉走访相机收藏家系列(67)重庆陈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