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顾健
这因为我本人就曾是一个二手相机商贩,虽然不能成为收藏人的老师,但却有很多收藏家好朋友,而在二手相机这个商圈和文化圈内,有多少商家本身就是行家和专家,甚至是研究了二、三十年相机文化的老法师,称其为“师”,绝对不是客套。
上海的顾健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可以亦师亦友的学者型相机商人。
“学者型”?有人可能又有疑问,凭据呢?
他拥有两个大学本科毕业证,还懂得日语和英语,如果这还不足以说明其是学者的话,我说他还出版过两本权威的相机收藏书,是不是名副其实了。
顾健,上海人,1969年生人,毕业于上海电机学院自动化系,1990年毕业后分配到上汽集团下属生产桑塔纳车轮的配套企业,实习后分配到基建动力科,在这里遇到了他摄影上的启蒙老师。
同很多摄影发烧友、相机收藏人不同,顾健在参加工作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照相机,对摄影也是一知半解。但是在同一科室里,正好有这样一位喜爱摄影的师傅,在工作之余,经常与大家分享拍摄成果,正是这一幅幅精美的照片,在自小有绘画基础的顾健心里引发出强烈的震撼和共鸣。
由于是零基础,当时摄影在他心中还是一个神秘世界,但越是神秘越是容易引发人的兴趣。他决定跟着师傅一起学习拍摄,因为在大学里看到同学用过海鸥相机,于是偷偷买了一台全新的海鸥DF-1相机。不想师傅看到就说他买错了,这个时候日本相机已经大量进入中国,海鸥DF-1没有测光,故障率高,也没有自动曝光,太落伍了。
他无奈把新相机当成二手卖掉,跟着师傅一起逛寄卖商店,淘了一台理光KR-5相机,接下来便开启了疯狂拍摄模式。那段时间每天上下班都背着相机,走街串巷,随时拍摄。由于彩色胶卷昂贵,消费不起,于是买了乐凯黑白盘片来自己分装,自己冲洗,又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台放大机,把理光标头当做放大头,玩的不亦乐乎。
那段时间精力旺盛,白天拍摄,晚上在卫生间冲洗放大,等照片洗完,天也亮了。
玩了二年后,水平与观念都在成长,又想更新设备,于是再到寄卖店淘了一台尼康FE,后来又配了一台尼康FM,就此进入尼康一族。
那时他还没有烧器材的想法,一直专心用尼康拍摄,直到看到了中画幅的成像画质,震撼之余下决心在95年从东北买来两台基辅60相机,然后扛着这两台相机爬了一次黄山,但拍摄后发现器材有问题: 相机的调焦屏未经过校对,冲出来才发现照片都拍虚了,这次沉痛教训也让他对器材有更深彻的理解,不能人云亦云啊。
同别人烧器材不同,他开始理智地反思,决定走自己的道路,在胶片时代,画幅决定画质,于是他买了一台当时已经落伍的海鸥4X6寸木制外拍机,用这台国产外拍机来拍摄风光,配套的施耐德镜头有点软,只能加中黄和橙镜来调整反差,好在那时要求并不高,成像还算比较满意。
在工作这几年中,他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了计算机专业,这样他有两个本科专业文凭,几年以后工作变动,先到软件公司做开发,后又进入了日企工作,从事ERP系统的咨询和实施,这给了他到日本工作和访问的机会。
2003年,公司接到一个日本的开发项目,作为项目经理,他终于有了长期呆在日本的机会。第一次逛日本二手相机店,令他大开眼界,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他发现相机之间的不同,看到了摄影器材差距,开始研究相机,研究摄影器材。
闲暇时逛遍了大阪大大小小的中古相机店,一比较价格,发现中日两国在器材价格上差距太大了。于是开启了爆买模式,但很快就发现没钱,他省吃俭用,撰下出差的补贴买了很多喜欢的器材,不过当时主要是按他自己的摄影规划,想买回来自己使用。
结果买的东西多了,玩了一段时间,又想卖出一部分,买更好的。其实这是很多发烧友或者器材商走过的相同的路,买着、卖着,就成了商贩。
这是很多摄影发烧友,甚至商贩所走的差不多道路,随着见识的增长,开始对手边器材不满意,于是卖出再买更好的,就这样倒来倒去,有的人是越倒往里填的越多,还有的人是越倒器材不仅越多,还能挣到钱了。
顾健就属于后一种。
由于他有机会多次去日本,买了不少器材,在其中也看到了商机,除了自己把玩收藏,开始是放在网络上,再到二手店里寄卖,形成了规模,最后干脆辞去了工作,亲自下场,做起了二手器材商,他在上海站边上的环龙摄影城,开了一家“东方红”二手相机店。
我和顾健早年联系不多,并不很熟悉,但今年在上海,有了几次接触,首先是南浔的钱江先生告诉我,他的很多相机都是通过顾健购买的,顾健是他的老师,而平时有什么问题,也是第一时间询问顾健,他还说顾健每天睡觉很晚,同他的作息时间相近,所以他们经常在深夜探讨相机问题。
另外一次就是上海华侨相机收藏研究会,组织老相机交流活动,参观上海大收藏家施健先生的相机藏馆,而施先生是一位非常低调的收藏家,不仅外地人不知道,上海本地收藏家也了解甚少,能同他联系的只有顾健。
经顾健介绍,我们看了施健先生的教科书般的老相机收藏,大为感叹,我请顾健帮我联系施先生,最后得以如愿,施先生1月21日从国外回来,22日接受了我的采访,而顾健也是全程陪同。
我问他们是怎么认识的,施先生说“我是看了他编写的《阿尔帕至尊》一书,然后去环龙找他的”。两人就此成了至交。
施健先生的收藏堪称上海首屈一指,特别是蔡司、福伦达、禄来、阿尔帕整体收藏,堪称旗舰级别,而顾健(两人只是姓不同)不经是经验丰富的二手商家,他还通晓英语和日语,手边有大量的外文相机资料,所以施先生买到的相机第一时间告诉顾健,有什么问题,也是最先同顾健询问,两人配合相得益彰。
说到顾健的两本书,就是上海市华侨摄影协会相机收藏研究会编的《阿尔帕至尊》(2007年)和《福伦达经典》(2008年)。这两本书的主笔翻译编写,就是顾健。顾健说,其实真正让他开始关注相机收藏的,是收藏研究会的祖忠人老师。2005年, 祖老师找到他,委托他主笔编译《阿尔帕至尊》一书,后来又让他负责《福伦达经典》的编译,正是这二次机会让他同相机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深层次的接触。所以说在相机收藏方面,祖老师才是他的引路人。
这里多说一句,早些年国内有很多相机“专家”写的相机书籍,不是肤浅,就是单薄,甚至有很多的错误,主要是见识问题,一些所谓的专家手头并没有实物,或者没有见过实物,凭着翻译外文资料或者拼凑材料写东西,自然是不到位和无法系统与深度了。
而顾健有所不同,他多年经营老相机,见过大量的实物,又通晓英语与日语,再加上文化与专业知识丰富,写作起来就如虎添翼了。
他告诉我现在正系统的翻译与编写蔡司、福伦达、禄来等德国相机历史资料,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现在他每天都要翻译写一点,但最后完成,还是需要几年时间的,这是一系列非常厚重的书籍。
我对他的采访,是在他环龙“东方红”相机店里完成的,他的东西很多,都堆积在各种箱子里,他说这几年店铺位置经常变换,索性不打开了,好在主要是网络上经营,这里权做库房吧。
为了给我看,他特意找出一些有意思的藏品来展示,还是让我增长见识,或者说开眼了。
一套全新的Ebony黑檀木钛合金制作6X8大幅相机,是客户定制的画幅规格,厂家只制作了二台,他舍不得使用,还有两只黑檀木配套片盒,现在很昂贵了。
哈苏试制机,一台是哈苏技术相机的原型机(未能投产),另一台是哈苏Flexbody的原型机,均来自哈苏厂家的实验室,这可能是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他就有两款。
而这款禄来35的纪念机,也是原型机,全世界只有一台。
禄来2.8FX限量版原型机,也是很鲜见吧。
玛米亚五十周年纪念金机,他这台是001号,原来是日本一家大相机店的镇店之宝。
001号纪念机,还有徕卡R7纪念版,说起来也是大有来头的。
还有一些关于尼康的少见相机如F2H, 尼康厂家内部用的大F相机对焦屏测试装置等。
他说还有些奇特的东西,都是这些年淘来的,因为舍不得卖,就成了私人藏品,对于一个见多识广的器材经销商,他的收藏会与很多人有所不同,必然是少见的精品和有意义的东西,因为好东西见得太多了,一般的藏品不入法眼了。
采访结束,他送我他编写的这两本书,并签上名字,这一年我四处采访,也收获了很多人送的书籍,有关于相机的,也有摄影画册,书柜里可以摆一排了。
而最高兴的是看到了很多当下的相机商人,并不是为了生活而入此行,因为热爱而无法自拔,虽每日忙碌,却乐在其中,这就是相机收藏文化的魅力,也是可以看到未来相机文化走向的亮点啊。
拍摄:付兵凯 李辉
李辉(郭铁师):
80年代初期开始接触和喜欢相机;
90年代初期接触苏联相机,开始研究古旧相机,开始收藏国产相机。
2000年9月16日开办“sy916相机世界”网站,宣传相机文化,特别是普及国产古旧相机知识,宣传国产相机收藏,同时经营古旧相机、望远镜和钟表等。
2012年秋天开始放弃经营活动,全身心都出去游玩,一直到现在......
2017年后陆陆续续写了一百多篇有关相机收藏家故事、相机收藏活动、拜访各地收藏家以及相机展馆的文章。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