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与艺术-摄影的目的与手法》李思谋分享会实录(14000字)
旅行
摄影
2024-10-13 20:30
浙江
蚂蚁隔壁班--李思谋在线分享会录音
大家好,我是李思谋,今天我和大家探讨的内容是我自己在摄影学习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也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不一定都对,希望大家随缘取之,也希望大家踊跃交流。首先,如果我做一个自我介绍的话,我是一名摄影老师,虽然我不是非常喜欢这样介绍自己,因为有一位朋友,第一次见我的时候跟我开玩笑,调侃我说他在全世界见过很多摄影老师,基本上都是那种很懂得相机但不会拍照的人。当然是跟我开玩笑,实际上摄影师是卖片为主,摄影老师是卖嘴为生,所以我说我是一名摄影老师的时候,我是在说我谋生的职业而已,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但是无论别人怎么认为,我还是很喜欢这个职业的,因为我不是一个敷衍了事的摄影老师。大概从1999年开始讲第一节课,但是我有一个坚持,从来不使用别人编好的现成教材,每节课都是我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包括借鉴别人一些成熟理论,结合起来,总结起来,自编的一种倡导,讲自己实践中的内心体会,这对我自己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摄影教学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快乐,一天到晚都是跟一群年轻的小孩儿在一块儿,他们大部分都是小白,当然我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我至今也是非常喜欢讲课,也非常喜欢直播的一个原因就是如此,真的是对自己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因为他们会问出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毕竟他们都是外行,所以问我的问题不会局限于一个内行的认知,我觉得这些问题可能比更多资深的内行所问的问题更加的有价值。这两张照片是我当时教学时候的学生,我拿相机的这张是我自己,我在中间,当时非常的高兴,这些孩子都是为了学习一门儿手艺,将来谋生来跟我学摄影。他们什么都不懂,他们的问题非常的奇葩,甚至会问我说老师,我把这个镜头放到桌子上,它就会滚下去,就会掉到地上,为什么把它造成圆的,不造成方的?他会问出唱奇葩的问题啊,在内行觉得这些问题都很笑话,但是我作为摄影老师,我必须认真思考他们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啊。这个就很难会被行业内的一些知识结构所局限,他问我的一些问题,反而给我带来了更多有意义的。这是这么多年教学和直播带给我的一些经验,我真的有时候觉得做一些跨界的交流,甚至和一些完全外行进行交流,真的是大有好处。我也建议大家没事可以跟摄影以外的朋友去聊聊摄影,去探讨他们对摄影的认识,真的很有意义。有一个故事,史蒂芬·肖尔曾经在聚会上认识了一个年轻的作曲家。因为作曲家一点都不懂摄影,是个妥妥的外行,这时候肖尔拿出自己拍摄的照片给他看自己的作品,结果这位作曲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你怎么拍的都是黑白的?这句话把史蒂芬肖尔给问住了,因为在当时,黑白就是摄影的正义。绝大多数的内行,或者说很多名家看来,摄影创作必须是黑白的,用彩色拍摄是低俗的。不可思议的,不堪入目的,甚至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但在这个时候,另外一个外行人在看到肖尔作品说,哎,你怎么拍的都是黑白的?他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因为他是外行。这个外行的提问开始让肖尔思考,他说作曲家其实也是个艺术家,作为一个艺术家,他从事着一种不同于摄影的另外一种艺术媒介,他在一点都不了解摄影的情况下,却期望看到彩色的照片,当时的摄影界是完全拒绝彩色的。换句话说,就是说对黑白摄影的坚持只在摄影界以内,这种理念是有效的,出了这个摄影界,到其他艺术界,它好像变得无效了。这不禁让肖尔开始思考,为什么一个不懂摄影的艺术家会期待彩色摄影?因为当时的摄影师,就是黑白摄影师,摄影美学是以黑白摄影作为基调的,但这位外行他没有受到过黑白摄影情节的局限。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于是肖尔就更加深刻的去反思,摄影才诞生了100多年,但是其视觉语言就已经开始禁锢了,对吧?他开始让大部分的摄影师的想法被关在了黑白摄影这个局限之中。其实一个人如果一味的坚持之前的视觉审美,必然会形成非常大的局限。所以史蒂芬希尔就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他的彩色摄影实验。虽然在与此同时有很多摄影师在进行彩色摄影的实验,但是肖尔无疑是先行者之一。我说这个故事就是为了让大家相信交流的重要性,尤其是和外行的交流。我教学了二十几年,包括近年的一些直播啊,我都有着大量的机会和大家交流,这是我真的觉得最珍贵的一个机会,就是在这个时候,因为大家可以向我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交流还是尽可能要以开放的态度交流,要包容一切,可能一定要避免权威化。所以我现在也越来越排斥以讲座的形式跟别人去交流了,我更愿意以探讨聊天的形式,甚至不注重语言的严谨性。无所谓,不一定都是对的,但是相互之间的提示变得更加的重要,这是因为我跟更多的外行交流所得到的体会,我教学25年以来,教过的学员,最早的时候都是学习影楼摄影等商业摄影为目的,因为在当时,我在最早教摄影的时候,还没有摄影爱好者这回事儿,像最早应该在99年那个时候时候是没有摄影爱好者,大家学习摄影的目的,因为影楼非常的发达,都是为了进入影楼界去挣钱,仅此而已。这幅照片儿应该就是在西安南门,1999年的秋天午夜,带着学员教大家拍摄这类的作品。就是影楼人像。我记得当时是半夜,为什么是半夜呢?因为女孩化完妆都好看,我当时就上的是夜校,她化完妆都十一二点了,然后我们吃了点儿夜宵,就去拍了。结果还被警察盘查,看我们几个男的围着一个女孩儿,还不知道咋回事儿,可见当时就没有这样的一个现象,是非常有意思的。直到后来2003年04年以后,数码相机开始兴起之后,摄像门槛开始降低之后,爱好者大量的涌入,又有一些是为了拍摄一些自己心仪的风光或者人像照片跑来找我学习了。这个时候就有了爱好者,再到后来又有很多是有一定艺术追求的学员。我接触过的学员。大家的诉求各不相同,风光、人像、纪实、生态、商业、时尚等等各种各样的诉求都有。所以我也不得不对大家感兴趣的各种摄影类别都试着进行一些稍微深入的接触和了解,为什么?因为我要讲,我是以讲课为生的,我需要给大家说出一些内容,我就要深入的去接触它。所以我接触的摄影类别是很多的,可能我感兴趣的和不感兴趣的过去都接触过,结合大家走过的弯路,我逐渐也归类出了一些规律。什么规律呢?就是在不同目的的摄影,从各方面的要求都有着很大的矛盾。如果搞不清这些,可能会在原地打转很久。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明白,我因为教学原因,不得不去接触更多类别的摄影,风光、人像、纪实、生态,商业。什么我都要去接触,最后逐渐的找出了一些从类别上分类和练习的一些规律,因为他们都有着不同的目的,这些摄影的目的都不一样,但是他们各个方面的要求。都有着非常大的矛盾的,同时他的表现手法甚至是练习方法都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搞不清这些,真的会把人搞晕的,所以我们必须在拍摄之前给我们一个充分的定位。我们为什么要设想?我们为什么适应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是老生常谈,但是只有真正搞清楚这个问题,才有可能拍出更加精彩的作品,否则的话,就很有可能仅限于毫无目的的娱乐,只是自嗨而已。清楚这个问题之后,对摄影师的帮助肯定是巨大的,这是我的经验。虽然听起来挺老生常谈,但实际上这是对摄影学习的一个根本问题。我见过那么多成功的摄影家,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但不一样也成功了吗?当然,并不是说每一个成功的摄影家一定是以这样的方法练出来的,倒不一定,但我们一定要明白的是,这一定是基于他长期对于现实世界的洞察和思考,以及自身的兴趣点,性格与艺术创作规律的一种天然的契合,他才能无师自通,真正拍出非常惊世骇俗的作品。但也只是属于幸存的偏差而已,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万分之一的成功摄影师而已,很多优秀的摄影师只能像荒野里的荒草一样,一茬儿一茬儿的销声匿迹。当我们冷静的考虑清楚这一切问题之后,再去有计划的拍摄,那一定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的成功率。首先我们通常是把摄影大致分为两大类的,一类是实用摄影,再一个就是艺术创作,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是娱乐摄影,这个我这个这个就是怎么高兴怎么玩儿,我们主要讲实用摄影和艺术摄影,艺术创作它究竟有一些区别在哪儿?我们必须注意的是,这两种摄影的原则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着。二者一旦是混淆,就会将我们的作品陷入一种平庸,削弱我们作品的价值。当然,一幅作品流通到市场中,它有可能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商业价值。但我所说的意思是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对它的定位是什么?这在我们的脑子里不能混。我们得知道我们为什么拍它,我们要将它的价值最大化。比如我们熟知的几类摄影,最常见的比如传统技术摄影,其他应该就是社会学的拍摄,社会学的影像化记录或者表达。纪实摄影的价值就是社会学价值,好的纪实摄影师应该对社会发展中所产生的各种矛盾,通过各阶层、各文化的不同命运进行记录。表现的是人与政治,人与经济,人与人,人与文化的关系和现状,把这种现状体现出来,作为一种社会学的文献,或者说佐证,还是有一个具体的本身价值,它属于实用摄影的,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了它的价值在于社会学表达上,如果我们在拍摄的时候仅仅是盲目的强调它的形式,盲目的强调某种自己心里已经臆想好的一个画面效果,为了表现某种视觉,而对于这个现实中的人物或者故事没有产生真正的一个近距离的接触和理解,视若罔闻,那么照片儿拍出来,视觉上再震撼,其实是不具有社会学价值的,所以这个传统的纪实摄影就没有价值。我只能这样说,也就是说我们要知道它本身的价值是什么,我要紧握其价值,然后进行创作。再比如历史老照片,包括档案型摄影等等这些,这些都是属于史料价值,还具有传播价值。什么宣传摄影,是不是它要具有传播价值?还有新闻报道、摄像,也是具有传播价值,是信息的传播等等,它都不是艺术价值,它全部是生物价值。那些可以产生经济价值的摄影,也是实用摄影,比如商业艺术写真、婚纱摄影、婚庆摄影产品、广告摄影等等,这些商业都是实用摄影,虽然商业艺术写真让人觉得很艺术,但实际上它不是艺术摄影,它还是实用摄影。艺术只是具有艺术性就是艺术摄影。它只是具有艺术性的商业摄影,它的商业摄影体的卖点就是这些照片的艺术性,它本质是商业摄影,所以它也是实用摄影。当然再多就包括记录性摄影、会议摄影、医学摄影、司法摄影、证件摄影、天文或显微摄影等等这类的都属于功能性摄影,还有我们日常的记录价值的摄影,个人心情的随拍,家庭日常的记录,旅游摄影或者说朋友聚会等等这些摄影纪念性用途的摄影,都是记录价值。这些都是使用摄影。大家明白没,就是说我们有着明确的目的,想拍这些照片是为了干什么,这个我们要搞清楚。以上说的社会学价值的传统纪实摄影,史料价值的老照片、档案摄影、传播价值的新闻摄影、宣传摄影、经济价值的商业摄影,以及功能性摄影,家庭日常摄影,这些都是属于实用摄影。那这类摄影的价值是怎么判断的?从实用摄影的价值出发,我们能够最大程度实现自身摄影价值的就是好摄影。比如我们拍一个商业摄影,它能体现出最高的商业价值,一定就是好摄影,再艺术,最终转换成商业价值,就是废的。就是说能够最大程度实现自身摄影价值的就是好摄影,并且是从实用摄影的价值出发,商业摄影的实用价值就是商业摄影。就像传播价值一样,新闻报道摄影,宣传摄影,要有传播价值,你拍了很多的社会现象,没有任何的传播渠道,也没有任何的传播欲望,那么你也没有进行任何的传播,就不会产生任何的价值,因为它不但没有艺术价值,也没有产生使用。那么摄影是不是艺术这个话题争论了很久,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可能都争论了很久,尤其是在中国,首先因为摄影术发明在一开始它是仅仅服务于实用领域的,它本来一开始就是为了服务于实用领域的。尤其是在中国80年代之前的摄影,几乎全部都是实用摄影,但是我们今天就处于一个从实用摄影转化为艺术摄影的一个大的摄影环境之下,现在是一个转换,所以在这个时候,它的理论就很混乱,产生了很多让人眩晕的摄影理论,五花八门,说啥的都有。因为这两种价值追求实用和艺术两种价值追求,在摄影实践中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手法。比如用艺术的创作原则去拍摄一个商业摄影,那注定是失败,因为他们的表现手段是截然相反。这两类摄影的创作手段和要求在很多方面背道而驰,不仅仅是表现方式的巨大差异,甚至学习的方法也完全不同。我们能够听到不同老师讲不同的技法,我想大家肯定听过很多的课,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老师讲很多的课。每个人在讲相同问题的时候,讲法都不一样,甚至会南辕北辙两种不同的想法,但每位老师讲的似乎都很有道理。我观察过这种情况,几乎没有任何一种摄影理论可以对所有的摄影产生作用。也就是说大家在讲摄影的时候,没有哪种摄影理论可以同时作用于艺术摄影和实用摄影,没有任何一种摄影理论在讲课的时候,或者我们在听课的时候,创作的时候,完全没有去考虑这些。这个时候就很容易混乱,比如说纽约摄影学院的教程所讲的纽摄三原则,这个在曾经被人认为是铁律的东西,其实我在我的直播还有小视频中都讲过,它要求有鲜明的主题,简洁的画面和突出的主题,这是纽摄的三要素。什么叫三原则、三要素?意思就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但事实上,这三条所谓的原则,在今天的摄影师来讲,它似乎都是失效的。大部分是失效,我们必须在照片中看到鲜明的主题吗?当然不是。难道纽摄说的话也有错吗?不,因为它是针对的是实用生。当你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当然不能每张照片都要追求鲜明的主题。我们要让作品避免鲜明的结论,甚至要让它产生更多的奇异性,简洁的画面在今天的摄影更不是必须遵循的原则,突出的主体甚至都不再是铁律。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东西,那为什么一个理论不能作用于所有的摄影,因为不同的摄影,它从技法各个方面,表现方法都是完全不同的,甚至背道而驰。有时候我们可以听人调侃,说说群里很多老法师都严格遵循了纽摄三原则,而且他们拍的非常精美,主体非常的突出,画面极其的简洁。立意特别的鲜明,但是我们无法认定这样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在今天很多摄影人看来,似乎根本就不是这回事,因为纽摄三要素主要它针对的实用摄影而已。那所谓的老法师,其实更多的是在玩摄影,很早之前他就开始玩,他接触的就是实用摄影,实用摄影就是这么要求的,在今天,在艺术化的过程中,他们没有跟得上而已。但他们的基本功非常的扎实,就是仅此而已。而今天的玩家更多的是进行艺术创作的要求去拍摄,而我们很多摄影师无法找到一个很好的创作状态,很大可能就是长期受到实用摄影理念的束缚,而艺术摄影创作的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法。它是对实用摄影,它是具有颠覆性的,一般在经过长期的传统实用摄影训练的摄影师,他很难跳脱出来的。那么艺术摄影和实用摄影是不是就真的泾渭分明了吗?其实摄影中大部分的分类,它的概念边界都是非常模糊的,它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分界,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比如比较高级的时尚摄影,它就是在艺术与实用中间的一个平衡,当然它的本质是实用,本质是商业,但是它具有非常强的艺术性。那么很多时尚摄影师会突然抛弃商业性质,然后自己去作为一个自由艺术家,摇身一变,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很先锋的观念摄影艺术家,很有可能。,因为他俩二者之间是是有着相通性的,再比如说纪实摄影,现在大家把纪实摄影分为传统纪实和新纪实两种。其实我觉得,这只是摄影师的拍摄理念的不同而已,偏传统的纪实摄影更多时候是一种实用摄影,因为他们有着明确的创作诉求。当然,有很多传统纪实摄影在视觉上也有较强的艺术性,但艺术性不会超过此类摄影的第一属性,也就是说它的社会属性,如果说仅仅是追求形式上的一个艺术,而丢掉了社会学属性,那么也就是说,当艺术淹没了此类作品的社会学意义之后,它就变得没有价值了。大家所说的新纪实,其实就是更趋于艺术摄影,当然这些看似都是拍纪实摄影的,实际上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它俩的价值不是一回事儿。干着完全不同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这都没什么好争论的,本质上做的都是不同的事情。我们得清楚我们自己的摄影,它究竟产生的是怎样的价值。我们做的传统纪实摄影,它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做的所谓的新纪实,它的价值又是什么?是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实用的体现什么,然后我们去权衡我们作品中所能产生的价值,这个是非常关键。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晰的分辨出实用摄影与艺术摄影的要求上和创作技法上的一些区别,我分析了几条区别跟大家分享一下。首先第一条,实用摄影它是服务于某种行业的某一个客户群体,而艺术摄影是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其实实用摄影就是用照相术的一个强大的记录功能特征来满足某种社会需求,它是提供了社会发展的一种工具,它是一个社会功能,像过去早些时候,摄影是属于劳动局管的,都有等级证的,是一个工种,是属于一个工作种类。每一类实用摄影都有着它明确的目的,比如说新闻摄影,就是以摄影作为新闻报道的工具,它是为新闻服务的,它的本质是新闻。和刑侦摄影服务于刑侦,医学摄影服务于医学,广告摄影服务于广告,商业服务于商业,促销这些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服务于某一社会领域的工具而已,所以他们是实用摄影。但是实用摄影中或多或少会存在艺术性,但艺术性在实用摄影中,它仅体现为美感而已,让它变得美观,比如我给谁拍个肖像,它是一个实用形象照,单位要用,但是我至少要把它拍好看,把人皮肤拍的美化一点,脸型拍好点,人拍精神点,将它美化的过程是一个艺术性,但它的本质作用不是艺术性,艺术性并没有直接的价值,只是一些间接的价值,我们经常会存在着误区,就是把微不足道的艺术性当成了第一属性。对这些实用摄影以艺术的标准进行衡量,这个就肯定会出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忽略了实用摄影的一些核心价值,仅仅去考虑艺术性的话,那肯定就不行了。就跟新闻摄影一样,最本质的第一属性是新闻,但是我把它拍的再美,而忽略了新闻性,这个照片儿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新闻摄影、社会纪实,忽略了社会学的信息,你拍的再怎么漂亮,你再怎么震撼都没有用。因为它不能负载具有说服力的信息,它就不是合格的社会技术。商业摄影你就拍的再怎么个性,再怎么艺术,它产生不了商业价值,都是废片儿,废片一堆。比如这两张作品拍摄的都是山村教育的题材,但是这个题材是社会纪实摄影,左边这幅是谢海龙老师的作品,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到这些孩子上课时候的艰辛程度,那么破的一个黑板,这些孩子状态,老师的肢体语言,完全是以社会记录来拍这个照片,结结实实的社会现实,具有超强的说服力。让人能够深度的共情,它也具有着很强的文献价值,对吧?所以它是社会学层面的影像表达。但是右边儿这幅作品,当然从技法上炉火纯青。技术非常的棒,艺术画的这种手段也很高明,无论是用光,构图,整个画面的布局都是达到了完美,但是他唯一缺乏的就是沉甸甸的真实,让人看到之后能够深度共情的,与这些人物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一种气息,对不对?但是我们看起来从视觉上是非常好的,我们不能否认这位摄影师,他是谁拍的我倒没有查到,等下我会写上名字的,作为照片是张好看的照片,但是它不能是一个好的纪实摄影。实用上就是说它本身的第一属性是什么,你必须在这个价值上,最终才能体现价值。艺术性不要强调,这个非常容易迷惑人,咱们一拍照,一看照片儿,首先看的是艺术性,忘了它的第一属性,在这个时候,我们在拍这种实用摄影,就很容易把自己的照片儿变得削弱我们的价值。艺术摄影它又跟这个不一样,艺术摄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价值的创造,它和实用摄影的巨大不同是,艺术摄影并不服务于任何实用领域,它探求作者不受外界约束的一种个人化的表达方式。他去解析现实事物的诸多可能性。去破除人的经验和认知限制,追求精神自由的存在。它不服于任何实用领域,它是一种追求精神自由最大化的一种状态下的个人化表现。是不受约束的,所以跟实用摄影从价值上完全不一样;我们可以说第二点,实用摄影的价值有着清晰的准则,而艺术摄影往往无法明确的判定其标准,这是我们所说的实用摄影和艺术摄影的第二个区别,从价值判断上很清晰。艺术摄影就很难进行一个明确的判断。为什么容易判断呢?因为实用摄影的价值是很容易界定的,比如商业摄影,你拍的再怎么精妙,最终要拿照片产生商业价值,是它唯一的判定标准。艺术性再强,也不能被认定为好作品,因为它的本属价值是商业。新闻摄影一样,再艺术也只能浮于表面,新闻性决定了这部作品的价值。天文摄影、刑侦摄影、医学摄影皆是如此。有了这样明晰的标准,就很容易界定,而艺术摄影很难形成一个明确的判定标准,因为艺术摄影是非实用的,它并不实用,很多时候作品中表现的是一个态度,而并非一个明确的目的。我说什么,我表达的什么,并不是很重要,但有时候,他仅仅是一种态度,他没有明确的目的,当然就很难形成明确的标准。有时候,艺术摄影的价值它反而也在于此,如果有了标准,反而会限制更多的可能性,作品更多依赖于观众的个人感受和解读,所以其价值往往难以用具体的标准来衡量它,所以艺术摄影很难有一个标准去恒定,这也是一个原因;第三点区别是,实用摄影完全服务于既有的社会道德秩序的规范以内的,在这个框架以内,服务于这个框架,而艺术摄影是打破人的经验或认知界限,追求自由的最大化,这是它的两个区别,一个是服务于既有的社会道德秩序规范以内,在这以内进行服务,但是艺术可能会跑到规范以外,会打破人的经验和认知界限。实用摄影的实用之处,它就是服务于大众,服务于某一个群体,所有实用摄影的受众都是大众,都是我们普通的老百姓。要服务大众,需要尽量符合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和更多人的思维方法。服务于既有社会道德规范,所以它是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的,实用摄影就像一切实用的记忆一样,都是对人尽可知的常识。或者某种意识形态进行维护的,进行稳固的。其他艺术门类也一样,无论是文学还是电影,甚至是绘画儿或者书法,实用类的都是实用类的,或者商业类的,都是这样的道理。我相信,通过这几条,大家对于实用摄影的一个价值应该大致了解。我们在做实用摄影的时候,如果我们拍的是实用摄影,首先考虑的是它的第一属性。作为第一要务去表达,而第二属性的艺术性,它只是润色,或者说它只是辅助,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我们作品的一个最大价值的体现。但是艺术摄影又不一样了,艺术摄影我们刚才前面已经说过了,首先要探求作者不受外界约束的一种个人化的表现方式。是去解析现实事物的多种可能性的,会破除人的经验或者我们成长中的一种认知限制,要破除这些认知限制,追求精神自由的最大化。因为在精神高度自由是一种最本真的思考状态下,人们往往对现有的社会规范,会有一定的质疑,会用作品进行更多可能性的探索。在这种情况下,艺术摄影往往是与既有社会规范它会产生冲突。因此,当艺术冲破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进行表达的时候。也正是因为这种高度自由的思考状态,艺术创作冲破约定俗成的社会道德规范进行表达,往往会冒犯公众的这种感觉,这是经常会出现的事情。艺术摄影会展现自己精神存在的、睿智和独特性。甚至可以为此去忽略他人的看法,所以有时候会冒犯公众,艺术摄影的第一要务不是服务于他人,或者迎合于他人。他要表现的是自己的一种独特性,自己的一种对世界的思考,与众不同的视角,表达与众不同的视角。所以我觉得在艺术摄影的创作中,所有人尽可知的这些道理和常识,都不怎么值得用艺术去表达,而实用摄影表现的一定是常识性的共识。这就是实用摄影和艺术摄影的巨大区别。我所说的常识和共识,这些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大家都认为是真理的东西,艺术摄影不值得用艺术去表达,没有必要的,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而实用摄影,它表现的一定是常识性的共识在这个框架之内,而艺术摄影,它不应该表现这些。当然,这只是我一家之言,个人偏见,也是我自己的一个艺术观就这么认为的,不一定都对,只是大家随缘取之,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因为我认为艺术有一个很大的价值就在于,当艺术冲破既有的社会规范的群体思维进行表达的时候,很多时候虽然他冒犯到公众,但在冒犯公众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对既有的道德秩序的一种质疑,并试图打破它。这种时候,道德规范和社会的这种思维模型,会在社会进程下不断的被打破和愈合,这会让秩序变得更加的合理。而艺术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一个社会规范下不断被打破和愈合的机制,我们从我们几十年的生活方式和今天。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这个道理。我们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是被不断的颠覆和重塑的过程,而起到一个颠覆作用的往往就是走在前面的艺术。或者说文艺;第四个区别,从形式上,实用摄影更注重形式的美感和和谐,而艺术摄影反而并不是特别的注重这些,它更加注重细腻的感觉和刁钻的视角,我说的视角是观看世界的方式,很多人都会将一些实用摄影误认为是艺术摄影,原因是在今天,很多的实用摄影实际上比艺术摄影更加追求形式的唯美和谐。这个我在过去,在我自己的一个学员课程中都讲过,美的形式更多服务于实用摄影,所以我常把唯美划定为实用之美,因为实用摄影会更加频繁的与人接触,更需要一个让人感觉舒适的形式。唯美主义其实在一二百年前也是风靡一时的,是非常先锋的,其实我们在今天这些东西早都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之中了,方方面面都是唯美的东西,很多人在购物时,它都有颜值控,就像我买一个杯子,可能都要转好几个超市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但实际上我家塑料的一次性杯也能喝水。也就是说我们在今天对于物品的颜值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实用性。也就是说我们开始追求这些唯美的感觉了,我们现在所有的日用品都是具有非常专业的一些科班儿出身的美术设计,你甚至至少是个研究生毕业,美术专业的毕业。人们在生活中越是放松,就越可以深切的、无意识的享受这种美感带来的轻松和舒适。所以这种和谐和唯美其实更多服务于实用性的,包括我们的摄影作品都一样,为什么实用摄影反而都比艺术摄影好看的原因,因为和谐的形式。唯美的形式在今天只占艺术摄影形式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但对于美感的追求却已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实用摄影的范围,实用摄影比艺术摄影更加追求外在的美感,所以这很具有迷惑性,很多人在看到一幅作品的时候,首先要求照片得要是美的,但是我们一定不能顾此失彼,富有美感的形式只是艺术摄影中的小部分而已。因为艺术摄影并不服务于任何实用的。我们前段说过,艺术摄影起到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社会规范不断被打破和自愈的一个机制,我们的道德模型被不断打破和重塑的过程这股力量。也是艺术的一个作用,艺术应该对现实世界首先是先知先觉的触感。艺术摄影的感觉是复杂、细腻而新鲜的。是极具个性的,绝不仅限于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通识性的美感。曾经一个位老师跟我聊这个问题,他就说美学这个词儿很不准确。能够指导艺术的应该称之为感觉学,它不应该称之为美学啊,因为艺术不仅仅追求的是美,它应该是细腻、复杂而新鲜的,是极具个性的。即便是一个家庭合影,我们也总是希望把老人的皱纹儿拍的少一点儿,把年轻人拍的更加好看一些,把孩子拍的要更显得机灵一点儿,要隐藏一切的家庭矛盾,整个家庭一定要拍的足够和睦。很多女性她没有美颜相机,她就无法忍受,哪怕拍摄一个会议纪录片,很多人都想要把找到最佳的角度,把领导拍的更加高大威武,气场全开的感觉。我曾经给影楼摄影师培训过,说过一句话,我让大家跟客人聊天的时候,问一下客人对自己哪个部位最不满意,因为在影楼摄影中,一般客人而言,隐藏他最不满意的缺点,比你表现出他的优点更加的重要。比如说你在跟他聊天儿中,他告诉你,我的脸好大,你拍照的时候一定注意,你不管他眼睛再好看,你表现不表现无所谓,你把他脸一定拍小,他拿到照片儿第一时间一定看他的脸儿是不是很大。觉得脸儿很小,他一定就会满意,就是这样,这就是他们的心理,他不会关心你的光影构图,你的色彩,不是第一关系,他第一关系要隐藏缺点,这是在实用摄影中,我们要知道。右侧这张大家都能看出来,这是电视剧《人世间》的剧照,你看这一家的合影,中国式剧这个合影,那一定是这样,满脸笑,满面笑容,很喜庆看起来很团圆的样子。左边深赖仓久拍摄的《家族》,是他拍的一套家族,你看他的家庭合影是怎么拍的?是不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形式。大家可以看出这两幅是巨星杰克逊的照片,左侧和右侧两张完全不同的状态,显然左侧这张照片更加接近杰克逊的真实状态,而右侧显然是被包装过的偶像状态,而右侧是用于宣传的实用摄影,它表现出一副青春健康的偶像形象,但杰克逊本人是严重整过容的,大家都知道近距离卸妆之后是无法直视的。右侧这幅照片将他所有的问题全部隐藏,只表现出健康青春的一面。而左侧这幅贝林拍摄的杰克逊,有意将杰克逊不为人知的真实一面非常具体的展现出来,虽然杰克逊并没有卸妆,我相信他是不敢卸妆的。这么近距离的用大画幅的这种拍摄,的确也是让人不忍直视。我们可以看出经过修补的鼻子,厚厚的脂粉疲惫的眼睛和稀松杂乱的头发。这些无不揭示着光鲜亮丽的流行文化之后的本质。审美说到底是一种认知高度下体现出来的判断力,他们往往揭示的是被现实遮蔽的残残酷的真实,而不是服务,服务于现实的妥协,或者说对现实的粉饰,揭示现实背后的真实。当然,我们大部分人,观察世界的视角都是被这个时代塑造出来的,包括我们自己,从小正到大所接受的教育,看到的事情,都是被这个时代塑造出来的,大家习惯了服从现实创作是需要发现现实中的问题并展现出来的,所以艺术摄影不仅仅不能隐藏缺点,反而要深剖问题根本,并且加以揭示。所以也可以延伸出另一句话,就是很多艺术摄影往往它是带着批判色彩的,甚至我有一个我不知道是对是错的观点,我认为艺术摄影首先应该是批判性。或多或少,他一定得带有批判性。当然有很多摄影师把画面精修的精美绝伦,完全是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姿态,而这样的作品作为实用摄影,可能会被人追跑。但艺术摄影是从现实的瑕疵中引申观者更多的思考,完美的画面反而会阻挠人们对于画面的一种揣摩。反而会成为作品通往观者内心的一种阻碍。很多作品是需要通过破绽的引导才能真正体会出作品的意味的,因为完美的画面只能和观者形成美感上的合拍,或者产生某种美的共鸣或感叹,但这种共鸣或者感叹是没有多大意义。为什么是共鸣呢?因为这是人尽可知,大家都知道的,大家都认可的某种理念,那么你并没有给大家产生任何的意外。或者任何的启示。像这张杰克逊的照片儿一样,如果都是拍的光鲜亮丽,我们只能感叹呀,好帅气呀,是不是把他拍的非常的光鲜亮丽,非常的明星气十足,只能说给他的粉丝形成某种共识,我们偶像好帅,可以尖叫,但是他不会形成任何的其他想法,但左侧贝林拍摄的这幅作品,它会让人看到习惯以外的,这种结合句,我们平时并不习惯于看到这样的照片儿。我们突然看到了让我们感觉到意外,并且看感到意外之后,就会想他为什么这么拍?就会想到原来他在揭示流行文化和消费主义背后的一地鸡毛,他会在揭示这些;第六点,实用摄影给人们营造出美好的幻象,艺术摄影让人们从美梦中清醒回到现实,其实杰克逊的这两张照片,也是同样的道理。那么实用摄影往往给人营造出美好的幻象,令人陶醉其中。虽然在我们拍摄就是一些顾客的时候啊,很多顾客长得并不好看,但你必须给他制造出很好看的这种幻象,他们希望给自己营造一个梦幻,陶醉于其中,就像青春偶像剧和贾樟柯电影儿一样,一个是造梦,一个是让人从睡梦中喊醒啊,更多人不喜欢艺术摄影,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想把自己哄的高高兴兴的过日子,都在尽量回避现实的残忍,即便是非常清醒的人,也不一定真的能够面对现实的惨烈。我就开个玩笑,就像肖乔老师给三毛拍的那些照片儿一样,很传神,很现实,我认为三毛他肯定会欣赏这些照片儿,因为他有这样的高度,但我不认为他能够真正面对这样的自己一个女人的衰老和孤独,这是谁都回避不了的一种现实的残酷性。我想看照片的时候一定会很分裂,她一定理解这很艺术,同时很难接受。我不敢猜想这些照片会让他沉思多久。所以实用给人造梦,而艺术让人清醒,它们是相反的,但它们有时候是非常微妙的。第七点,实用摄影从方法上有着明确的拍摄原则,而艺术摄影的表达方法是不择手段的。因为艺术摄影没有明确的功能性目的,所以自由度更高,可以随心所欲。实用摄影就会受到各种各种的制约,我拍哪种摄影,哪种摄影的价值要得到彰显,它一定有它的一套规则,比如说新闻摄影不能够去进行内容的编辑。而艺术摄影可以不择手段。可以拍虚,可以拍过曝,可以拍的一团儿黑,都没有问题,只要有助于作者意图的表达,艺术摄影都可以,但是实用摄影不行,你要作为一个商业摄影,你拍的过曝,拍的欠曝,拍的一团虚,你都无法彰显我作品的一个质感。从表现手法上的自由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定位自己的作品属于哪一种,我觉得是挺重要的。我们知道目的是什么,以最直接的方法去完成,需要清晰分析艺术与实用在自己作品中孰轻孰重,如何划分,这样应该。更具性价比。但是对于艺术性和本属价值,我们一定要进行衡量,尤其在商业社会中,艺术性是必须有的,因为艺术性是它的工具,我们必须用艺术性来推动商品的。这个商业性、艺术性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作品最终的价值。商品定位是商业摄影成功的法宝,比如我们拍摄的商品是老年用品。我们拍摄的风格就不能太过于前卫,否则他们接受不了。再比如,你试着把一个价值五块钱的洗衣粉拍出奢侈品的逼格,你反而是卖不出去的,因为消费五块钱洗衣粉的人,他更喜欢接受那些接地气的传播方式。你的表达方式离他们太远,他会排斥甚至鄙视你,或者你把LV广告拍的非常接地气,你试试,估计看了广告也没人再买了。这就是这种传播方式无法匹配他的生活态度。在商业摄影中,艺术性植入的多少取决于商品与目标受众的匹配关系。不要把商业摄影与艺术摄影划等号,因为它的第一属性是商业,而艺术只是。它实现商业价值的功率而已。那么如果你做的是艺术摄影,我可以给你一个建议,仅是我自己的一个认为,大家随缘取之,不一定都对。我认为第一,在艺术摄影的一个拍摄中,选题中,无论再怎么耳熟能详的主题,我们一定要表达出独特性。当然这需要独特的思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从观点上人云亦云,虽然是相同的一个事件,但是观点一定要有不同,除非你从表述方法上能有彻底超越前人的独特性,否则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你所表达的主题很多人已经说过了,而且说的比你还好。第二点,我认为更加的重要,就是最好不要利用自己的作品去表达某种常识性的结论,除非他是宣传品。艺术摄影应该是具有更加独特的观看视角,而不是对既有理念的重复。对既有理念重复的表达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所有达到共识性的理念在今天都不值得通过艺术进行表达。我们日常产生的很多常识性的概念,其实它是经不起推敲的,我们以质疑的视角看问题,也是摄影艺术必须懂得的规律,而那些耳熟能详的主题,无一例外。属于社会道德秩序的概念性产物,应该通过解构的眼光来让他产生新的价值。这是我给大家的一个建议。最后一种是娱乐摄影,如果您既不想通过摄影服务于任何人,也不想用摄影去赚钱,更不想用摄影表现什么严肃的艺术,因为你不想那么累。只是出于爱好,想拍出好看的照片,收获朋友圈儿的点赞,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这种属于娱乐摄影,它的价值主要体现为情绪价值。如果是这种摄影就应该卸下包袱,以娱乐和健身为主,千万不能变成摄影的奴隶,不能被摄影牵着鼻子走。总之,希望每位摄影师都能愉快的摄影,在摄影之路上形成自己的独特价值,这是我今天所讲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收听。关于第一期摄影项目《柠檬水》-刘昊晖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