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期:【项目式学习】赵增源 |《项目式学习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文摘   2024-11-09 12:59   湖北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张国华表示,各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呈现课程目标,以主题、项目或活动组织课程内容,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驱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层变革。

其中,以主题、项目或活动组织课程内容,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要求。此外,2022版新课标也提出了“跨学科学习”的要求,而跨学科学习也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法来进行组织,以语文为例,2022版课标“跨学科学习”中提到:

本学习任务群指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从新课标理念来看,语文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还是围绕着跨学科领域,当然,这个项目式学习不一定非得是跨学科的,也可以是学科内的项目式学习(它可能关联最大的是跨学科学习领域)。










那么,是什么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与语文学科怎样有效融合呢?在查阅资料中,我做了如下的笔记: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学生在真实的项目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驱动性问题进行持久深入的探究,发展思维能力,形成关键品格,生成项目成果并展示项目产品。它强调真实情境,主动习得,团队合作、要求教师成为项目的“设计者”。

项目式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以项目为具体教学任务,依据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活动。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数人,通过共同探讨项目的某一主题项目。项目式教学是以真实或模拟情境为基础,挖掘课堂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形成新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学生、项目、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过程中获取知识、技能及转变态度。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学习情境及项目,以任务驱动学习,让学生由被动输入转变为积极探索者的输出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需要注意的是,项目式学习过程并不关注在学生们可以通过一个既定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它更强调学生们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技巧和能力。

项目式学习强调将学习内容与真实世界相连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教师在设计项目时应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选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和参与的主题。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现实意义,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主题为民俗。单元文章分别是小说《社戏》,诗歌《回延安》,散文《安塞腰鼓》《灯笼》,四篇文章文体存在差异性,但均含有民俗文化的教学元素。通过对经典篇目的阅读,学生对民俗认识、民俗文化的要义有了进一步了解,增强了对民俗价值的认同。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从语言运用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用准确流利的语言介绍民俗文化,进而进行仿写训练,提高写作水平。为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设计为民俗文化设计海报、组织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交流会。学生在了解课文中民俗文化、领会民俗文化内涵的同时,借助活动任务,对家乡的民俗文化也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与研究,进而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

教师可在活动伊始向学生介绍项目的背景、目标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学生自主分组并选择研究方向,如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传说、地方习俗等。项目应围绕一个或多个核心问题展开,这些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开放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他们记录观察、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进行反思。

项目式学习要注意情境驱动。例如,我们可以做如下的情景设置: 

下面是关于“品家乡之味、寻文化之根”主题调查实践活动的通知: 

家乡总能牵动我们的情思,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家乡的每一寸土地上留着我们家乡父老乡亲的生命印迹,我们鲜活的生活体验,难以割舍的珍贵记忆。让我们情牵梦绕的一切都飘荡在家乡的风中,无处不在。班级将进行“品家乡之味、寻文化之根”主题调查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比赛。 

比赛时间:20xx年x月x日 

参赛对象:初二6班全体学生 

参赛形式:小组合作进行地区文化调查,在班级中展示小组合作成果PPT,由科任老师推选进入初赛。经由评审团决出三组参加“品家乡之味、寻文化之根”主题家乡文化调查成果展示比赛,最终决出一二三等奖。 

内容要求: 

1、主题鲜明,须符合第四单元家乡文化调查单元要求。

2、作品须为原创作品,内容源自所属地区,积极健康,传递该地区正能量,能体现所属地区风土人情、文化根源。 

本次活动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教学任务,首先由语文老师发布活动通知,调动学生参与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自行组队,通过采访、查阅文献、考察实地等方式,了解家乡,品味家乡风土人情,寻找家乡的文化之根,对家乡的丰富文化提出合理建议,进而实现体味家乡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目标。 

为了参加到项目活动中去,学生必须全体动起来,认识家乡文化有哪些,可供实践调研的有哪些,要从哪里去查阅资料,实地调研,又如何进行访谈,如何筛选信息,如何总结呈现信息,可提供哪些可行性建设发展建议。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便是整个活动的主力军,是问题解决者,是信息辨析筛选的能人,是成果汇报人。这样的项目式实践活动就是我们所追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输出型教学模式。










在项目式实践活动中,我们特别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资源分享,导向清晰。 

需要借助多种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完成活动。教师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既是知识传播者,是方法指引者、是调研过程的导师,还是资源提供者。其中资源提供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调研主体对象的资源查阅途径和部分纸质材料。

2.注重多元性评价。

多评价主体实现多评价方式:小组成员、其他小组、教师、家长、调研对象皆为评价主体。主体不同便有了自评、互评、他评等评价形式。活动不同的阶段又有不同阶段的评价形式,如整合针对性、形成性、终结性等评价方式。

在项目的评价环节,应注意的是,项目的评价不应仅仅关注最终的成果,还应该考虑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创新思维等。这种多维度的评价方式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学生也应被鼓励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增强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综上所述,通过将项目设计与真实生活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教师可以提高项目式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生活意识和科学精神,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素养时代要求课程教学打破学科知识讲授的局限,强调突破学科知识理解与记忆的层面,延伸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层面。项目化学习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了条件和空间。需要强调的是,无论通过哪种路径将学科教学与项目化学习融合到一起,前提都是强调将语文学习与真实的生活情境相结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THE END


供稿:赵增源

编辑:赵增源
审核:商杰



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国名师工作室发展指数项目组。关注:名师工作室建设规划、成果提炼、职业规划、大数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