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民企“轻装上阵”
前小滩
参加某次关于民企发展的座谈会,听到专家们云淡风轻的高论,真的急死了。如果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大家就不会这么超脱了吧。
想大声疾呼:请千万不要低估了当下民企的困难程度。每家的“出险”由头都很具体,看上去事发突然,但是背后有其必然性。企业要自我检视,也需要职能部门和专家们以“上帝视角”客观地加以评估,在“大碰撞”背景下(国际、国内;行业、区域;技术、市场;创新、监管),民营企业及其企业家的“综合健康”指标到底处于什么区间。
想大声疾呼:市场经济是民本经济,民本更多、更直接关联到民企上。这是常识,远非智识。常识的一个特点,就是被人人所熟知,同时又被人人所忽视,甚至无视。都以为已经很认真很积极地倾听了民企诉求,但其实“白天不懂夜的黑”,还是缺乏共鸣和共情。那句老话,依然成立,“管制的办法不少,促进的招数不多”。
有位主板上市公司老总,以开玩笑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五子”尽失:票子(被质押),车子、房子(被抵押),娘子(闹别扭),面子。他是一路响应有关部门的“号召”,也没少享受“选择赢家”的红利,但是当风向意外地掉转,前队变成了后队时,曾经的成绩,还未兑现,就变成了压力山大的负累。曾经雄心壮志,现在却如惊弓之鸟。
想起诸多重要指示——“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只能壮大,不能弱化”“定心丸”“自己人”“固本培元”……句句切中肯綮,又直抵人心。
但是,多半是传导机制出了故障,政策在解码转译过程中被打了折扣,实操的措施还是不解渴,效果欠佳。所以,在咨询会上,我强烈建议课题组要“言人之有感未言,或言之抽象而无法落地”的施工路径。伟大意义、愿景蓝图,无须再言。如何“言”?请从问题入手。
为什么民企老总认同《繁花》?因为它反映了时代变迁的底层逻辑,反映了他们成长发展的心路历程。如何营造《繁花》的当代版?
为什么“耐心资本”提出“你们的股权中最好有点国资”的要求?“耐心资本”,应该投早、投小、投硬核、投长期。偏好投国资参股标的?这个偏好是不是有点偏了?
2023年,上海民企投资占全市1/3。这个数据,全国是1/2。上海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2.5%,低于全市的GDP增速2.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税收增长12.8%,比全市税收增速高7.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的GDP占比是26.6%,税收占比是38.4%。需要想深一层。
进一步,要回答,为什么深圳入围世界500强的多是民企,而上海的多是国企?为什么深圳国企少、国资强?上海可以学什么?
职能部门关于民企民资的“免责”和“避险”情绪,如何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化解?
民企和上海产业“中间空心化”之忧(中等技术、中等收入,中间环节、中间产品),到底什么关系?
……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我们要迎着问题而上。现在最急迫的,是唱响“民企光明论”,破除“外企‘回’不来、国企‘做’不来、民企‘活’不下来”的错误论调。
十万火急。必须立足“全国,统一,大,市场”四个维度,紧扣“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三个关键词,维护“法治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这有赖于打破企业所有制性质的分割和壁垒,让民营企业在稳定、透明、可预期的环境中昂扬再出发。
文章来源:2024年7月8日《国际对标研究报告》
图片来源:互联网
采编:陈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