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后,社融低于预期、海外经济数据有所反复、铜等之前涨幅较大的商品价格有所调整,由此导致股市逐渐走弱,但我们认为这一次回撤空间和时间都不会很大,很难重演2023年Q2反弹后股市跌回前低的情形。原因之一是,每年Q2,经济预期通常会有季节性下降。花旗中国经济意外指数从4月下旬开始走弱,和历年走弱的时间非常类似,而且现在来看,走弱的力度并不是很大。季节性来看,进入7月大概率会企稳。另一个原因是,年初以来,铜、PPI、制造业库存、全球PMI、出口等指标已经在改善了,但由于投资者惯性地更关注过去十年更有效的指标(房地产),所以反而经济预期并没有明显的回升,债市和汇率市场依然偏弱。类似的情况2016年上半年也出现过,彼时螺纹钢等黑色商品和房地产投资等数据明显改善,制造业和出口数据依然偏弱,但是由于2016年之前的十多年,制造业和出口对经济影响比房地产更重要,所以很多投资者觉得制造业和出口不改善,经济周期很难启动,直到Q3和Q4投资者才相信经济企稳了。现在和2016年初的经济结构恰好相反,制造业出口好于房地产和消费,所以这一次领先指标可能会变成PPI、铜、出口等数据,而不是房地产行业的数据。整体来看,Q2的经济数据回撤,不会持续很久,7月以后有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行业和宏观数据重新上行,股市继续回撤空间不大。(1)5月以来,盈利预期走弱原因之一:季节性,走弱幅度小于2023年。2-4月,各行业在流动性缓和的背景下,先后轮番估值修复。制造业预期库存周期见底,出口相关预期海外需求回升,地产链预期房地产政策调整改变行业下降趋势,新能源行业也预期库存和开工降到低位后供需企稳。但进入5月后,社融低于预期、海外经济数据有所反复、铜等之前涨幅较大的商品价格有所调整,由此导致股市逐渐走弱,我们认为本质上是投资者对后续盈利改善有较多的担心。我们认为,5月盈利预期下降并不需要太担心,原因之一是,每年Q2,经济预期通常会有季节性下降,因为年初政策规划较多、各行业也强调开门红,经济预期容易偏高,导致投资者把年底可能的改善提前预期,由此可能导致Q2不及预期。从图1能够看到,花旗中国经济意外指数从4月下旬开始走弱,和历年走弱的时间类似,而且现在来看,走弱的力度并不是很大。季节性来看,进入7月大概率会企稳。(2)5月以来,盈利预期走弱原因之二:供需较好的铜领先上涨,但其他行业拖累整体经济预期。2002-2011年铜价是每一次中国经济底部的领先指标。2000、2002、2005、2008年的经济底部均出现了铜价提前见底或提前上涨,但2012年之后,指标失效,2012年经济弱反弹铜价持续震荡,2016年国内GDP早于铜价见底,2020年疫情后,经济回升和铜价上涨同步。背后核心原因是2000-2011年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动力是出口和制造业,2012-2020年期间,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动力来自房地产。而铜的下游需求和制造业、出口的相关性更高。展望未来的中国经济,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潜力大幅下降,经济增长点可能会更依赖海外、依赖制造业的韧性,所以铜价这个领先指标可能会重新回归。而年初以来,制造业出口和整体经济的分化,我们认为本质上可能是领先指标改善的时候,同步指标还没改善。我们以2016年初为例,看一下2016-2017年经济改善周期初期,领先指标和其他经济相关指标的关系。事后来看,2016-2017年是两年经济回升周期。但在2016年上半年投资者对经济的分歧很大,并且悲观预期更主流。因为从10年期国债利率和人民币汇率来看,2016年上半年都很弱。从商品市场来看,2016年上半年螺纹钢价格开始快速走强,而其他商品(比如铜)一直是底部震荡。螺纹钢表现强的原因,从供给来看,主要是因为国内推进供给侧改革,黑色商品供给受影响最直接,从需求来看,当时出口和制造业需求很弱,但房地产投资开始逐渐企稳,所以螺纹钢也是更受益。但是由于2016年之前的十多年,制造业和出口对经济影响比房地产更重要,所以很多投资者觉得制造业和出口不改善,经济周期很难启动。
这种分歧和担心在今年也出现了。年初以来,铜等有色商品的价格比螺纹钢等黑色商品价格更强,供给层面有产能格局好的优势,需求层面海外经济和出口数据更好。但是由于投资者惯性地更关注过去十年更有效的指标(房地产),所以反而经济预期并没有明显的回升,债市和汇率市场依然偏弱。按照2016年上半年的经验,领先指标是会发生变化的,我们应该重视已经在改善的铜、PPI、制造业库存、全球PMI、出口等指标,这些可能是这一轮经济的领先指标。(3)重视制造业和出口等指标的持续变化,可能是新一轮经济回升的领先指标。从全球的PMI来看,各国PMI从去年开始逐渐触底,年初出现了更强的回升,考虑到这种回升并不是某一个国家单独出现的,所以可能更多是全球经济周期自然回升的力量,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政策的影响。中国的进出口也开始回到正值,我们认为这应该是全球PMI回升的影响。 (4)短期A股策略观点:休整时间已完成一半,回撤空间有限,再次上涨可能需要等待7月。我们认为近期的休整本质上是历次熊市结束后,市场上涨一个季度之后大多都会出现的阶段性休整。2005年以来历次牛市第一年的第二个季度均出现了休整。休整是左侧估值修复到右侧业绩兑现之间的切换,历史上基于业绩兑现的速度力度,会有三种结局。(1)乐观结局(2005H2-2006H2、200804-200904):有较强的盈利,也有较多的增量资金。当前较难出现类似情形。(2)中性结局(2013年、2016年、2019年):有弱盈利或弱增量资金。当前与该情形较为相似。(3)悲观结局(2012年、2023年):熊市还没结束,盈利还在下行且居民资金还在离场。当前出现该种情况的概率较小。近期开启的调整可以类比中性情形,时间上可能还未走完,空间上可能不大。我们认为,7月以后,可能会再次开启上涨,主要的催化可能来自中报披露、三中全会和地产政策对销售的影响。 年度建议配置顺序:上游周期>汽车汽零、出海>金融地产>AI、医药&半导体&新能源>消费,排序靠前的可能是未来牛市的最强主线。我们认为熊市结束后第一波普涨和轮涨已经结束,因为流动性危机缓和、投资者预期大部分行业盈利接近底部,所以大部分投资者(特别是类似私募、外资、固收+、保险等绝对收益投资者)过去一个季度均有所增配A股,由此导致大部分一级行业都出现了估值修复,这也比较符合历史上历次熊市结束后第一个季度的板块特征。但从现在到年底,业绩兑现或将会重新变成较重要的逻辑。 上游周期股可能还会强者恒强。商品价格上行刚从黄金轮到工业金属,我们判断离顶点还有1-2年的时间,基本面大概率不需要担心。对上游周期的后续展望:(1)上游周期行情能否持续核心看商品价格。我们认为价格上涨还处在初段,现在全球经济短周期(库存周期)还处在低位,后续随着库存周期回升,我们认为价格大概率1-2年有望持续上涨。(2)强势股补跌一般1-2周内结束。参考2016-2021年白酒,如果是因为交易拥挤导致的强势股补跌,一般1-2周内结束。(3)什么情况下周期会出现季度调整?参考2016-2021年白酒牛市经验,如果非熊市,通常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基本面出现阶段性担心、且其他行业集中出现基本面逻辑明显改善、同时市场季度内持续震荡或下跌。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大概率会出现季度调整,而我们认为当下出现季度调整的概率不高。本周A股主要指数绝大部分上涨,中小100(0.88%),创业板50(0.87%),创业板指(0.58%)涨幅较高。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分化,其中通信(6.01%)、电子(4.67%)领涨,食品饮料(-2.89%)、农林牧渔(-2.99%)、交通运输(-3.72%)领跌。概念股中,科创次新股(11.10%)、光刻胶(9.85%)、电子纸(9.06%)领涨,川普概念股(-13.97%)、3D打印(-12.29%)、猴痘概念股(-8.72%)领跌。 本报告完整版请参考信达策略团队发表的研报全文。
本文源自报告:《股市继续回撤空间不大》
报告发布时间:2024年6月16日
发布报告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樊继拓 S1500521060001 ;李畅 S1500523070001;张颖锐 S1500523110004
特别声明
本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仅供《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专业投资者使用;非专业投资者擅自使用本公众号信息进行投资,本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分析师声明
负责本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的每一位分析师在此申明,本人具有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注册登记为证券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所表述的所有观点准确反映了分析师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薪酬的任何组成部分不曾与,不与,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分析意见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
免责声明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由信达证券制作并发布。
本报告是针对与信达证券签署服务协议的签约客户的专属研究产品,为该类客户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辅助和参考,双方对权利与义务均有严格约定。本报告仅提供给上述特定客户,并不面向公众发布。信达证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客户应当认识到有关本报告的电话、短信、邮件提示仅为研究观点的简要沟通,对本报告的参考使用须以本报告的完整版本为准。
本报告是基于信达证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编制,但信达证券不保证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本报告最初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涉及证券或投资标的的历史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保证。在不同时期,或因使用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致使信达证券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对此信达证券可不发出特别通知。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若有必要应寻求专家意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仅供参考,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信达证券或其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并可能会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
本报告版权仅为信达证券所有。未经信达证券书面同意,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布、转发或引用本报告的任何部分。若信达证券以外的机构向其客户发放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信达证券对此等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同时不构成信达证券向发送本报告的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
如未经信达证券授权,私自转载或者转发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转载或转发者承担。信达证券将保留随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欢迎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