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4年全年,我国经济增长稳中有进、稳中有升,1~3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5.3%/4.7%/4.6%,假设全年可以达到5%的目标,4季度需要回升至5.5%。
展望2025年,无疑会更加波澜壮阔。对内,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承上启下;对外,特朗普即将上任,中国将再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对此,我们将自上而下,从增长、政策,以及消费、投资、出口等三架马车,详细分析2025年增长前景,以及中国内部蕴含的成长动能。
增长:
预计目标增速依然设置在5%左右
毋庸讳言,2025年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面临着更大挑战。2024年前3季度净出口对GDP拉动达到1.1个百分点,高于2022年全年的0.5个百分点和2023年全年的负0.6个百分点。我们能在2024年完成5%的增长目标,出口的意外增长起了很大作用。
特朗普曾妄言要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60%的关税,尽管对美出口比例已经从2018年的19.3%下降至2023年的14.8%。但预计加征关税依然会对我国经济形成一定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维持5%的增长目标,可以彰显我国的战略定力和增长潜能,有助于稳定社会预期和人心士气,保证各项刺激政策上效下达。信心比金子还要宝贵,只有居民、企业、政府对未来有信心,中国经济才能摆脱债务—通缩螺旋,步入上升通道。
而且,中国确实有能力实现5%的增长。中央在2024年引而不发,专注于固本培元,为应对特朗普上台预留大量政策空间,无论是提高赤字率、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还是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领域,都可以直接形成国内需求,刺激提高经济增速。
从必要性上来说,要实现 “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2021至2035年实际GDP年均增速不得低于4.73%,中国2021至2023年分别为8.4%/3%/5.2%,2025年实现较快增长,为十四五完美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政策:
货币适度宽松,财政更加积极
中央对2025年的政策定调非常积极,12月政治局会议甚至有“超常规逆周期”的表述。回顾历史,“宽松货币”+“积极财政”,上一次出现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期间。
就货币政策而言,2025年,预计总量政策与结构政策并行,降准降息依然是央行的主要抓手,保证社会上流动性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汇率基本稳定。
降准仍有较大空间。当前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6.6%,如果算上12月,预计2024年将会降准1.25~1.5个百分点。考虑到央行曾声明降准不覆盖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5%或是央行心理底线。这样来看,降准依然有1.6个百分点的空间,如果认为2025年宽松力度更大,政策下限大概是2024年的1.25个百分点。
汇率不再掣肘,降息或将超预期。过去,由于降息会导致中美利差加大、人民币贬值,央行在实行货币宽松时受到汇率制约。不过,2025年,美联储预计降息75BP,中美利差有望收窄,且汇率贬值可以部分抵消关税影响。央行对人民币贬值的容忍度或将上升。基准情形下,央行或将降息30~40BP,乐观情形下,央行或将降息60~70BP。
就财政政策而言,对经济增长作用可能还要大于货币政策。当前,中国处于宽货币、紧信用中,大量流动性在金融体系中空转,“流动性陷阱”导致宽松货币效果不显。
既然居民、企业都缺乏信心,由政府提供需求势在必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提升财政赤字率,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等,从历次财政刺激力度出发:2012至2023年间,财政赤字率在1.5%~3.6%之间,鉴于3%被视为中性赤字率,我们估计2025年财政赤字率超过3%,达到3.6%~4%;超长期特别国债分别在1998年、2007年、2020年、2024年发行2700亿、1.55万亿、1万亿、1万亿,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表示会连续几年发行,预计2025年会在1万亿的基础上继续增加;2024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3.9万亿元,预计2025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会超过3.9万亿元。
消费:
会议定位为首要任务,刺激内需必备选项
截至2024年11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3.5%,相较于2023年全年的7.2%共计下降3.7个百分点。
随着消费总量明显下行,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点数显著下降。2024年前3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9.9%,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2023年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5%,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九项重点任务中,“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排在首位。既然出口遭受冲击已经不可避免,提振内需便成为必行之路。
居民消费之所以不振,主要是收入效应和财富效应的冲击,工资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收入主要与就业相关,截至2024年11月,16~24岁、25~29岁、30~59岁劳动力失业率分别为16.10%、6.70%、3.80%,相较2023年年底分别上升1.2、0.6、-0.1个百分点;居民财富主要配置在房产、存款、股票等大类资产上,但是,除去股市在年底大涨,其余类型资产收益率都在下降,例如11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降6.10%,呈现出加速赶底的趋势;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调,叠加手工补息等措施取消影响,以四大国有行为例,1年期的利率仅为1.1%,2年期的利率仅为1.2%,3年期的利率仅为1.5%,5年期的利率仅为1.55%,
不过,到2025年,我们预计会有诸多利好因素释放:第一,刺激消费政策延续,以旧换新、消费券等补贴政策将在2025年继续推行,托底耐用品消费需求;第二,失业率下降趋势延续,随着稳增长、稳就业政策落地,失业率下行有利于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可以减少支出,且2025年可以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现金补贴,这些都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最终可与消费形成互相促进的共振和协同;第三,收储资金到位,房地产有望触底企稳,存款利率下调影响边际下降,债市收益率集中兑现资本利得,股市有望重现结构性行情,从而有效激活财富效应,提振国内消费。考虑到2025年价格会有好转,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速会上升至5%左右。
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回升,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2024年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3%,高于2023年全年3%的增长,主要是存量设备更新导致的制造业投资高增。
基础设施投资一向是政府提振经济的重要抓手。但相对于2023年全年5.9%的增速,2024年前11个月仅为4.2%,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主要是经济下行导致财政收入下降、专项债发债速度相对较慢,以及地方缺乏优质投资项目。
不过,假如2025年财政政策力度加大,财政赤字空间更大,且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增大,叠加此前10万亿化债为地方政府每年节约6000亿,中央和地方挪腾周转的空间会更大。并且,随着国债收益率下行,无风险利率下降会使得投资项目性价比被动上升,这将极大增加地方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的能力和积极性。考虑到基础设施投资要对经济起到拉动作用,我们预计基础设施投资(狭义)至少不低于5%,可能回升至6%附近。
制造业投资或将小幅减速,但依然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前11个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长9.3%,显著高于2023年全年的6.3%,概因制造业投资除去与经济景气度相关外,设备更新等产业政策同样有较大影响。不过,截至2024年10月,规上工业企业负债率上升至57.90%,为2014年9月以来新高,且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利润下滑4.3%,再考虑到2024年本身的高基数,以及2025年即将到来的需求冲击,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速相较于2024年将有所下滑,可能维持在7.5%左右。
房地产投资对整体投资拖累或将收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与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相比,措辞更加坚定和强硬。截至11月,中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累计下降16%,相较年初降幅逐渐收窄,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6.10%,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8.5%,呈现出加速赶底、企稳反弹的趋势。考虑到“量在价先”,以及销售政策放宽、商品房收储政策的影响,预计202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速度或将明显收窄,全年可能下降6%。
出口:
特朗普上任,外需冲击不可避免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出口规模高达23.04万亿元,同比增长6.7%,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分国别来看,截至11月,我国对美国、欧盟、日本、东南亚、俄罗斯、拉丁美洲、非洲出口增速分别为3.9%、2.4%、-3.4%、11.2%、4%、12.7%、1.4%,相较2023年全年分别变动17、12.6、5、16.2、-42.9、15.1、-6.1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边际变化较大,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同样贡献不小。深究2024年出口高增的原因,主要是发达国家开启补库周期、“抢出口”的拉动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考虑到特朗普即使上台,关税政策亦有一定的博弈空间,我们预计“抢出口”会延续到明年上半年。下半年,新一轮中美关税战可能开启,且出口前置导致需求自然下降。
全年来看,由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且拜登执政时投资的制造业工厂开始生产,对美出口大概率下降;在特朗普当选以后,欧洲在电动车关税上大幅让步,且特朗普主张对俄友好,中欧有联手反制美国的合作空间,对欧出口或有变数;IMF预测,发展中国家2025年GDP增速将维持在4.2%,其中,拉丁美洲、非洲等环比上年都将有所加速,预计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将保持韧性,2025年出口增速大概在1.2%左右。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公众号“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封面图来自壹图网。
(可在“星图金融研究院”公众号后台回复“进群”,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免费加入星图金融研究院读者交流群,群内每日分享市场观点。)
编辑:胡伟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