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首个交易日,永辉超市硬是走出了独立行情。
1月2日,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截至收盘,沪指跌2.66%,深成指跌3.14%,创业板指跌3.79%,全市场超过4300只个股下跌。在这种万马齐喑的情况下,零售成为少数几个收红的板块,其中,永辉超市收涨7.26%,盘中一度冲击涨停。
拉长来看,永辉超市近来确实“扬眉吐气”,2024年,永辉超市全年股价涨幅达到了124.82%,最高升至7.84元/股,除去去年“924行情”的东风以外,更为关键是“胖改”打开了永辉超市未来业绩的想象空间。
在去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成为政策关注重点,大消费受到市场高度看好,被认为很可能是2025年A股行情的中流砥柱。
作为超市行业的领头羊,经历“胖改”以后,永辉超市会有多大的增长空间呢?
01
永辉超市是一家布局全国的生鲜连锁超市龙头。公司成立于2001年,目前已经成长为一家以现代物流为支撑,以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为两翼,以实业开发为基础的大型集团企业。截至1月2日,据永辉官网显示,公司业务覆盖29个省份、438个城市,共计有774家门店。
永辉超市业务主要可以分为零售业和服务业。具体来说,零售业就是低买高卖,赚取商品销售环节产生的差价,因此,零售业营收规模大,但毛利率相对较低,2023年营收占比为93.73%,但毛利率仅为16.32%,毛利占比下降至72.03%;服务业是当“二房东”而非零售商,通过向供应商提供销售场所,收取宣传服务费、推广促销费、仓储服务费等等,这部分业务毛利率相对较高,2023年营收占比为6.27%,但毛利率为94.72%,毛利占比上升至27.97%。
更进一步,永辉超市的零售业还可以拆分为生鲜及加工和食品用品(含服装)。生鲜是永辉超市的杀手锏,也是永辉超市的起家根本。尽管生鲜产品毛利率较低,譬如永辉超市生鲜及加工业务毛利率为13.16%,远低于零售业整体的16.32%和食品用品(服装)的18.89%,但由于生鲜保质期较短,客户往往需要高频采购,从而成为永辉超市聚集人气、吸引客流的重要手段。只要有源源不断的顾客入场,永辉超市就可以通过强制动线等方法,吸引顾客购买低频、高毛利的产品,从长尾效应中获利。
公司营收和净利润逐年下降,传统经营模式遭遇挑战。永辉超市营收和净利润均在2020年触顶,此后,由于居民消费意愿下滑、消费习惯变化、行业竞争加剧等多种原因,公司持续关停亏损门店,导致公司营收逐年下降,并在2021年遭受了首度亏损。自2021至2023年的3年间,公司营收分别-1.07%、-12.71%、-12.14%, 净利润分别-39.44%、-27.63%、-13.29%。截至2024年9月,公司营收为545.49亿元,同比-12.14%;净利润为-0.78亿元,同比-248.91%。随着线上消费占比提升,以及会员店、折扣店和社区团购的崛起,以永辉为代表的传统超市在零售市场中的份额明显下降,针对传统经营模式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02
中国超市行业经历了三个时代:
第一,大消费时代到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改善生活需求旺盛,拥有大量优质商品的超市成为居民线下采购的重要途径,超市行业在时代红利下经历了快速增长,永辉、步步高、大润发等企业崛起;
第二,互联网时代到来,以淘宝、京东、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崛起,网上购物在标准化、非即时性的商品,例如美妆、电子等商品中快速渗透,线上消费占比快速提升,大量挤占线下消费,以及超市的市场份额;
第三,新消费业态崛起,如果说电商尚可与超市共存,无法完全取代超市,以折扣店、会员店、前置仓、社区团购为代表的新消费直接瞄准超市赖以生存的即时消费、线下消费,导致超市行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头。
我们统计了8家上市超市自2016年以来的历年营收,2020年,8家上市超市总体营收为1602.33亿元,同比增长1.88%,但在2021至2023年的3年间,8家上市超市总体营收分别-3.52%、-3.35%、-12.71%,已经倒退到2018年的水平。由此可见,这确实不是永辉超市一家的问题,而是整个超市行业的困境。
在过去,超市主要扮演“二房东”角色。具体到永辉超市身上,其实就是年报中的“服务业”,也就是通过向供应商“出租货架”,收取各种服务费。这种业务具有低营收、高毛利的特点,成为超市盈利的重要来源,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超市对于商品丧失管控权。由于无法选出优质商品,超市无法与高端会员店开展竞争,丧失了大量高端客户,同样,由于无法压低价格,超市无法与中低端折扣店竞争,丧失了大量价格敏感客户,处于两头挨打的阶段。
相对于其他超市的二房东,胖东来是真正的“零售商”。当下,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早已是“需求主导”而非“供给主导”。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不缺乏供给,缺乏的是市场和需求。传统超市要与新消费业态开展竞争,依靠过去KA模式的简单平铺商品肯定是走不通,必须摒弃过去“以供给为中心”的经营思维和模式,转而“以需求为中心”,满足零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传统超市需要深刻变革。一方面,超市必须去除中间环节,获取对商品的管控权,如此,超市才能大量上架、陈列优质商品,并对商品进行自主定价,与会员店竞争品质,与折扣店竞争价格;另一方面,超市不能局限于“卖货”,必须要在服务上下苦功,为客户提供良好的购物体验,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流量,通过扩大销售摊平固定成本,保证营收规模,从微薄的毛利中获得利润。
03
永辉“胖改”,既是求变,也是求生。
结合上文对零售渠道业态变迁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大致了解永辉 超市进行“胖改”的原因、难点和方法,并大致分析永辉超市未来的发展。
永辉超市“胖改”主要有三大重点工作:
第一,改革采购模式,获得商品主导权。现在,永辉超市已经与部分品牌商沟通,要求自经销商转为厂家直采,并获得对商品价格的主导权,作为回报,永辉超市承诺可以取消前后台费用、取消退换货要求、超短账期等等。同时,永辉超市还梳理了改造门店的商品结构,大量下架过时品类,增加潮流时尚商品,并增加了门店对商品的选择权,允许店长驳回动销差的商品。如此,永辉超市旗下的门店将获得两大权力,即对商品的定价权和选择权,自由裁量空间更大。
第二,提高员工待遇,改善客户消费体验。在向胖东来学习以后,通过提高基本工资、增加年假天数、设立休息室等,改造门店的员工福利水平明显改善,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稳定性有望提高。结合取消强制动线、增设客户休息区等措施,有望从软件、硬件两方面提高客户购物体验,持续吸引更多的客流。
第三,迎合时代需求,增加熟食比例。过去,永辉超市的一大杀手锏就是生鲜产品。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居民在家做饭的次数减少,对于熟食需求逐渐替代生鲜需求,隔壁日本便是如此。在改革中,永辉超市大幅增加了熟食占比,减少生鲜占比,加工商品有望成为永辉超市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关键。据方正证券统计,在胖东来帮扶的郑州信万广场店(胖东来帮扶调改的首家永辉门店),生鲜比例从40%下降至17%,加工食品比例上升至45%。
对永辉超市来说,转型并非是没有风险。毕竟,做零售商是很苦很累的活儿,有一个环节管控不好,微薄的毛利就可能消耗殆尽。即使是永辉超市“拜师学艺”的胖东来,2023年营收为107亿元,净利润仅为1.4亿元,净利率仅为1.31%。利润薄的像纸,不是夸张,而是铁一样的事实。
更何况,做“二房东”,风险由供应商承担,做“零售商”,固然可以获得商品主导权,但相应的风险也将由永辉超市承担。选品、订货、库存等,都将由永辉自主主导。诚然,永辉在过去发展中,在供应链、物流、数字化等方面具备较强基础。但相较于胖东来局促于许昌、新乡两地,业务遍布全国的永辉无疑面临更大的挑战。
无论如何,永辉超市的第一步已经迈出去了,并且,无论是“胖改”,还是永辉“自调”,相较改造之前,门店客流量、销售额都明显上升。
据商业观察家报道,永辉超市是实体商超中改革最为坚决的公司。三季报显示,仅在三季度,永辉超市就有10家调改门店开业。
回顾历史,勇于自我革命正是永辉超市得以发展壮大的关键,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对永辉超市的未来拭目以待。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公众号“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封面图来自壹图网。
(可在“星图金融研究院”公众号后台回复“进群”,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免费加入星图金融研究院读者交流群,群内每日分享市场观点。)
编辑:胡伟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