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软件在上一个时代吞噬了世界并极大地改变了各行各业一样,品味现在正在吞噬软件,随之而来的是硅谷。
2011 年,Marc Andreessen 宣布软件正在吞噬世界。有一段时间,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实。软件是转型的引擎,它彻底改变了从技术到金融、零售到医疗保健的方方面面。
那时,技术实力意味着市场主导地位。硅谷的精神中心 YC将技术创始人评为天选之人。那些能够显现和掌握软件的人被视为神。风险投资家资助了那些能够将代码扩展到巨大高度的人。毕竟,仅靠软件就可以快速有效地改变大型传统行业。
今天的情况不同了。软件已经商品化。这是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和复杂性以及编码作为一种技能民主化的结果。AI 进入主流加速了这一转变。技术和文化之间的界限正在模糊。因此,仅仅构建出色的技术已经不够了。
每个人的软件都足够好。软件曾经是武器,现在它只是一种工具。
在一个稀缺的世界里,我们珍惜工具。在一个富饶的世界里,我们珍视品味。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而且很多重点已经转移——从技术到分销,现在,也转移到其他领域:品味。Taste is eating software. Taste is the new weapon.
品味正在吞噬软件。品味是新武器。
无论是通过产品设计、品牌还是用户体验来表达,品味现在都定义了产品如何被感知和感受,以及它如何被采用,即分发——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技术已经与文化深深交织在一起。现在,人们将技术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无论他们身在何处、职业或地位如何。
现在服务的市场是文化市场,其中实用性加品味是基础。
在这个新时代,功能性产品越来越多地成为大型文化运动的参与者的支持者。因此,以某种方式,创始人们意识到他们必须做的不仅仅是代码,而不是技术。 实用性始终是关键,但创始人还需要调整设计、品牌、体验、讲故事、社区和文化相关性。
史蒂夫乔布斯和埃隆马斯克等人不仅因为他们的技术创新而受到钦佩,还因为他们将产品和自己变成文化偶像的方式。但竞争不再仅仅局限于科技界——创始人们还面临着在分销、品牌、访问和文化共鸣方面具有优势的名人和影响者,即使他们并不精通技术。品味的提升带来了经验和观点的大熔炉。因此,品味的必要性将挑战“传统”硅谷。
你可以看看苹果、特斯拉和 Airbnb 等公司,说口味很重要,因为它们是典型的面向消费者的企业。但这还不是全部——消费者驱动的特征(如品味)已经渗透到科技世界的每个角落。曾经优先考虑功能甚至 B2B 软件的 B2C 行业现在感受到了用户体验、设计、美学和讲故事的吸引力。Arc 正在挑战以设计和品牌为核心卖点的传统 Web 浏览器。像 Linear 这样的工具,一种面向软件团队的项目管理工具,以其有原则的公司建设方法和大量复制的着陆页设计而闻名,就像它们以其产品的功能而闻名。4 像 Arc 和 Linear 这样的公司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美学生态系统,邀请用户和倡导者成为他们世界的一部分,并产生大量的数字和文字口碑。(他们的故事仍未完成,但他们在硅谷的这个领域中脱颖而出。)即使在最前沿的技术领域,品味也与技术本身一样塑造着未来。
在通用 AI 聊天机器人领域,OpenAI 的 ChatGPT 成为市场领导者。从那时起,Anthropic 的 Claude、Google 的 Gemini、Meta 的 Llama、Microsoft Copilot、Perplexity、Poe 等人从不同角度加入了这场竞赛。是的,他们在技术优势上竞争,但随着 AI 的改进速度,感觉他们将在类似的功能上趋同。
那么他们是如何竞争的呢?关于它们的外观、感觉以及它们给用户带来的感受。 交互的微妙之处(界面的直观、友好或无缝程度)和品牌美学(从有趣的网站到营销信息)现在是差异化因素,用户更喜欢符合他们个人价值观的工具。所有这些都应该交织在一个产品中,但它仍然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区别。
投资者不能再只为最好的工程团队提供资金,然后等待。
他们正在寻找能够捕捉文化相关性并反映日益多样化市场的价值观、审美和品味的团队。投资者如何在这种新环境中定位自己?他们押注于能够捕捉文化时代精神的品味驱动型创始人。他们也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和公司品牌。他们重新设计自己的网站,撰写宣言,推出播客,并与文化巨头联手。(是的,人们仍然会质疑 VC 是否甚至 “获得” 了味道。
代码很便宜。现在,金钱追逐着包裹在品味中的实用性,用美丽的形式雕刻的功能,以及用艺术性构建的技术。
但究竟什么是味道?字典说它是辨别什么是好质量或高审美标准的能力。但谁设定了这个标准呢?品味在个人层面上是主观的——每个人对品味都有自己的个人解释——但在特定的文化或社区中,它是可以校准的。品味是设计、用户体验和情感共鸣的某种组合,它定义了产品如何与人们建立联系,并与他们的价值观和身份保持一致。 这些东西都不是 味道;它们是表达味道的人工制品或效果。至少,品味不是平淡无奇的——它是固执己见的。正如阿诺德·贝内特 (Arnold Bennett) 的名言:“好品味比坏品味好,但坏品味总比没有品味好。产品在你使用它们时让你有所感觉,它们也会让其他人对你有所感觉。产品不再只是功能性工具;它们是情感接触点。产品越来越多地被设计为自我表达和社会信号的载体,反映您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身份。以技术为核心的产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艺术。如果属实,这也意味着其他参与者对生态系统变得至关重要:艺术家、设计师、创作者、创意总监、媒体公司。
更多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谁是品味的造王者和守门人?对口味的更多关注会引发什么样的文化战争?一家公司所在的城市或文化是否更重要?10没有人拥有“品味”,但肯定会有足够多的人尝试。
正如软件在上一个时代吞噬了世界并改变了各行各业一样,品味现在正在吞噬软件,随之而来的是硅谷。在硅谷的这个新时代,品味不仅仅是一个优势,而是未来。最引人注目的初创公司将是那些将出色的技术与出色的品味相结合的初创公司。即使是追求解锁技术突破,也必须牢记品味和文化共鸣,而不仅仅是为了技术本身。 仅靠味道是不会赢的,但如果没有味道发挥重要作用,您就不会赢。
随着品味不断渗透到每个角落,创始人和风险投资家的角色也在不断发展。创始人现在必须掌握文化共鸣和技术创新。那么投资者呢?他们必须押注哪些公司将引领下一波创新浪潮,科技和文化不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融合为一体。有些人不喜欢这样,有些人会反抗它,有些人只是试图等待它结束——但这是时代的标志。创始人必须成为品味创造者,而风险投资家必须成为品味的仲裁者。
挑战:实用性仍然需要尊重。理论仍然需要执行。更多的人认为他们有很好的品味,而不是现实。也许 taste 可以识别 taste,但 metrics 可以识别它吗?它更像是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 “共鸣” — 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