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寺南庄北侧硖石山中,因寺内的释迦牟尼佛像端坐于莲花座之上而得名。青莲寺分为上寺(新青莲寺)和下寺(古青莲寺)。
下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坐西面东,坐北朝南,位于上寺南偏西500米的碘石山隅,其院内核心建筑由南北两殿与一座舍利塔组成,正殿和南殿是由于殿宇垮塌严重,后代进行了复建,包括正殿、南殿各3间;寺庙中存有19尊彩塑,分布于释迦殿和弥勒殿,其中释迦殿有12尊宋代彩塑,而弥勒殿内所存7尊彩塑都是唐代遗存,后期文章做详细分享。
本篇文章先和大家分享观音阁中那19尊北宋彩塑。
观音阁,又称罗汉堂,始建于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年间(1101年),是主殿大雄宝殿的东侧配殿;其面阔三开间,二层建筑,前檐设插廊,屋顶为悬山顶形制,宋建清修;清乾隆十年,为防湫溢,将观音堂和相对位置的地藏阁由一层改为二层楼阁,原有首层殿堂(包括彩塑)移至二层,楼阁侧设木梯登临;观音阁彩绘泥塑和壁画,沿二层正面东墙及两侧南北墙分布而塑,坐台与墙体等长;东墙塑像9尊,南墙、北墙各有5尊,共计有19尊;坐台均由青砖砌制而成,为减轻二层荷载,北侧坐台最外侧一层砖体被移去,使得这一侧彩塑前脚掌均悬空。
观世音菩萨像端坐于神台中心,左脚下悬、右腿撑在台面之上,塑像总高1.8m;菩萨头戴花冠,头部细辫由耳后垂于肩头,身披锦帛,胸口佩戴璎珞装饰,敞胸着内衣,玉带打结于腹部,衣着宽松华丽,衣服纹理圆润流畅,面容圆润,眼神俯视坛下,表情泰然自若。
观世音菩萨像左右两侧有散财童子和龙女像胁侍。其中散财童子塑像总高0.94m,面容丰满,满脸稚气,头顶中部留一小辫,肩披锦帛飘带,脖套项环,腰间系玉带,双手合十,整个体型壮硕,但又有孩童的天真之气;龙女塑像总高为0.98m,与散财童子基本同高,用红巾束发,脖套项环,身着长裙,手部已残缺,其面容俊美,面态善良娴静,姿态优雅,手捧金色宝珠。虽然后世对塑像外表进行了补绘装点,但宋风犹存。
除了中心位置的观世音菩萨、散财童子、龙女像塑像以外,沿次间后墙和两侧山墙依次分布着十六尊罗汉坐像,以观世音菩萨和其胁侍为中心两侧各八尊,其高度在1.27m到1.43m之间。从观世音菩萨身旁至左侧末尾,罗汉像名称分别为宾头卢尊者、迦诺迦跋黎堕阇尊者、诺矩罗尊者、迦里迦尊者、戌博迦尊者、罗怙罗尊者、因竭陀尊者、阿氏多尊者;从观世音菩萨身旁至右侧末尾,罗汉像名称分别为迦诺迦伐蹉尊者、苏频陀尊者、须跋陀罗尊者、伐阇罗弗多罗尊者、半托迦尊者、那迦犀那尊者、伐那婆斯尊者、注荼半托迦尊者。
这些罗汉彩塑表现出浓厚的世俗化和情感化的特征,塑像除了雕刻出了各个罗汉的形象和表情,同时也很生动的刻画出了他们的年龄和性格特点。这一组罗汉像根据其外貌特征和表情动作,可以细分为老、中、青三个层级;罗汉的性格有温润、恭顺、善良、威武、坚毅、暴躁等;罗汉的装束有着僧衣、袒胸腹、露肩膀、侧披褂、露上身、裸双足等;罗汉的坐姿有结跏趺坐、半结跏趺坐、侧身就坐、双足下垂这四大类;罗汉的神情有凝神、思索、禅定、虔诚、彪悍、凶猛、刚毅等等。所有罗汉从装束、表情、性格、坐姿等等方面变化多端、无一雷同,其中有两位罗汉的神情和姿态——横眉怒目、挥手行拳,其生动姿态让人心生敬畏。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1.《山西古代塑像》——柴泽俊 柴玉梅
2. 网络资源
... The End ...
古建漫谈
一个醉心古建筑的小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