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李壹尘”
关注我,一起每天进步一点点
这是我日更公众号第439/1000天
昨天发表的文章《好吧,我摊牌,这周我摆烂了!【第51周复盘】》,我反思了上周出现的一些问题。
回顾过去的一周,可以说是我日更400多天以来最懈怠、最懒散的一周,七篇推文中有三篇是以前的文章,也就是说,我整整三天没有输出新内容。
上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在日更初期,当时我准备了三篇稿子以备不时之需,结果还不到一周,三篇备稿就用完了。
从那之后,我就再也没写过备稿,全都是前一天写完,第二天定时发表。
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一篇文章都是新鲜热乎的;坏处是一旦有事耽搁或心情不好,就完不成了。
为了不让“日更1000天”的目标中断,我曾经改稿到凌晨三点,也曾大醉之后、高烧之时写稿……最疯狂的是100天读书会期间,我主持完活动后,从22点写到次日凌晨,然后早上六点又准时起床,如此高强度的连续坚持了100天。
自9月份辞职以来,尽管时间宽松了许多,但心里这根弦却并没有放松,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杂事和各种压力。
刚开始,我一个人离职还算凑合,但随后妻子也失去了工作,虽然我俩并不是特别焦虑,也不着急找工作,毕竟马上就过年了,年后再找也没事,但心里还是有点压力的。
上周,除了打印工资流水、搜集资料之外,我几乎啥都没干。打官司的事交给律师,我们啥都不用管,只等着结果就行了。
然而,我也不知道为啥,那股“决不放弃”的心气一下子泄了,那根“决不断更”的弦也一下子崩了,我开始变得极度抗拒写作。
每天,我只是坐在电脑前做做样子,或者拿本书装模作样的画画线,心思早就飘远了,一切都是在应付而已。
就这样拖啊拖,一直拖到晚上,实在写不出来,我就翻出以前的文章,稍加修改之后就发表了。
为什么我会出现这种状态?
我觉得,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
01
现实干扰
《被讨厌的勇气》说:人的一切烦恼,皆来自于人际关系。
全职写作之后,我的人际关系简单了许多,烦恼大部分来源于这场官司。
和我妻子一起被辞退的还有两个人,每天大家聚在一起,没啥别的事,话题总是离不开这场官司。
尽管我的心态很放松,大不了就是败诉,然后重新找工作嘛,但是经不起他们反复不停的念叨,搞得我心烦意乱。
压力就像一杯慢性毒药,一开始没啥感觉,随着毒素慢慢积累,悄然侵蚀你的身心,直到最后无可挽回。
看来,我的修行还不够到位,以后要继续修炼。
02
完美主义作祟
在写作上面,我有一点完美主义,总想把每一篇文章都写好,甚至连错别字都不想出现。
这样做当然没错,因为每一部作品都是我的名片,关乎我的口碑。但过于追求完美,导致每篇文章都耗时很长,消耗我大量精力。
按理说,我已经日更400多天,写作对我来说应该是手到擒来的。我的很多同行都是30分钟写一篇文章,而我却要消耗一两个小时,效率低得可怕。
所以,很多时候我都很纠结:到底是继续坚持完美,还是稍微注水一下?
过多的纠结,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消耗。
03
缺乏主动休息
日更400多天,我完全是凭着一股“决不放弃”的信念在支撑,这股信念让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没有放弃。
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被无形的鞭子驱赶着旋转不停。
然而,我却忽略了,即便是最坚韧的钢铁也会产生疲劳,也会有断裂的那一刻。
我曾经以为,只要心中有梦,笔下就有不竭的源泉。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
长时间的高强度输出,让我的思维变得僵化,灵感像是干涸的泉眼,再也涌不出清澈的泉水。
我本来应该在感到疲惫时,放下手中的笔,去户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让大脑得到放松;我本来应该在情绪低落时,给自己一个拥抱,告诉自己不必时刻紧绷,偶尔的放松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但我没有,我选择了忽视,选择了继续前行,直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将我压垮,我才恍然大悟:适当的休息,不是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认知觉醒》里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
一个真正的自控高手,不是一个只知道冲刺的人,而是一个善于主动休息、保持平衡的人
对于这个话题,我曾经写过两篇相关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论述了主动休息的好处,如果你也觉得疲惫不堪,可以点击下方查看:
《认知觉醒》:一个真正的自控高手,不是一个只知道冲刺的人,而是一个善于主动休息、保持平衡的人。
《认知觉醒》:一个真正的自控高手,不是一个只知道冲刺的人,而是一个善于主动休息、保持平衡的人
下一步,我会调整好状态,找到一个既能保持创作热情,又能避免过度消耗的平衡点。
我要学会主动休息,保持身心的健康与平衡。
《见识》的作者吴军曾说:
很多人认为我是个善于利用时间的高手,问我如何才能同时做更多的事情。事实上,我做事的诀窍恰恰和大家想的相反,就是少做事,甚至不做事。
我时常站在一生的高度去审视自己真正要做的是什么,然后打破思维定式,拒绝所有那些即使不去做天也不会塌下来的事情。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