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李壹尘”
关注我,一起每天进步一点点
这是我日更公众号第470/1000天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每天被生活中的琐事缠身,忙得不可开交,就像一只在轮子上不停奔跑的仓鼠,拼命努力却始终在原地打转。
面对未来感到迷茫和焦虑,就像站在一片浓雾中,看不清前方的路,更不知道该如何迈出下一步。
如果你也曾经陷入这样的困境,我想向你推荐一本可以改命的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这本书可能你听过,甚至买过,因为它已经畅销了许多年。
然而,正因为它太出名,市面上的评价也出现了两极分化:有人认为这只是一本鸡汤书,毫无实际作用;有人却说这是一本改命之书,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我读书的原则向来很简单:一本书只要能有一个点触动我,我就认为它值得一读。
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便是如此。
曾经的我,是一个极度被动、拖延逃避的人,虽然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但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我一直没有认真阅读。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每天忙得团团转,却始终在原地打转,毫无进步。于是,我决定翻开这本书。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改变,就是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它告诉我:人生是由自己掌控的,想要改变就必须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应对。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回想过去,我一直在听从父母或者老师、社会的安排,按部就班活到了三十多岁,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从未思考过未来。
读了这本书,我开始有意识去践行“积极主动”这个习惯。虽然旧习惯的力量非常强大,总是试图把我拉回原地。
但在一次次不断的突破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后来甚至开始日更公众号,并在日更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己的主动性,最终走到了今天。
很多人在读完这本书后,会觉得“不过如此”,甚至认为它只是“鸡汤”。
但我想说,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读,而在于实践。
书中的七个习惯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作者史蒂芬·柯维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总结出的普世智慧。
如果你只是略懂皮毛,或者从未实践,那它对你来说,确实只是一碗“鸡汤”。
习惯一、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想象一下,当你遇到困难时,是选择像一只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里,还是像一只猎豹一样直面挑战?
以前的我,总是选择逃避,结果问题越积越多,就像滚雪球一样,最终无法收拾。
现在的我,选择迎难而上,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所以,当我意识到自己的发展受限时,便克服了心中的恐惧,主动开启了直播。
积极主动的人,不会被动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主动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果你一直在逃避某个问题,不妨转过身来,勇敢面对它,或许你会发现——它不过是一个纸老虎而已,轻轻一戳就破了。
即使失败,你也不会后悔,至少你曾经努力过,而结果是不受你控制的。
习惯二、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思维方式。
很多人习惯于埋头苦干,却从未停下来思考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就像一只蜜蜂在花丛中乱飞,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要采哪一朵花。
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是一艘没有目的地的小船,只能随波逐流。任你如何努力,也无济于事。
而以终为始的人,会先确定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和结果,然后反过来倒推自己的行动。
目标明确,才能动力十足。
比如,如果你想在五年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那么你现在就需要每天坚持写作,阅读经典,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是一种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
很多人每天忙个不停,却收效甚微,而有些人看似轻松,却能事半功倍。
关键在于:你是否分清了事情的轻重缓急?
要事第一,就是找到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优先完成。
比如,健康、家庭、事业是人生的重要支柱,如果你总是忙于琐事而忽略了这些,最终只会得不偿失。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智慧。
想象一下,如果有个人在和你交往或合作的过程中,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从来不管你的死活,那你还会和对方建立长久而稳定的关系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双赢思维要求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比如,在工作中,如果你和同事都能以双赢为目标,那么合作会更加顺畅,效率也会更高。
习惯五、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是一种沟通的艺术。
很多人虽然能说会道,却总是自说自话,就像一台单声道录音机,只播放自己的声音,却忽略了对方的感受。
真正的沟通,是倾听对方的声音,理解对方的需求,然后给出回应。
比如,当你和伴侣发生争执时,不妨先放下自己的情绪,认真倾听对方的想法,这样往往能更快地解决问题。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是一种团队合作的智慧。
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果我们只关注个人的能力,而忽视了团队的整体效应,那么团队的效能就会大打折扣。
而统合综效,就是要求我们在团队中,不但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还要善于借鉴他人的长处,然后共同创造更大的价值。
比如,在一个项目中,如果你能充分利用团队每个成员的专长,那么项目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是一种持续成长的态度。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停滞不前就意味着被淘汰,就像一台老旧的电脑,如果不升级系统,迟早会被淘汰。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升级自己的心态和思维方式。
比如说,我每天都会给自己制定一些学习和成长的目标,比如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或者学习一门技能。只有不断学习成长,迭代更新,我们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周岭在《认知觉醒》中提到:读书的本质在于改变,改变的本质在于行动。
很多人读完一本书,就以为自己读懂了、学会了,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就像一个人站在泳池边看别人游泳,以为自己也会了,但真正跳下去才发现,自己根本就不会游。
只有通过践行,把书中的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能力,才能真正改变人生。
如果你也曾迷茫、焦虑,不妨翻开这本书,从“积极主动”开始,一步步改变自己。
记住:改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从每一个微小的行动开始。
共勉。